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思涵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越來越頻繁。中國政府出席了大量國際會議并發(fā)表演講,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因此,我國文化的翻譯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以奈達功能的對等理論為視角,研究探討參與正式會議演講稿的翻譯,找出其演講語言特點并總結政治類演講稿的翻譯技巧,旨在找出有效的翻譯方法以提高翻譯質量。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演講稿;中譯英
一、功能對等理論簡介
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是翻譯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理論,它側重于傳播理論階段的交際功能。Eugene A.Nida是著名語言學家,他曾為美國圣經協(xié)會服務了五十多年,一生主要學術活動都圍繞著《圣經》的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奈達根據實際情況開發(fā)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其理論的核心概念就是“功能對等”,他將自己的理論定義為“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所謂翻譯,是指在譯語中用最貼切、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首先達到詞義對等,其次達到文體對等。)(Eugene A.Nida和Charles R.Taber,1969:12)。而所謂的“功能對等”,換句話說,就是翻譯并不是要求在單詞層面上的嚴格對應,而是要實現兩種不同語言之間形式和內容的對等。
二、正式會議演講稿及其筆譯翻譯技巧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我們的國家與外部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因此,翻譯的作用不容忽視。然而,中文及英文的文化背景不同,尤其在語言上存在很多差異。正因如此,很多翻譯技巧和理論在翻譯界如燎原之火,層出不窮。其中,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對翻譯領域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它,英漢翻譯的教學和可行性得到了廣泛地證明。中國隨著國家地位的提升,參加了許多活動并發(fā)表重要指示及講話,無不展示著中國的智慧。因此,譯者應該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因素,在翻譯過程中保留更多的中國元素。本文將從功能對等理論的四個方面,即單詞對等,句法對等,語篇對等和文體對等中的前三個方面,分析中國官方正式演講稿文體,然后總結出政治類文體語言翻譯的具體方法。
(一)單詞對等
發(fā)言稿:“西北地區(qū)紅軍創(chuàng)建陜甘革命根據地,同…二十五軍一起打破了敵人的重兵‘圍剿?!?/p>
官方譯文:“In the northwest,Red Army forces founded the Shaanxi-Gansu Revolutionary Base.Joining forces with the 25th Army…they thwarted a large-scale‘encirclement and eradicationattempt by the enemy.”
此段中劃線部分“圍剿”是中國特有文化詞匯,“圍剿”意為包圍起來用武力消滅、再剿殺殘匪,所以英文翻譯時雖然原文本只是中文一個單詞,但是要按意思去翻譯,所以是兩個單詞,要先圍起來encirclement,然后再eradication消滅。
發(fā)言稿:“嚴厲打擊‘三股勢力和販毒等跨國有組織犯罪,共同…”
官方譯文:“we should combat the“three forces of terrorism,separatism and extremism,”drug-trafficking and other forms of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so that we can jointly…”
“三股勢力”的翻譯在這個版本中被細化了,使得異語讀者更易理解。一個好的譯者應該在翻譯這些特殊文化詞匯的時候加之其特殊背景及文化特性,使得讀者能準確理解譯文。
發(fā)言稿:“‘十三五實現了開門紅?!?/p>
官方譯文:“We made a good start of the 13th 5-year National Development Period which spans from 2016 to 2020.”
中文中有許多概念西方世界是不懂的,因為中文發(fā)展歷史上下五千年,已經成為了非常簡要的語言。如果“十三五”直接譯成thirteen five,是無法理解的?!笆濉睂嶋H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guī)劃,為國民經濟發(fā)展遠景規(guī)定目標和方向。所以翻譯要解釋清楚具體內容,但是為了保持文本對等,字符不應過多,此處指解釋清年份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句法對等
官方正式的演講稿往往代表中國官方發(fā)音,所以使用的句子往往沒有主語以使發(fā)言變得更加客觀。根據奈達的理論,在翻譯沒有主語的句子時,譯者可以根據上下文添加特定主語,以保證句法的對等。
發(fā)言稿:“全體起立,為……革命烈士默哀!”
官方譯文:“Let us stand and observe a moment of silence for all the martyrs of the revolution…”
發(fā)言稿:“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堅定……”
官方譯文:“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and succeed in our present long march,we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在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在“we must”和“l(fā)et us”這樣原中文中沒有出現的意思的詞匯。在漢語中,中國人即使省略句子的主語,觀眾也可以很好地理解整個句子。但是在英文版中,根據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沒有主語的句子時,譯者必須添加主語才能使其句子語法完整。
(三)語篇對等
中文是靠語義連接的句子,而英文卻必須通過邏輯詞來體現一整句話的邏輯。例如:
發(fā)言稿:“我曾在浙江工作了6個年頭,熟悉這里的山水草木、風土人情,參與和見證了這里的發(fā)展?!?/p>
官方譯文:“I spent six years work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was personally involved in its development endeavor.So I am familiar with everything here,its land and its people.”
上面的例子是一個過渡性的句子,前面是一段描述了習總書記在浙江省六年的所見所得,而后面一段話則是要講述浙江省最近的巨大變化。為連接了上述段落,需在此處添加連詞“so”以使原始文本的完整含義更加明確。
通過仔細分析原文和翻譯文本,不難發(fā)現譯者力求保持對等。上述這些方法也是政府類報告中經常能夠看到的。
三、總結
作為一門學科,翻譯已經研究了很多年。很多人認為翻譯只是將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簡單活動。然后現實并非如此,高質量的翻譯人才急缺已經成為中國翻譯界最大的難題。隨著中國越來越融入國際社會,向外界宣揚中國特色的政策和思想變成一項更加緊迫的任務。本文從功能對等理論的角度研究翻譯技巧,并在官方演講稿中闡述一些鮮明的例子,最后總結出一些有效的翻譯策略??傊?,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作者對演講稿進行了初步分析。將來,英語學習者可以從E-C的角度撰寫論文,這是一個更具挑戰(zhàn)性的領域。本文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筆者希望學者們能夠繼續(xù)在這一領域學習,并取得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馬會娟.奈達翻譯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Catford, 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4]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Contexts in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