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君
【摘要】 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關鍵的手段之一,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要做好閱讀教學,為學生日后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基礎。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認為拓展閱讀教學很重要。教師要重視拓展閱讀教學,拓展閱讀教學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教材內容學習的基礎上更好地接觸相關知識,同時,將課外學習到的知識和課內學習到的知識整合在一起,通過整合更好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就會更加令人滿意。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好拓展閱讀教學需要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思考。
【關鍵詞】 閱讀興趣 閱讀 能力
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提高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得激發(fā)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只有被激發(fā)起閱讀的興趣,調動起積極性,才可能會主動地去學習。相對于那些中學生和高中生而言,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如果學生對哪門功課或某些知識不感興趣,教師和家長強迫學生學習,反而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但不會去努力,更讓學生感到反感。因此說,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對閱讀的興趣,他們才會付之于行動,才會產生對閱讀的渴望。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一些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故事,給學生留有懸念,讓學生課后自己查找資料,了解整個故事情節(jié),鼓勵那些喜愛讀書的小學生,帶動其他同學,定時在班里舉行“讀書活動”,評選“最佳小讀者”等來激勵同學們。這樣,使班級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調動起每個小學生的讀書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閱讀之前,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鼓勵學生認真自覺地閱讀,然后從中尋找答案,總結分析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的問題。
二、創(chuàng)設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促使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得以保證,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合適有效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促進學生的情感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發(fā)生共鳴,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提前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合理地使用目前最受歡迎之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快速地了解作者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強烈。譬如,在講解《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時,因為學生缺少相應的生活經驗,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有關春雨的色彩的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些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本內容,讓學生更加快速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偟膩碚f,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更為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優(yōu)化教學,增強互動是重點
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增強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全方位互動。比如在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讓他們通過個人或小組學習共同探討課文的背景知識,疏通課文中的字詞,確定課文中的學習目標,并根據目標提出質疑和假設,同時標明自己的疑惑。課堂上,通過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互動,共同確立目標,共同探究答案。對于那些確有難點的內容則由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講解。這樣語文閱讀教學就會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將會更好地發(fā)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能懷疑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擔心學生對課文理解不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總想盡可能多地帶領學生細致分析,總是教師講授的比較多,而留給學生思考和提問的機會比較少,師生互動少,造成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很差。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會探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給學生留出適當的思考空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避免提問的形式化。如果提出比較難或多個問題后,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就很難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拓展思路,多思善想,讓學生大膽提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歸類、比較,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量。同時,應開展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通過課堂合作學習的討論,進行相互的思維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了解,讓學生對課文里的情景和人物進一步的理解。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可以采取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的方式,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給各小組分配幾個問題。這樣,學生在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后,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就會積極地參與、深入地進行討論,通過共同研究和學習來解決問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習分析問題。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更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閱讀是一種積累,也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百家爭鳴”,我們教師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化的答案去束縛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出自己的感情。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那么就讓我們的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在積累中學會創(chuàng)新。讓我們的語文老師共同努力,使我們閱讀教學的明天更加成功。
參考文獻
[1] 閆紅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01.
[2] 陽開春.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0(7).
[3] 劉敏.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散文百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