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縫合方法在剖宮產腹部切口縫合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80例剖宮產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切口縫合方法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行絲線間斷縫合法縫合,研究組患者行可吸收腸線皮內縫合法縫合,比較兩組患者的縫合時間、切口瘢痕情況、住院時間及切口愈合情況。結果:兩組切口縫合時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切口疤痕寬度、高度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甲級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無丙級愈合(P<0.05)。結論:行可吸收腸線皮內縫合法患者術后恢復快、切口美觀且愈合良好,值得在剖宮產腹部切口縫合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不同縫合方法;剖宮產;切口縫合;切口愈合
文章編號:WHR2018112437
剖宮產是產婦分娩的有效術式,也是臨床解決產科分娩難題的主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放寬及二胎政策的開放,使得剖宮產率逐年增長,據數據統(tǒng)計,我國采用剖宮產分娩的產婦高達60%[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多剖宮產患者的愛美意識也隨之增強,為此如何選擇切口的縫合方式已成為目前產科臨床研究的熱點[2]。傳統(tǒng)的絲線間斷縫合法待切口愈合后需拆線,且切口瘢痕明顯,不易被患者所接受。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可吸收腸線皮內縫合法因其具有瘢痕美觀、無需拆線、恢復快的優(yōu)點而深受患者的喜愛[3]。本研究選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80例剖宮產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縫合方法在剖宮產腹部切口縫合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80例剖宮產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自愿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且排除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凝血功能障礙、感染性疾病及手術禁忌證者。根據不同的切口縫合方法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30.13±2.25)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14±1.35)周;橫切口28例,縱切口12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0.42±2.13)歲;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57±1.12)周;橫切口26例,縱切口14例。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絲線間斷縫合法縫合,采用0-4號絲線間斷縫合皮膚圈層,不縫合皮下脂肪層,術后5~7d拆線。研究組患者行可吸收腸線皮內縫合法縫合,具體為:采用2-0號可吸收腸線先對皮下脂肪進行間斷縫合,然后對切口邊緣皮膚進行酒精消毒,再采用4-0號可吸收腸線從切口的一端皮內進針對真皮層進行連續(xù)縫合,經過皮內組織打結,然后交替穿過切口兩側邊緣的真皮層依次進行縫合,到達切口頂端時穿透皮膚出針,在縫線外2cm處剪斷縫線,患者無需拆線。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切口縫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切口愈合率,術后隨訪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切口疤痕寬度及高度。切口愈合評價標準[4]:甲級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現(xiàn)紅腫、滲液等并發(fā)癥;乙級愈合:切口愈合欠佳,有脂肪液化及炎癥反應等并發(fā)癥;丙級愈合:切口化膿,需行手術引流膿液。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均數±標準差(±s)及率(%)表示,組間比較分別行t檢驗及χ2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切口縫合時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切口疤痕寬度、高度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小于和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甲級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無丙級愈合,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經皮絲線間斷縫合法及皮內縫合法均為剖宮產術后腹壁縫合的常用方法,其中經皮絲線間斷縫合法具有成本低,縫合牢固、成結性好的優(yōu)點,但絲線對組織反應性較大,且易隱藏細菌引發(fā)切口感染。另外絲線無法被人體吸收,線結反應大,易引發(fā)切口周圍紅腫、脂肪液化等,不利于切口愈合。且拆線時絲線易與皮下組織黏連,增加患者的痛苦,可能導致絲線斷裂殘留于組織內形成蜈蚣狀瘢痕,影響腹部美觀??晌漳c線皮內縫合法是根據皮下組織原解剖關系使腹壁切口對合整齊,有效保留肌膚的完整性,且瘢痕呈一條直線,美觀性較好[5]??晌漳c線是采用獨特的表面涂層技術對多股編織的縫線進行處理,使其柔軟順滑,易打結,置入組織15d后可逐漸被組織吸收,具有無需拆線、瘢痕美觀、術后恢復快的優(yōu)點。另外縫合時先間斷縫合脂肪層,減少皮膚張力,再于皮下不穿透皮膚在真皮內交替穿行,對切口局部血液微循環(huán)影響小,有利于切口愈合[6]。本研究表明,兩組切口縫合時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切口疤痕寬度、高度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小于和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甲級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無丙級愈合(P<0.05)。
綜上所述,行可吸收腸線皮內縫合法患者術后恢復快、切口美觀且愈合良好,值得在剖宮產腹部切口縫合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孟莉莎,馬冬霞,何楊,等.計劃性剖宮產術腹部切口兩種不同縫合方法的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4,24(07):3919-3920.
[2] 武紅.剖宮產腹部切口不同縫合方法的臨床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7):3777-3778.
[3] 李艷娟.不同縫合方式對剖宮產腹壁切口縫合效果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4,(06):139.
[4]王琳.剖宮產術切口兩種不同縫合方法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2013,08(07):971-972.
[5] 曾良,鄒華英,賀小麗,等.剖宮產橫切口不同縫合法的臨床應用比較[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4,14(05):11-12.
[6] 程志娟,粱葵香.剖宮產腹壁切口兩種縫合方法的對比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2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