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 云
我國的諸多菜系均講究湯的制作和用湯來調(diào)味,甚至將制湯視為至高無上的烹飪技藝。巧合的是,西餐也對湯推崇備至??梢?,古今中外,湯都是人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湯的歷史悠久,我國古代謂之羹。大約有了陶器就有了羹吧,也有人說羹的出現(xiàn)甚至比陶器更早。《禮記》中有云:“羹食,自諸侯以下至于庶人,無等。”可見當時羹是人們佐餐的必備之品,無論王侯還是普通百姓,飲食中都不可無羹。
今天我們所說的湯大概要分為兩類:一類作為菜肴的一種,在餐前或餐中佐餐食用;另一類則作為烹調(diào)的輔料,在做菜的時候加入其中。在日本人發(fā)現(xiàn)“味之素”(味精)之前,湯就是我國烹飪過程中的提鮮劑,即使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味精,仍然有很多廚師和家庭主婦喜歡用湯來調(diào)味,因為這是純天然的鮮味劑呀。調(diào)味用的湯可分為奶湯、清湯和素湯,我們的素食館就來重點介紹素湯。
相較于葷湯來說,素湯在烹飪中使用得比較少。但對于一些高明的廚師和茹素者來說,吊制一鍋素湯無疑會給素菜的制作帶來驚喜。素湯可以為素菜添色、增香、提鮮,說它是素菜的靈魂也不為過。在制作素湯的時候,最為常用的食材包括黃豆、口蘑、香菇、筍等,做出來的素湯清香鮮美。
黃豆芽湯選用發(fā)好的黃豆芽,在油鍋中煸炒至八成熟,倒入湯鍋中,加足量清水,用旺火燜煮30分鐘左右,待湯汁呈乳白色、汁濃味鮮時,濾去豆芽即成。黃豆芽湯呈乳白色,味道鮮美,是炒燴煮菜式和湯菜的必備之品。也可直接用黃豆泡軟后煮湯,只需增加煮制的時間到2小時左右即可。
鮮筍湯將鮮筍切片,先用開水淖一下,另起鍋加足量水,小火煮約3小時,待湯變濃時關火。鮮筍湯色澤偏黃,味道濃鮮,經(jīng)常于制作湯菜時使用。
香菇湯取干香菇洗凈,將香菇蓋和香菇腳分開。香菇蓋用70℃左右的開水浸泡2小時,將香菇撈出,擠出水分,連同泡香菇的水沉淀去除雜質(zhì)備用。香菇可另做菜。另將香菇腳加水煮約2小時,同樣沉淀后去除雜質(zhì)。將兩湯合并,上火煮開即成。香菇湯鮮香澄清,燒素菜如燒二冬、扒猴頭菇等調(diào)味時經(jīng)常使用。
燒二冬
原料:冬菇 (香菇 ),冬筍,蔥姜片,紹酒,醬油,糖色,素湯,精鹽,白糖,淀粉,花椒油,花生油。
做法:水發(fā)香菇洗凈切塊,冬筍清洗切片。鍋上火放入花生油,油熱放入冬筍片略炸撈出控油。炒鍋再上火留底油,下入蔥姜片煸炒,再放入冬筍、香菇、糖色、醬油、紹酒、白糖、精鹽、素湯,用微火煨3分鐘左右,待“二冬”入味,淋入水淀粉勾芡,淋上花椒油,盛入盤中即可上席。
特點:色澤紅潤、油亮,口味咸香、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