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萍
〔摘要〕本文列舉了心理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常見的理念偏差,認為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講,理念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方法技術(shù)是為理念服務(wù)的,是第二位的。與掌握方法技術(shù)相比,心理教師更重要的是應(yīng)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專業(yè)、科學的理念。
〔關(guān)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理念偏差;例析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5-0033-03
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來講,理念是靈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價值及其深刻性主要體現(xiàn)在輔導(dǎo)理念上,任何技術(shù)手段、任何形式都是圍繞輔導(dǎo)目標,為了體現(xiàn)和深化輔導(dǎo)理念而服務(wù)的。否則,無論多么豐富、有趣的技巧,其價值都要大打折扣。有些教師在開設(sh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時,在形式上想得多,在方法手段上比較用力,而在理念上思考不足,導(dǎo)致課程內(nèi)容偏離了正確方向,達不到應(yīng)有的教育效果。這種現(xiàn)象需要調(diào)整和糾正。本文對這些不夠科學和專業(yè)的理念進行了呈現(xiàn)和分析。
第一,對主題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出現(xiàn)錯誤。
例如,“抵抗誘惑”這一節(jié)課,教學目的是認清目標、學會堅持,不被誘惑引入歧途。人們很容易認為“誘惑”是一個貶義詞,誘惑是不好的,要抵抗學習和生活中的誘惑,才能有所成就。但是,有學生在課上提出,鄰居姐姐抵抗不住音樂會的誘惑,不好好寫作業(yè),逃課聽音樂會,但最后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如果教師對“誘惑”的概念缺乏深入全面的解讀,就無法及時而有效地回應(yīng)和引領(lǐng)學生。事實上,誘惑的涵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引誘、迷惑;二是有很大吸引力”。誘惑的本質(zhì)是選擇,是在通向目標的路上與目標不一致的選擇,而這個選擇不一定是悲劇的結(jié)局。抵抗誘惑的前提是已設(shè)定好了目標,與目標不一致的選擇是誘惑。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可以走不同的路,選擇不同的目標,鄰居姐姐就是選擇了別的目標而不是屈從了誘惑[1]。
有教師講“提高注意品質(zhì)”一課,注意品質(zhì)包括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wěn)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轉(zhuǎn)移四方面,顯然一節(jié)活動課做不到對注意品質(zhì)的全面培養(yǎng)。如果不能準確合理地理解概念,就有可能造成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面面俱到,蜻蜓點水,不能深入;二是主觀縮小概念,導(dǎo)致學生也對這一概念產(chǎn)生錯誤認識。
第二,對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厘清和辨析失之有限。
例如,氣質(zhì)與性格、幸福與快樂、信仰與信念、興趣與志趣、鼓勵與贊揚,等等,這些概念十分相近和相似,同時相互之間又存在一定差別。氣質(zhì)是先天的,沒有好壞之分;性格主要在于后天培育塑造,性格有好壞之分??鞓繁容^側(cè)重本能的、即刻的刺激和滿足,幸福更多指向精神層面的追求,幸福比快樂的境界更高。信仰往往與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如信仰佛教;而信念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目標,如共產(chǎn)主義信念、必勝的信念。興趣指一個人愿意和喜歡做某事,志趣是為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努力奮斗,樂趣是指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十分快樂。鼓勵與贊揚都是對人的肯定,但是鼓勵是面向未來的促進,表揚是對過去良好表現(xiàn)和已有特征的賞識。教師需要厘清各個概念之間的異同,雖然這不一定是課程學習的重點,不一定要花時間去做更詳細說明,但至少教師自己心里要清楚。
第三,對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事件、問題的看法和解讀有失偏頗。
以下是心理課堂中教師講課片段實錄。
例1:機場大廳里,乘客因飛機晚點,抱怨聲不斷,有的人還要打投訴電話。飛機因天氣等原因,誤點在所難免,旅客不能按時飛走,心情本來就不好,機場方面應(yīng)該從乘客的角度著想,適當解釋或安排一些活動,讓旅客開心一點,感覺時間過得快一些;反過來,乘客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畢竟平安飛往目的地是大家的共同心聲,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大家都會感到快樂。
這段話乍看起來很正確,寬容是美德,人與人之間應(yīng)當互相理解互相寬容。但再細一琢磨,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對勁呢?作為一名乘客,對于飛機晚點不滿意而投訴,這是他的基本權(quán)利。當然,他應(yīng)當采用文明的語言以及理性平和的方式。
例2:從前有一個商人,在一次渡河時,船翻了。見沒人來救他,便大喊“快來救我啊,我是個富翁,誰救了我,我就給他一百兩金子”。話音剛落,一個漁民下河把他救了上來。上來后,商人只給了漁民十兩金子,漁民說不行,商人教訓(xùn)他說:“你一年能賺多少錢呢?給你十兩金子很多了。”漁民十分生氣。后來,商人再一次渡河時,船又翻了,商人還是喊他以前的話,又被漁民聽見了,這次漁民沒救他。有人問漁民為什么不救他,漁民答道:“他言而無信,救他干嗎?”結(jié)果,商人被活活淹死了。所以,做人應(yīng)當誠信,如果不誠信,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個例子意在告訴人們不誠信是錯誤的,應(yīng)受到懲罰。這個觀點也沒錯,問題是不誠信之罪不至于死吧?犯錯可以改過,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當別人不誠信時,我可以指出他的錯誤,但同時我依然給予他幫助,這才是心理健康、積極的表現(xiàn)。
以上兩例,屬于對于文化、對于人性、對于社會現(xiàn)實生活,存在認識理念上的偏差。
第四,對客觀事物或想象過分夸張以至于失真。
凡事均有“度”,在“度”的范圍內(nèi),是正確的,一旦超過這個度,就是錯誤的。請仔細品味下文中修改之前的語句和修改之后句子的不同。
例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憂愁,有開心,更會有煩惱。
改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憂愁,有開心,也會有煩惱。
例2:面對這些頻頻出現(xiàn)的煩惱,我們該怎么做呢?
改為:面對生活中的這些煩惱,我們該怎么做呢?
例3:我們生活中的危險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從大家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常會遇到的危險主要有……
改為:我們生活中的危險除了剛才同學們提到的這些,還有一些別的情況??傮w來講,在生活中同學們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