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9是五四運動發(fā)生的一百周年,百年間的風云變換,從國破家亡到國富民強,今天的我們回望五四運動的百年史,不得不說它是一座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里程碑。
關鍵詞 五四運動 思想解放 馬克思主義
作者簡介:張一帆,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44
鴉片戰(zhàn)爭的堅船利炮打破了這個沉睡古老的大陸的夢境,封建陳舊的帝國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一部分有志之士開始開眼看世界。他們看到了國外先進的軍事科學技術,于是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期望用先進的軍械保護國家,但是甲午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給了這個腐朽的國家重重一擊,用殘酷的事實證明只改變技術是拯救不了國家的?,F(xiàn)實逼迫著青年進行深層次的探索,青年們認識到只有改變這個國家腐朽的制度,才能拯救國破家亡的命運,對清政府抱有幻想的他們,試圖進行一場從下到上的改革,然而百日維新在封建勢力的反撲下不堪一擊,注定是一場失敗的改革。
歷史的車輪駛入了二十世紀,在八國聯(lián)軍的腥風血雨中,中國的未來不知道在哪里。青年拋棄了對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它引發(fā)出了探索中國革命新的實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一時間波瀾壯闊,這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最高峰。就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這場革命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建了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治制度。然而,這依然不是一場成功的革命,脆弱的中華民國在帝國主義和封建殘余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下迅速化為烏有。
辛亥革命失敗后,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實行復辟丑劇,多方勢力的混戰(zhàn),將中國的境遇迫害到了頂點。中國何去何從的問題,再一次尖銳的擺在了中國人民的面前。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一個清政府,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枷鎖并沒有被打開,因此有必要發(fā)動一場反封建主義的思想啟蒙運動。
(一)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是以文化運動為先導的,以德先生和賽先生為代表的西方近代文明同以孔孟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相互碰撞,造成了我們國家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兩大口號。
提倡民主,指的不僅僅是西方的民主思想,更重要的是反對封建傳統(tǒng)禮教和壓迫人的倫理道德。這對于民眾而言難度不亞于世界觀的重建。也是因為通過不斷的認識世界,最初中國人學習西方器物科學,于是有了洋務運動,后來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便學習西方政黨制度,有了戊戌變法。改革失敗后,中國人認識到必須要暴力革命,才能挽救國家命運。但民國建立后,國民在思想人格上與之前的封建皇朝沒有多大差別。所謂的改革對于民眾而言就是將衙門匾牌摘掉換了一個稱呼罷了,民智依然未啟,他們依然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利,并且沒有意識去為了自己的權利抗爭。新文化運動提倡以白話文為主的新文學對抗舊文學,從今天的角度思考,過于絕對的否定了儒家文化,但是對于當時的社會來說起到了文化下移的作用,對于新思想的跨越圈層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提倡科學意味著在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用科學的態(tài)度反對一切封建迷信和盲目服從。這里的科學是指相對于封建蒙昧主義的科學思想,這是一種理性主義。事實上,它就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主張一切都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發(fā)自理性的理解認同,用科學與理性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判斷其是否值得存在,鼓勵人們反對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為了讓人們擺脫封建束縛,找到解鎖禁錮的鑰匙,新文化運動高舉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旗幟,揭露和攻擊了包括封建專政、封建倫理和封建迷信在內的封建意識形態(tài),對封建禮教在人們思想上的統(tǒng)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他們意識到思想革命是必要的,必須要將統(tǒng)治了中國人民千年的精神枷鎖解除掉,讓人們接納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為此,他們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用一支充滿攻擊力的筆,對那些所謂的繁文禮節(jié)三從四德發(fā)起攻擊,揭露老一輩丑陋的舊禮節(jié),腐朽的舊思想。
(二)愛國政治運動
五四運動能夠當之無愧成為現(xiàn)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更重要的在于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百年前的中國,山河動蕩,如同風雨飄搖里的一座將傾的大廈。巴黎和會上的羞辱,是在明確地告訴中國人,即便是戰(zhàn)勝國又如何呢,弱國無外交。北洋政府大筆一揮,簽下的依舊是滿清的喪權辱國,依舊是中華民族的血與淚,政府懦弱,國將不國。孫中山先生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民主共和的光輝并沒有暉映中華大地。
五四運動,最初是由青年領導的學生運動。這場運動似乎是一個巨大的警鐘,喚醒了中華大地,激發(fā)出全民族的愛國意識。也是這樣一場運動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種植者,把無產階級革命的種子撒在這個古老的封建國家身上。當時,一部分思想先進的青年,面向世界形形色色的思想潮流的沖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的勝利,告訴世界其他被壓迫的民族,工人階級也是可以成為國家的領導者的,人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同時也給中國埋下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給陷于民族危機中的中國人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五四運動的高潮在于工人大罷工,運動的范圍由學生擴大到了廣大群眾和工商人士等階層,不僅僅限于北京上海,而是一場全國性的愛國運動。工商學農聯(lián)合起來,掀起了一場風攪雪式的愛國運動,開啟了全民族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運動的新篇章。五四運動也讓人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國家面臨的危難,帝國主義啖肉嗜血,中華民族積重難返,中華民族面臨何去何從的生死抉擇,只有打倒和推翻一切侵略者和統(tǒng)治者,才能實現(xiàn)人民的解放。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工人階級的巨大力量第一次被挖掘出來,深深震撼了陷于迷茫中的青年人,打破了中國革命進退兩難的局面,他們敏銳的認識到只有依靠工人階級中國革命才有真正出路。
(一)民智覺醒,奮力救國
從鴉片戰(zhàn)爭打破國門開始,中華民族的歷史邁進了屈辱又奮力改革的近代史,一部分有志之士開眼看世界,努力的拯救中華民族的命運。但是僅僅限于一部分,大部分的普通民眾,農民或者工人階級,對于他們而言,改革和革命并沒有真正的觸動他們。革命的結果不過是將衙門換一個門牌,將“青天大老爺”換了一個稱呼,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李大釗解釋說:“近世之文明,解放之文明也。近世國民之運動,解放之運動也。解放者何?即將多數各個之權利由來為少數專制之向心力所吸收、侵蝕、凌壓、束縛者,依離心力以求解脫而伸其個性復其自由之謂也?!币簿褪撬^的民智未醒,民眾依然生活在封建傳統(tǒng)的制度下,他們的思想觀念沒有發(fā)生變化,百姓沒有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生活改變,沒有感受到民主自由,這些在他們眼里也僅僅是政府的口號。這也是之前不管是戊戌變法還是辛亥革命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脫離群眾。
最初中國人學習西方器物科學,于是有了洋務運動,后來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便學習西方政黨制度,有了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這些改革雖然都失敗了,但是通過改革,將那扇通向外面的世界的窗子打開的更大一些,人民一步步看到了國外先進的科技,民主的制度和自由的思想,這些都在一步步的松動人民思想上的枷鎖,也是這些改革的影響下,一批受到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發(fā)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從器物改革、制度改革到思想改革,不得不說是歷史的一次巨大飛躍。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白話文為主的文學革命,強烈沖擊了傳統(tǒng)文化。對于受著封建禮教枷鎖的中國人來說,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話文改革對當時社會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文化下移的作用,對之后的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基礎。
知識分子主體的覺醒帶動了社會各個階層的文化覺醒,加之現(xiàn)實的民族危機,想要解救中國,改變民族的命運,就要奮力反抗,必須摧毀封建制度的統(tǒng)治及傳統(tǒng)儒家文化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統(tǒng)治。
(二)馬列思想,廣泛傳播
新文化運動不僅對當時愛國民主思想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在中國傳播,掀起了一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潮。但是在這個時候,大量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思想從西方涌出,形成了一個非常復雜而尖銳的斗爭局面。在這場斗爭中,馬克思主義以其真理的光輝沖破了障礙,征服了各種敵對思想成了占據了有利地位。
中國工人運動不斷的擴大發(fā)展范圍,馬列思想潛移默化的,深入人民群眾心中。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知識分子,他們,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痹絹碓蕉嗟挠兄局考尤氲竭@個行列之中,敏銳的他們意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使中華民族化險為夷,只有工人階級才能爆發(fā)出前所未有的革命力量,才能打破中國革命進退維谷的局面。他們汲取了先進的馬列革命思想,不斷翻譯宣傳擴大思想的影響范圍,不斷嘗試發(fā)動工人運動,激發(fā)工人階級的思想覺醒,在新的革命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回看百年歷史,五四運動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的重要轉折點,雖然這個時候勞動人民還沒有認識到他們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但他們已經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他們有意識的去爭取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人民群眾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不再把自己看作是被壓迫奴隸的地位,開始爭取工人們應有的薪酬和休假時間。人民群眾已經學會了一起戰(zhàn)斗改善我們的生活,保護我們的人格,更關心我們國家的命運和我們的社會政治生活。
中國封建文化思想形成于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滲透到各個領域之內,如果說將其完全抹滅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過于絕對的。五四運動在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的作業(yè)。因此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參考文獻:
[1] 李大釗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頁.
[2]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