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蘭
摘 要:地方文獻能為資政、地方文化、地方旅游、編寫地方志等提供重要且可靠的信息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開發(fā)、利用及保護價值。本文先探討了對地方文獻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的重要意義,后研究了地方文獻的開發(fā)及利用現狀,最后針對現狀提出了開發(fā)和利用地方文獻的有效策略,以期為研究地方文獻開發(fā)與利用的相關學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地方文獻;開發(fā);利用;策略
1 地方文獻的開發(fā)與利用的意義
第一,地方文獻能夠為資政提供很好的教材資源。地方文獻中的信息資源涵蓋了地方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相關內容,這些內容中有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和總結,也有后人對這些事件的討論和思考,彰顯了地方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對這些文獻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是為資政提供信息資源的重要途徑。
第二,地方文獻是對地方文化的傳承。地方文獻集中體現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各個地方的文化豐富多彩,與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交相輝映,讓地方發(fā)展更加光彩奪目,而開發(fā)及利用地方文獻是將地方文化進行傳承和發(fā)揚的必要手段。除此之外,地方文獻能夠推動鄉(xiāng)土文化的普及,方便地方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圖書館應該以地方群眾的各種文化需求為基礎來開發(fā)和挖掘地方文獻,讓地方文獻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由此不僅對地方文化進行了傳承,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第三,地方文獻為旅游開發(fā)提供寶貴的信息資源。地方進行旅游開發(fā)時,力求讓游客在地方的不同景區(qū)都能夠感受到濃郁的地方文化。這些文化不僅與地方居民的風俗習慣及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地方文獻的開發(fā)和挖掘聯系緊密。例如,旅游相關單位如果想將固有的景觀進行恢復或重建,根據旅游市場來開發(fā)更多更好的旅游產品,都需要以地方文獻作為參考依據。
第四,地方文獻為地方志的修訂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來源。地方文獻的主要貢獻就體現在地方史、地方志的編修上。修志及年鑒的編寫是建立在多而雜的信息的基礎上的,這些信息大多存在于地方文獻中。圖書館應盡可能地挖掘和利用地方文獻,幫助修志相關的工作人員更快、更全面地找到相關文獻信息。
2 地方文獻開發(fā)與利用的現狀
2.1 思想認識不到位
一方面,地方政府對地方文獻缺乏相應的保護意識,沒有認識到地方文獻對社會發(fā)展、區(qū)域文化及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價值,沒有以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為依據來開發(fā)和利用相關地方文獻;另一方面,政府對地方文獻的宣傳及普及程度不高,地方群眾甚至不知道地方文獻的內容及作用,使得地方文獻與民間的相關藝術融合時出現摩擦,導致地方文獻不能為區(qū)域經濟及區(qū)域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2 管理方式不科學
地方文獻形式多樣,很難對其進行有序管理。同時,很多地方在文獻管理方面都是閉門造車,一旦某些文獻被納入地方圖書館,相關信息機構就不會將這些文化資源拿出來共享。除此之外,不同地方在收集地方文獻時遵循著不同的收集規(guī)范,沒有行之有效的收集方式,使得收集地方文獻時缺乏系統性,收集內容缺乏完整性,最終無法將地方文獻資源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
2.3 隊伍建設不完善
現階段從事地方文獻收集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很多地方的圖書館文獻收集工作人員是其他崗位工作人員兼任的,例如圖書管理者等,這些工作人員缺乏文獻收集的專業(yè)知識,已有的知識儲備也跟不上時代要求,導致地方文獻不能被深入地開發(fā)和利用。很多地方圖書館對于地方文獻方面的工作僅限于借閱服務,簡單地按照文獻的書名或著作者進行搜索,還不能將地方文獻的知識服務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有些地方根據實際需求也建立了數據庫,但是不根據用戶需求而建設的數據庫形同虛設,數據庫的作用只是將搜索模式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無法表現出對地方文獻的深層次開發(fā)的作用。
3 地方文獻開發(fā)與利用的對策
3.1 強化地方文獻收集
應盡可能地使用各種方式和途徑來收集地方文獻。一方面,應強化地方文獻的對外宣傳工作。編印地方文獻宣傳相關的手冊、建立相應的數字圖書館等,都能夠讓人們全面且系統地了解地方文獻,讓地方企業(yè)、單位、個人能夠將一些優(yōu)秀作品、藏書等共享到圖書館。另一方面,應強化地方同外界的聯系。地方文獻圖書館應盡可能地多同出版社等相關部門進行高頻次的溝通,以方便了解不同時期的出版動態(tài),使得圖書館的文獻資料能夠保持更新?,F階段,很多地方出版的地方志、風土人情等相關內容都是地方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政府應出臺一些制度性措施,在人力、財力以及物力上對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給予支持。
3.2 對地方文獻強化管理,同時對外開放
地方文獻中不僅有公開出版物,同時也有很多的非書資料及非公開出版物。應該使用科學的辦法來保護和管理地方文獻,根據文獻情況進行適當的修補,以保證文獻文本尤其是數量比較少、內容很重要的文獻的安全。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方法來促進圖書資料的數據化,把館藏的極具特色和價值的地方文獻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并將其進行分類,建立不同專題的數據庫,讓不同層次的用戶及讀者都能夠通過專題數據庫找到所需求的文獻。例如,可以建立聯合目錄、館藏書目、館藏文獻信息開發(fā)等不同類別的數據庫,并將這些數據庫之間進行關聯。在強化管理的同時,也應該通過有效的方式將地方文獻資源對外開放,讓更多區(qū)域的讀者也能夠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來借閱和使用。
3.3 加強地方文獻的開發(fā)與挖掘
對地方文獻進行研究和挖掘是開發(fā)利用地方文獻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護地方文獻的重要一步。應該根據地方的發(fā)展需求來針對性地研究和挖掘地方文獻資源,整合、提煉地方文獻資源中的精華部分,然后將加工好的文字信息進行儲存并上傳到數據庫,借助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快速傳遞到課題研究者、用戶以及讀者處。加強地方文獻資料的傳遞,讓每一個用戶、讀者、群眾都能夠知道地方文獻內容并將其進行運用。地方政府應充分了解并掌握相應的文化機制及市場機制,根據實際情況來及時做出科學決策,讓地方研究成果、新推出的產品、興辦的企業(yè)等都能更具科技含量,這才能體現出地方文獻挖掘和利用的重要價值。
3.4 對地方文獻進行大力度宣傳和普及
可以借助展覽、媒體宣傳等途徑來宣傳和普及館藏地方文獻,讓用戶、群眾都能快速、全面地認知、理解地方文獻的相關內容,可以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建立文獻宣傳、開發(fā)與保護相關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也可以通過比較流行的社交平臺來介紹和推薦地方文獻。這樣不僅能夠讓地方文獻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分享出來,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地方文獻管理部門同用戶、讀者間的良好溝通,讓圖書館館藏的地方文獻讓更多人熟知并對他們產生影響力,使得地方文獻的價值盡可能地發(fā)揮出來。
4 結論
地方文獻的開發(fā)過程中,由于相關部門的認知不夠全面,管理方式不太科學多元,缺乏地方文獻管理的專業(yè)人員等,導致地方文獻的價值無法得到彰顯和利用。為此,應轉變部門、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認知,對地方文獻進行強化管理,并實現對外開放,強化開發(fā)與挖掘地方文獻相關的工作,強化地方文化的宣傳工作等,以此將地方文獻的價值充分挖掘并發(fā)揮,為資政、地方文化、地方旅游、編寫地方志等提供寶貴的信息資源。
參考文獻
[1]王妍.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區(qū)域文化內涵及開發(fā)利用——由地方文獻閱讀推廣實踐引發(fā)的思考[J].圖書館界,2018(2):88-90.
[2]李全華,祁建華,楊雪梅.接受美學視野下的高校地方文獻開發(fā)利用對策——以楚雄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J].內江科技,2018(0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