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云
【摘?要】 目的:分析優(yōu)質護理對手外科患者術后疼痛及手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行手外科手術治療的50例患者,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觀察組使用優(yōu)質護理進行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情況及術后手功能恢復情況。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的CARROLL量表評分以及TAM評級優(yōu)良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更優(yōu),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行手外科手術的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進行干預可將其疼痛評分降低,有效改善術后的手部功能,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優(yōu)質護理;手外科;術后疼痛;手功能;影響分析
文章編號:WHR2018071061
手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因使用的頻率高、工作量大常會出現(xiàn)各種創(chuàng)傷,如擠壓傷、撕裂傷、切割傷等均屬于臨床常見的手外科疾病,具有極高的發(fā)生率。若患者受傷后未進行及時治療,使其手部的神經(jīng)、肌腱、血管等受到牽連,便會影響其手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手術是手外傷臨床治療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多數(shù)患者常會因術后的劇烈疼痛影響其手部功能的恢復。因此,對術后患者采取更為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本文對部分行手外科手術的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研究其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院行手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中挑選50例作為分析對象,明確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就診,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5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43歲,平均年齡(35.34±1.27)歲;11例患者屬于手指受傷,7例患者屬于掌部受傷,7例患者屬于腕部受傷。觀察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44歲,平均年齡為(35.56±1.37)歲;10例患者屬于手指受傷,9例患者屬于掌部受傷,6例患者屬于腕部受傷。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傷部位等資料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其手術治療、住院期間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內容如下:
心理護理: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基本流程、目的、治療效果以及護理的必要性,必要時可為其實施一對一的專門指導方式;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不安、緊張、焦慮等心理情緒,認真傾聽其需求,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排解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提高配合度。
體位護理: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受傷的部位、手術類型為其選取合適的體位姿勢,確保患者關節(jié)的活動度處于較為自由的狀態(tài);若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活動,護理人員需為其提供幫助,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完成。
疼痛護理:護理人員需依據(jù)患者術后不同的疼痛程度給予針對性護理,如對于疼痛程度較輕的患者,可通過播放愉悅音樂、觀看視頻以及交談、聊天等方式將其對疼痛的注意力轉移,減輕壓力;若是疼痛屬于中度、重度的患者,護理人員需通過冷敷法為其消除紅腫、水腫等情況,必要時可給予適量的鎮(zhèn)痛藥物。
術后手功能護理:術后第3d,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患者開展手部功能的各項鍛煉,如手指、肌腱等部位的鍛煉,1次15下,1天3次,之后可根據(jù)患者的恢復程度加強訓練量;術后第3周,護理人員需通過紅外線、超短波、蠟療等物理療法,對患者的手指、手掌等基本動作進行鍛煉,多使用語言、動作等鼓勵方式肯定其訓練效果,增強康復信心。
1.3?觀察指標
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分,分值為0~10分,3分以下屬于輕度疼痛,4~7分屬于中度疼痛,8分以上屬于重度疼痛,以此發(fā)現(xiàn),患者最終的分數(shù)越高表示其疼痛程度越加嚴重。
采用CARROLL手功能評估量表對兩組患者術后手部功能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分,包括肌力、體積、感覺、手部關節(jié)活動度、靈巧性以及協(xié)調性等內容,將每個項目的評分設置為0分、1分、2分、3分,最終獲取的分數(shù)越高便表示患者手功能的恢復情況越好。
采用TAM手外科總活動度評估量表對所有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復優(yōu)良率進行評估,若患者的手指、各關節(jié)活動范圍均屬于正常,便可歸為優(yōu);若患者的手指、關節(jié)活動度范圍有所好轉,可恢復到術前的75%,便可歸為良;若患者的手指、關節(jié)活動度等情況均未恢復至術前的50%,甚至加重,便可歸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若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評分及CARROLL量表評分
比較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高于觀察組,且其術后的CARROLL量表評分相比觀察組更低,兩組間評分均存在顯著差異(P<0.01)。
2.2?比較兩組患者的TAM評級優(yōu)良率
在TAM評級中,對照組患者的優(yōu)、良人數(shù)均少于觀察組,其優(yōu)良率較觀察組更低,且組間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優(yōu)質護理服務主要是指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對各項基礎護理措施進行強化,全面提高護理服務水平[4]。本文對手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的優(yōu)質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體位護理、疼痛護理以及手功能護理,其中心理護理中的手術知識普及、心理疏導不僅可以提高患者對手外科手術的了解,還可緩解其術前的不良情緒,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而通過更為舒適的體位可以提高患者術中的舒適度,增強恢復信心;疼痛護理中依據(jù)患者術后疼痛的不同程度進行護理可減輕其疼痛感,緩解壓力,進而降低疼痛評分;術后手功能護理中對患者手指、手掌、肌腱等部位的鍛煉可加強其術后手部功能的恢復,提高CARROLL量表評分,縮短住院時間,加快康復進程[5]。如本文研究結果所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CARROLL量表評分以及TAM評級優(yōu)良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手外科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進行干預可減輕其術后疼痛感,促進手部功能恢復,護理效果顯著,可推廣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胡銀環(huán),付生芳,陳雪凌,等.手部軟組織缺損應用皮瓣修復術后的護理干預[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6,39(05):512-513.
[2] 勾君平.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16):1817-1819.
[3] 楊澔俠,王駿,俞君,等.手外傷術后手功能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32(04):286-288.
[4] 蒙小琴,彭曉暉,鄧琴,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術后置入雙J管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07):974-976.
[5] 張妮,胡敏,王穎.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愈合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06):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