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芳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語文課程作為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其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正確思考當前教學中語用缺失的原因,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去改善或調整,以實現小學生語用意識的培養(yǎng)、語用內容的優(yōu)化、語用效果的發(fā)揮。文章以小學低年級語用教學為基本視角,以核心素養(yǎng)提升為目標,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建議教師要重視學生語言的體驗,尊重語言感受與理解,強化語用積累;教師要找到語用核心點,理解語言使用的技巧,以有效推動語言學習進程;教師要了解學生語用基礎情況,實現語用語言的有效工作等措施,探討推進低年級語用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低年級語用;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1-06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2-0037-02
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但是從當前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現狀來看,實際教學中語用教學意識淡薄,語用教學方式單一,語用教學內容不足,這些都嚴重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在當前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課堂語用能力教學的策略是多元的。教師可以從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著手,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學會語言積累的基礎上,學會正確運用語言表達的技巧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
低年級語用教學旨在讓學生不僅能“說”會“寫”,還能“說得好”“寫得好”。這對低年級教師來說,要以語用教學研究為提升業(yè)務能力突破口,增強教學能力與教學興趣,提升綜合素質能力。作為低年級教師,需要了解當下低年級小學生的語言學習特點,根據學生的語言理解運用能力情況展開分析,尋找提升小學生語用能力的策略。站在核心素養(yǎng)的維度,去審視低年級語用教學的相關問題,是當前語文教師思考的重要焦點所在。
一、重視體驗,強化語用積累
在低年級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學生對文本有充足的體驗,這是實現學生語用積累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重視學生語言的體驗,尊重學生的語言感受、語言體驗和語言理解,讓其通過體驗獲取知識,實現語用能力的提升,獲得語言經驗,為后續(xù)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奠定基礎。
在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中,體驗方式可以多樣化,主要有朗讀體驗、想象體驗、表演體驗、情境體驗等,這些都將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理想的語言體驗環(huán)境,久而久之,低年級小學生的語用習慣會慢慢形成。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拍手歌》課文中涉及很多可愛的動物,并且融入了拍手的動作,結合這樣的教學內容,為了確保語用教學質量,教師可采用體驗教學法。其詳細的教學步驟為: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的生詞,對對應生詞進行識別。以雄鷹為例,教師可以在一邊講解的過程中一邊給學生播放雄鷹的動態(tài)圖片,要求學生通過這樣的動態(tài)圖片進入實際的情境中,由此實現圖與字之間的對應,增強學生對文字的感知,做到對基本詞匯的迅速掌握。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還可以進行互動性的游戲,教師出示對應的圖片,要求學生對應剛才認識到的“世界”“孔雀”“錦雞”“雄鷹”“叢林”“深處”“猛虎”“百靈”“不休”詞匯,這樣的交互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學生對生詞的掌握情況。接著,選擇八名學生分別代表孔雀、錦雞、雄鷹、大雁、黃鸝、百靈、熊貓、猛虎,每一位學生選擇一個動物角色,將事先準備好的動物圖片分給每個學生,要求其他學生進行朗讀。在讀到對應動物的時候,對應的學生進行動物經典動作的表演,這樣循序漸進,慢慢推動,使得整個教育教學工作在良好互動背景下進行。而在此過程中,會穿插對應的小環(huán)節(jié),比如到了孔雀的時候,表演孔雀的學生會說道:“我就是會展屏的孔雀?!辈粌H僅對對應生詞進行識別,還需要使用對應的詞匯來描述,在潛移默化的體驗過程中,就使得語言進入應用的狀態(tài)。最后,全班一起參與到拍手游戲中,以演唱的方式來進行,各個小組分別進行表演,其他小組進行打分評價,最終選擇對應的優(yōu)勝小組,給予其對應的獎勵,由此增強實際文本內容的體驗性,使得語用教學進入更加理想的狀態(tài)。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十分關注學生的體驗,無論是生詞的識別,還是內容的講解,抑或是后期的表演,都倡導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的方式去接觸文本內容,由此保證實際語用元素能夠被學生所識別和運用。
二、篩選核心點,推動語言學習進程
語用教學中,倡導引導學生去理解語言使用的技巧,并且潛移默化中將其運用到自我語言表達中去。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語用教學內容的選擇,找到語用核心點,繼而才能夠有效地推動語用教學工作。尤其對低年級小學語文語用教學而言,教師更應該找到實際的語用教學核心點,這是保證語用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例如,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課文《我是什么》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科學小短文,整篇文章的教學以擬人化的語言來開展,并設置了各種問題,可引導小學生去思考。在開展本次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可高度關注核心點的尋找,以確保語用教學工作得以有效開展。
首先,引導小學生梳理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結構,即屬于先概括后具體的結構,開頭的第一句“我會變”為后續(xù)的分述奠定了基礎,而“水作為云的不同樣子”是總起句,使得學生意識到“會變”是這個小東西的重要特點,后面的所有內容都是基于這樣的特點來描述的。
其次,要求學生總結和歸納“會變的我”都變成了什么,學生們紛紛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回答,有小水滴,有小硬球,有小花朵,等等。在學生回答之后,要求學生將對應的句子圈出來,引導學生去分析水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動態(tài)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小水滴是落下來的,小硬球是打下來的,小花朵是飄下來的。也就是說,將此處的動詞作為分析的焦點,要求學生去思考這三個動詞能不能換個詞語或者說三個動詞相互混淆使用。學生相互探討之后,發(fā)現小水滴是雨水,雨水是液體,要用落下來,不能用打,也不能用飄;再者小硬球是固體,用打能夠展現出動態(tài)的過程,不能使用落或者飄;最后小花朵是雪花,雪花是飄下來的,不能用打或者落。這也體現出小東西的多變性,由此再次回到實際的語用焦點。
最后,要求學生分別使用三個動詞來進行造句,彼此之間可以進行分析和探討,由此加深學生對實際詞匯的認知,使得學生對文本經典語句的理解得以不斷鞏固。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師找到有效的語言核心點,將其作為語用的焦點,并且貫穿到整個語用實踐活動中去,是保證低年級學生語用素質得以提升的關鍵。無論是一開始的語用核心的歸納,還是后面的語用鑒賞,都是學生親自參與其中的,并且有自己的思考,這些都將為后續(xù)語用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和前提。在本次課文教學中,語用的焦點在于會變,而會變在整個語用教學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現,這毫無疑問會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
三、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語用融會貫通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詞匯增加得很快,對詞義的理解越來越精確,語用逐步趨于合理、完善,言語表達更加連貫、生動和多樣化?;诘湍昙壵Z用積累比較少,很多語用的理解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這樣才能夠保證實際語用的融會貫通,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有清晰的認知。一方面要確保充分了解低年級學生的語用基礎情況,這是構建實際情境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在實際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要確保情境創(chuàng)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這兩者難以妥善處理,就可能影響到實際情境創(chuàng)設工作的有效性,繼而不利于實際語用教學的開展。
在部編版的低年級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有一定的留白,教師完全可以抓住這樣的空白,將其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節(jié)點,這樣不僅僅可以使得學生的想象空間得以延伸,還可以實現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比如,在《黃山奇石》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紀錄片呈現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個視角去觀察對應的景觀,并且思考“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等景點的相關信息,思考石頭與形態(tài)之間的關系,此時學生會發(fā)現很多石頭的形狀都是很有特點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對應的石頭,要求說明實際石頭的來歷、形態(tài)及象征意義等。學生可以相互探討,在探討之后派代表到講臺上來向大家介紹,對現實生活中導游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選擇其中表達最為理想的,對實際的表述進行分析,并且與實際文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由此確保文章中的空白可以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得以填補。更為重要的是,在實際組織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鍛煉,語用表達素質也會不斷提升。
在上述教育案例中,教師可以看到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僅可以幫助低年級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還可以成為語言語用的重要基點,學生在對應情境中展開想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推動,整個課堂的氛圍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實際的情況創(chuàng)設中,學生的交互是至關重要的,導游角色和游客角色需要設置清楚,并且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比如在“導游”講述的過程中,“游客”可以適當提出對應的問題,在這樣的問答交互中,情境更加真實,實際的文本內容交互更加密切,這樣就可以營造出更加理想的語用學習環(huán)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相比高年級語文課語用教學而言,低年級語用教學工作更應該秉持以低年級小學生學情為基準的原則,積極分析語用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總結和歸納語用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并在這樣的語用格局中,引導學生去理解對應語用,比較對應語用,應用對應語用。低年級語文教師需要看到低年級小學生的獨特性,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改善實際語用教學方案,在不斷反思中有所收獲,由此確保實際的低年級語用教學工作朝著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毛暉暉.淺談低年級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61.
[2]張其龍.對小學語文低年級語用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49.
[3]朱興菊.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語用意識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