【摘要】本文以《認識小數》一課的教學為例,論述“516”數學課堂的操作策略,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解讀教材,基于學情理清教學層次,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建議。
【關鍵詞】“516”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 《認識小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A-0033-02
我校的“516”課堂教學模式關注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建構,要求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統(tǒng)一,實現“教”與“學”的和諧共振。“516”課堂教學模式中的“5”和“1”來自課程目標系統(tǒng)中的“五個定性”和“一個中心”,即民主性、問題性、探究性、全員性、合作性和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6”指的是課堂教學中激趣導入、預習定標、合作探究、互動展示、拓展延伸、反饋目標等“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2015年,筆者加入柳州市柳北區(qū)教研室林慧慧老師主持的“基于‘讓學理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團隊,開展了“讓學于生之‘516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研究,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認識小數》一課便是筆者踐行“讓學于生”的一次嘗試,借助多種模型和教學途徑,引領學生經歷了類比遷移、擴展延伸等感悟過程,讓學生對小數形成新的認識,逐漸內化理解。
一、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解讀教材
從數的發(fā)展歷程來看,數的產生是先自然數(整數),然后分數,最后小數。教材在編排時遵循這樣的順序,符合“數”發(fā)展的進程?!靶档恼J識”的內容在教材中分兩次進行編排:第一次學習安排在三年級下冊,在認識了整數十進位制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借助具體的量(米、分米、厘米;元、角、分)和幾何直觀圖,觀察和感受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小數。第二次學習安排在四年級下冊,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擴展,從“量”抽象成“數”進行認識,最終使學生完善對小數的認識,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概念,稱為“小數的意義”。
為了能夠正確解讀教材,掌握小數教學的本質,課題研究團隊對比研究了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教材有關“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以及分數、小數的意義等相關知識的結構關系,得出結論:《認識小數》是一節(jié)概念課,是學生學習小數知識的開始,可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小數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lián)系打下基礎。這對于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三年級的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就已經對“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幾角(1元以內)就是零點幾元”等知識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認識,對分數的初步認識也有了知識儲備,這些都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知識的經驗和基礎。所以,我們通過借助以“元、米”為單位的小數作為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把讓學生明白“一位小數就是十分之幾”作為本節(jié)課的首要目標,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
二、基于學情厘清教學層次和目標
在《認識小數》中,學生初步認識小數,借助元、角、分來認識小數并進行簡單的加減計算,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雖涉及小數的意義,但未涉及小數的數位、計數單位。而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是從小數的產生、意義、性質、大小比較等角度來系統(tǒng)地認識小數。即在三年級已學的基礎上學習一般的小數讀寫法、意義及與分數的聯(lián)系,概括小數運算的法則,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我們可以從“重視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兩部分著手教學。
為了能夠正確把握目標,不拔高要求或虛化目標,課題研究團隊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第一,結合具體的量和模型初步認識小數,而不把其作為一個抽象的“數”。第二,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三、教學過程與思考
(一)思考之一:如何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教與學的新方法(數學)》一書提到: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認識小數,一般有兩條基本的途徑,分別為“從記錄花錢的數量發(fā)展而來”和“使用米制系統(tǒng)的檢驗”,即以米制系統(tǒng)作為學習小數的基礎。小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就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找小數、感悟小數的含義。
【教學片段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引課題
1.游戲引課題
師:老師從數字王國請來了一位神秘的數字嘉賓,猜猜看,它是誰?
(教師用課件展示,讓數字嘉賓6.9慢慢地露出真面目,期間學生猜測。學生經歷猜數過程,最后課件出示的6.9與以前學習過的整數69形成沖突,加深了印象。緊接著教師聯(lián)系生活經驗,引出課題)
師:你們在哪兒見過小數?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回想生活中的小數:價錢、身高、體重等)
師:看來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哦!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去數字王國里認識一位新朋友——小數!
2.在具體情境中找小數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小數,我們一起來找一找……不是小數的,請用手勢告訴我“過”,如果發(fā)現了小數,請大聲說“停”。
(課件出示整數、分數和小數,學生做出相應判斷)
師:你是怎么一眼就發(fā)現這些數是小數的?
生:都有個小圓點。
師:哇,你們真善于觀察。這個小圓點叫做小數點,像這樣帶有小數點的數叫做小數。
3.自主學習微課——讀小數
師:這個圓圓小小的小數點有什么作用?小數又該怎么讀呢?我們一起跟著微課小老師學習吧?。▽W生自主學習微課)你從微課里學到了什么?
生:小數點左邊的是整數部分,用讀整數的方法來讀;小數點右邊的是小數部分,像讀電話號碼一樣依次讀出來。
(二)思考之二:如何把握“初步認識”這一教學要求
第一,既然是“初步認識”,則不能把小數作為抽象的“數”來研究,也就是說不要在教學中強調數位、計數單位等概念,而更多的是結合具體的“量”和面積、數軸等直觀模型來認識。第二,只針對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來認、讀、寫。第三,結合元、角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片段二】調動生活經驗,知道1角=0.1元
師:昨天,老師在超市購物時,也和小數打了交道。這個購物袋多少錢?誰來讀一讀?
生1:零點一元。
師:我要給多少錢正好不用補?
生2:1角。
師:哦,原來1角就是0.1元,可是我只有1元,怎么辦呢?
生3:補。
生4:換。
師:哇,你們真有生活經驗,平時一定是父母的好幫手!我們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是1角,也就是0.1元。
(三)思考之三:如何借助直觀、半直觀模型,讓學生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
要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為了化解這個難點,課題研究團隊借助“正方形表示1元”這個載體,讓學生在分一分、涂一涂的操作中,先找到“老朋友”[110]元,教師順勢介紹[110]元就是0.1元,緊接著讓學生借助“[110]元就是0.1元”這個表象,進而追問“你還能在這個正方形上找到哪些分數和小數”。這個過程既構建了小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又直觀地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位小數的含義——十分之幾表示零點幾。
【教學片段三】合作探究,找到小數與分數的關系
師:如果把這張正方形紙看作1元,我要在這張正方紙上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元,你有辦法嗎?
(教師展示圖片,如圖1)
師:仔細觀察這三幅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1:他們都把1元平均分成10份,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是[110]元,還可以寫成0.1元。
師:你真是善于觀察的孩子,我們把它記錄下來。(板書)我們明明涂的是0.1元,可是怎么涂著涂著,就覺得這個新的數和我們上個學期所學的分數一樣了?
生2:因為0.1元就是[110]元。
師:是呀!我們表達的就是[110]元,在這個表達的過程中一下就把新朋友和老朋友聯(lián)系起來了。你還能在這個正方形上找到哪些分數和小數?(同桌先交流,再匯報)
師:涂1份是[110],也是0.1;涂2份是[210],也是0.2……請觀察,分數和小數有什么聯(lián)系?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生3:比1小。
師:你對小數很有感覺,當不滿1的時候可以用小數來表示。還有什么發(fā)現?
生4:分母都是10。
師:這些小數有什么特點?
生5:都是零點幾。
師:十分之幾可以寫成零點幾(板書),這個發(fā)現真有價值。
師(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同學們通過分、數、找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關系等方法認識了比1小的小數。(板書)
(四)思考之四:如何在抽象中建立意義的模型
教師繼續(xù)利用多媒體課件循序漸進地幫學生建立小數意義的模型,先把正方形抽象成尺形,把尺形又抽象成一條線段,讓學生在線段上找小數,學生從找“面”上的小數過渡到找“線”上的小數,在課件動態(tài)地把“面”抽象成“線”的幫助下,解決了思維跨度大的難點,讓學生找“線”上的小數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教學片段四】拓展延伸,在抽象中建立意義模型
師:俏皮的小正方形決定給大家變魔術,請仔細看好啦!(正方形→長方形)正方形搖身一變成了大家熟悉的長方形!你還能找到0.1元嗎?(長方形→細的長方形)繼續(xù)變,這樣你還能找到0.1元嗎?(1元→1米)這一次是什么改變啦?
生1:1元變成了1米。
師:像極了我們的米尺,這時候的0.1表示多長?
生2:0.1米,1分米。
師:原來0.1米就是1分米。(米尺→線段圖)調皮的米尺繼續(xù)變變變,變成了一條線段,你還能找到0.1米嗎?
生3:其中一小格就表示0.1米,也是1分米。
師:剛才我們把正方形變成長方形、變成米尺、變成線段,你們是怎樣找到0.1的?
生4:都是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就表示0.1。
作者簡介:陳雯鑫(1991— ),女,漢族,廣東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工學學位,獲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心理沙盤實操師資格證,研究方向:小學數學、信息技術、兒童心理學。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