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的寫作任務是提高英語學習者寫作水平的有力保證,因此精心設計寫作任務,對英語寫作教師來講至關重要。本文基于任務型教學和過程寫作法的理論,分析了寫作任務設計的必要性、標準以及寫作任務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英語寫作 ?設計寫作任務 ?任務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29-02
一、引言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一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
我國的英語教學一直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但是英語寫作的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寫作文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應付寫作課,或是為了準備各種英語考試。近年來針對二語寫作教學的國內外理論能夠有效地改善這種局面,其中較有成效的是過程教學法和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寫長法。過程寫作法是目前國外二語寫作教學中最為流行的趨勢,它重視寫作的整體過程:定題、創(chuàng)意、資料搜集,擬定大綱,寫出一稿,修改,重寫,糾正錯誤,再重寫。廣外的寫長法教學改革,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寫長法側重于讓學習者寫發(fā)揮其寫作潛力和英語水平的長作文,以此為手段促進英語的運用。這兩種寫作教學法盡管切入點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寫作實踐切實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在這兩種教學方法中,如何精心設計寫作任務,從而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的寫作動機,就成了決定寫作教學成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本文就以這兩種教學法為出發(fā)點,結合作者多年的英語寫作教學經驗,探索任務型教學理念在英語專業(yè)寫作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目的在于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寫作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設計寫作任務的必要性
(一)外語學習的特點
從二語習得的研究角度看,學習者的語言是介于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一種中介語,是始終發(fā)展變化的。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當學習者的語言發(fā)生波動,其內部語言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寫作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要通過改變外部條件來促使學習者的語言發(fā)生波動。寫作教師精心設計的寫作任務會促使學生經受不同的語言鍛煉,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知識。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需求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yǎng)學習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使其英語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設計學習者感興趣的作文任務,讓其有激情、有信心地去構思寫作內容,能夠使學習者的潛力得以發(fā)揮,促使他在抒發(fā)真情實感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用上在語言學習中積累的語言輸入和寫作技巧。這一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的過程能夠有效地促進語言知識的內在化。
(三)調動學習者寫作欲望的手段
對于大多數(shù)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講,語法和詞匯不是難題,讓他們頭疼的主要是“無話可說,無東西可寫”。在他們眼中,英語寫作毫無趣味,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生作文中內容的貧乏往往是因為教師布置的寫作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或是過于以考試為中心,難以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學生學習的意愿、情感的需要得到尊重,他的學習自主性就能得到發(fā)揮。因此,設計符合學生胃口的寫作任務就成了診治寫作無趣這一病癥的良藥。
三、設計寫作任務的標準
在設計寫作任務時,需要考慮學生具備的背景知識,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當前關心的熱點,正在學習的課文內容,目前的表達能力等因素。
(一) 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有趣的作文題目能夠相對容易地激起學習者的寫作欲望,消除學生對寫作任務的抵觸心理和焦慮情緒。教師應該在課下和學生加強交流,從而充分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以及在語言學習中特別喜歡的一些方面。比如說對于大二的學生,My Criteria for My Mr./Ms. Right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在布置這個寫作任務的時候,作者精心設計了幾個激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覺得“有感可發(fā)”、“有話可說”,學生圍繞這一話題積極地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作者將大家的不同觀點進行總結歸納。這一話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訓練了學生的橫向思維。結果課后學生寫出了各種體裁的或幽默或真摯或諷刺的高質量的文章。
(二)把握好難易程度
過于簡單的寫作任務,調動不起學生的寫作胃口;而太難的寫作任務,又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水平,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根據(jù)Nunan(2000)的“任務連續(xù)性原則”,設計的任務應由由易到難,簡到繁,前后相連,并由若干項小任務組成一串任務鏈。設計任務時可以考慮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特別是結合同時期其精讀和泛讀所剛剛涉及過的文體、修辭和表達方式。
(三)貼近學習者的生活實際
根據(jù)Nunan(2000)的“真實事件焦點原則”,任務的設計應該和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利用課外真實生活場景來完成與學習相關的任務。好的寫作任務應是學生熟悉的話題,學生比較容易駕馭,同時在寫作時可以將充足的精力放在措辭的斟酌、修辭手段的使用、篇章的布局和銜接等寫作技巧上。如作者有一次布置讓大家寫My Dormitory,很多同學就寫得繪聲繪色,有的文筆自然流暢,有的語氣俏皮幽默,在篇章結構上也各有特色。
(四)具備社會性
好的寫作任務應該促進學生社會能力的發(fā)展及對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如作者在一次課上讓學生分組討論了抖音的益處和危害,分析了抖音受追捧的社會根源,然后布置作文,讓兩個學生為一組合作寫一篇相關文章。實踐證明,學生對此類寫作任務很有熱情。
(五)與各種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相結合
通過恰當?shù)卦O計寫作任務,使學習者在完成任務時能夠縱向比較一個問題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或論述問題的成因、現(xiàn)狀和解決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縱向思維,使其以歷史的發(fā)展觀看待問題。
橫向思維是按照事物的各相關部分與特征進行思考,從而比較周全地看待一個事物。比如針對urbanization等話題,可以通過提問,橫向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一社會問題,能不能通過其他途徑加以解決?這一觀點,能不能用比較的方式進行論證?
有些寫作任務可以讓學習者以反常規(guī)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看似矛盾的思維,使其變成合乎邏輯的思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寫作任務,在寫作課堂上,先讓學生進行常規(guī)的縱橫向聯(lián)想,進而通過巧妙設計問題挑戰(zhàn)學生的思維定式,為了活躍學生思維,也鼓勵同學之間發(fā)表與常規(guī)思維背道而馳的意見。這種逆向思維法也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個性長處,使他們對一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夠寫出個性化的見解和主張,如sharing economy, cosmetic surgery。
(六)具備積極性
如今的學生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難免感到苦悶、迷茫。針對這一情況,可以設計一些積極的作文話題,如My Ways to Recover from Depression。這種題目既讓學生有了一個直抒胸臆的機會,又能夠引導他們自我總結、反思,最終微笑著去直面生活中的困難。教師可以在閱讀此類作文后加以恰到好處的點評,積極地鼓勵學生。這類任務往往會成為師生溝通的橋梁。
四、寫作任務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施
基于任務教學法和過程寫作法的理論,作者多年來對所任教班級進行了以任務性教學思路為主,結合“過程寫作法”和“寫長法”的課堂教學嘗試。隨著寫作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的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也變得越來越自主化。
(一)閱讀任務與寫作任務相結合
在任務型寫作教學中,充足、高質量的輸入是有效輸出的有力保障。引起學生深切感觸的地道范文是寫作任務的好幫手。作者所實施的寫作教學任務中有一半是環(huán)繞精選的英美原作范文展開的。作者與學生共同分析范文的寫作特色后布置相關寫作話題,讓學生模仿著范文的風格寫作。
(二)寫作任務與課堂辯論相結合
課堂辯論是寫作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幫助學習者集思廣益,促進學習效率。如在實施寫作任務women and career時,作者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辯論。一個小組認為Women can successfully mix motherhood and careers,另一小組堅持Women should not work if they have young children。激烈的辯論后作者以裁判角色對辯論進行點評。這樣的課堂活動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效果要比教師細講寫作技巧或讓學生單獨寫作好得多。
(三)變換寫作任務的形式
經常變換寫作任務的形式,能夠避免學生的厭煩感。寫作任務可以是嚴格限制字數(shù)的或不限字數(shù)的,讓學生感覺有充分的自由和發(fā)揮空間。寫作任務還可以在具體命題和寬泛話題之間變換。再次,教師還可以經常改變寫作的體裁,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寫作任務交叉布置,以發(fā)展學生不同的思維能力。另外,寫作任務可以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以小組形式完成。
(四)寫作任務與寫作技巧相結合
關于寫作技巧的講解,較好的方法是在講評寫作范文時指出,并輔講一些名篇中的片段,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比如一次寫作課,作者先是和學生一起賞析了一篇范文,該文首段中用了一個短語“the sword of Damocles”,由此分析了一類寫作手法——典故,同時給出了多個運用典故的例子,然后作者在多媒體屏幕上打出了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巧妙地利用典故設計了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讓學生寫出主體部分。這次引經據(jù)典的經歷既讓學生深入了解了這一寫作手法,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
五、結語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作者發(fā)現(xiàn)在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中實行這種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經過這種模式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更加開闊,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明顯活躍,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學習者的寫作技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作文任務和學生的自主配合,才能真正掌握和提升。因此通過用心設計寫作任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辯論和課后寫作,從而提高寫作能力是切實有效的,同時這一教學方法還帶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閱讀以及學習的自主性。當然,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以寫促學,充分保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教師一定要經常變換寫作任務,不斷設計出新穎有趣的題目,唯此學生的才思才會永不枯竭,從而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初明.外語“寫長法”的教學理念[J].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2002(1).
[2]鄭超.以寫促學,讓學生寫出自信心和成就感[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2(4).
[3]鄧酈鳴,劉紅等.過程寫作法的系統(tǒng)研究及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3(6).
[4]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作者簡介:
崔金枝(1973-),女,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