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賽賽
[摘要]當前關于貧困的衡量存在很多種方法和分析框架,可持續(xù)生計這一框架的核心是生計資本。目前云南直過民族是在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內最貧困的種族,他們的貧困問題應該得到重視。目前很多直過區(qū)仍然處于貧困的狀態(tài),他們早日順利脫貧對我國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早日實現(xiàn)共同富裕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可持續(xù)生計的視角,利用生計資本的內容分析直過民族的貧困類型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可持續(xù)生計視角;云南直過民族;扶貧
[中圖分類號]D633;F323.8 ? [文獻標識碼]A
1? ?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為確保2020年所有人能一起進入小康社會,需要我們做出最后的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痹颇鲜∥⑹≌?016 年3月專門召開了“直過民族”脫貧攻堅推進會,并且制定了《云南省全面打贏“直過民族”脫貧攻堅戰(zhàn)行動計(2016—2020 年)》,決定用5年的時間,要打贏“直過民族”的脫貧攻堅戰(zhàn)。本文通過引入可持續(xù)生計框架( SustainableLivelihood Approach,SLA),系統(tǒng)的分析云南直過民族地區(qū)的貧困類型并提出對策建議。
2? ? 云南直過民族的基本狀況
“直過民族”,是指從原始社會末期或者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人口較少民族,“直接過渡的地區(qū)”則被稱為“直過區(qū)”。云南省共有9個直過民族包括:獨龍、德昂、基諾、怒、布朗、景頗、傈僳、拉祜、佤族。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云南省加快了對直過民族的扶貧開發(fā),直過區(qū)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等因素決定了它目前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低層次,總體的發(fā)展仍然比較滯后,“直過民族”整體貧困程度仍然較深。
3? ? 可持續(xù)生計框架
目前可持續(xù)生計框架被廣泛接受和普遍應用的是由英國國際發(fā)展署(DFID) 提出的。他們提出的框架共包括五部分:第一是脆弱性內容;第二是生計資本;第三是結構和過程轉變;第四是生計策略;第五是生計輸出。這個框架以人為中心,他們擁有的資本稱為生計資本,包括人力、社會、自然、物質和金融資本。 而生計資產的獲得和增長則是由社會、機構和組織環(huán)境共同決定。
4? ? 可持續(xù)生計視角下云南直過民族貧困類型
根據生計資本5個方面的評價,將貧困戶的貧困類型劃分為:人力資本貧困型、社會資本貧困型、自然資本貧困型、物質資本貧困型、金融資本貧困型。
人力資本貧困型。指人們的知識水平、技能和健康狀況等。人力資本貧困型主要是家庭勞動力由于老、弱、病、幼及教育文化程度低和缺乏勞動技能所導致的貧困。落后的生育觀念以及對勞動力的潛在需求,導致直過民族不合理的生育行為,使其陷入人口增長—不合理利用資源—貧困的循環(huán),最終導致直過民族的勞動素質低,科技推廣和技能培訓難度大。
社會資本貧困型。指人們在追求更好的生計這一過程中所用的社會資源。它包括3個部分 :社會關系網和社會組織,如宗教組織、親朋好友等;垂直的社會關系,如上級或者和領導的關系;水平的社會關系,如與其有共同利益的人。社會資本貧困型是由貧困戶的社會資源和人際網絡的缺乏從而造成了貧困,這類貧困一般情況下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信息比較閉塞從而導致對外交流困難和人際及社會資源缺乏。
自然資本貧困型。泛指維持生計所需要的資源和相關服務,可以分為無形的公共資本和可以直接用于生產的資本及生態(tài)服務。直過民族多位于高山、河谷等地貌條件復雜的地區(qū),山高坡陡,耕地破碎,導致直過區(qū)耕地資源稀缺,耕地產量較低,導致自然資本的缺乏。
物質資本貧困型。包括為了維持生計所需要的基本的生產資料和基礎設施,是人們擁有的各種固定資本的總和,它的意義在于提高貧困人口的生產力。物質資本貧困型的人們,他們的物質資本僅僅限于日常生活的使用,所擁有生產價值的物質資本十分缺乏,貧困戶的生計方式單一,非農化十分困難。
金融資本貧困型。指人們在消費和生產這一過程中為取得生計目標需要的資金。它是5種生計資本中最直觀但同時也是最難調查的一種資本。金融資本的缺乏使他們的收入只能夠維持日常生活,導致他們的非農活動受到限制。
5? ? 可持續(xù)生計視角下云南直過民族扶貧問題的對策
當然,直過民族的貧困往往是多種生計資本缺乏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理論強調以人為中心,從五個不同的方面考慮貧困問題的綜合性,為這一民族的貧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綜合的視角。
5.1? ? 提高人口素質和勞動技能
落實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不斷提高直過民族人口的受教育文化程度,針對直過區(qū)的交通不便這一基礎設施的現(xiàn)狀,應增加學校的數量,為適齡兒童入學提供便利。根據直過區(qū)的實際情況,組織勞動力培訓,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如:加強從事農業(yè)勞動力的農業(yè)技能培訓;加強二、三產業(yè)勞動力的就業(yè)培訓,拓展貧困戶的生計途徑。
5.2? ?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貧困戶的危房改造或異地搬遷,從而提高貧困戶的居住條件;改善他們的交通狀況,完善道路設施建設,一方面可以方便居民出行,有利于其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加強他們與城鎮(zhèn)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獲得就業(yè)機會和農產品銷售等,有利于生產;改善用水條件,保證貧困戶的用水安全和方便,為生計提供保障。推進生態(tài)環(huán)境工程建設,開展土地的整治,從而提高耕地的生產力。
5.3? ? 構建系統(tǒng)的國家社會支持體系
針對直過區(qū)的特點,制定脫貧規(guī)劃;成立貧困戶的資金互助合作社,為貧困戶多樣化的生計策略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立足不同生計問題的特征,從多個維度幫助直過民族。為他們提供外出務工信息,有計劃地實施勞務輸出;改善貧困村的交通狀況以方便貧困戶物資運輸和對外出行。
6? ? 總結
本文通過研究背景和意義以及云南直過民族基本情況的介紹,基于可持續(xù)生計的視角分析了云南直過民族的貧困類型,通過貧困類型提出了對策建議,為直過民族早日脫貧、我國早日實現(xiàn)小康社會提供思考。
[參考文獻]
[1] 那金華.云南“直過民族”地區(qū)教育狀況及對策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
[2] 徐俊.走入市場:“直過區(qū)”民族社會發(fā)展的路徑[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0(3).
[3] 劉文光.“直過民族”經濟社會發(fā)展障礙因素探析——以云南“直過民族”為例[J].前沿,2010(13).
[4] 曉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云南“直過民族”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5] 湯青.可持續(xù)生計的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重點趨向[J].地球科學進展,2015,30(7).
[6] 蘇永偉,陳玉萍,丁士軍.失地貧困戶可持續(xù)生計研究新進展[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7] 趙雪雁,郭芳,張麗瓊,等.甘南高原貧困戶生計可持續(xù)性評價[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0(1).
[8] 李金香,龔曉德,夏淑琴.退耕還林對貧困戶可持續(xù)生計能力的影響——基于寧夏鹽池縣貧困戶的調查[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3).
[9] 何仁偉.山區(qū)聚落貧困戶可持續(xù)生計發(fā)展水平及空間差異分析——以四川省涼山州為例[J].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20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