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權
舞蹈與音樂相同,都是在人們生活和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也是重要的藝術形式,生活是舞蹈靈感的來源,最早的舞蹈動作大都是模仿人們勞動時的動作。舞蹈中對藝術形象的塑造大都是通過視覺和聽覺進行展現和構造,對生活中人們的具體的性格特點和生活場景予以生動的感知。本文就針對舞蹈表演中對藝術形象的塑造進行簡要的分析。
舞蹈是一種生動的肢體語言,舞蹈家能在舞蹈中通過空間時間結合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而舞蹈中的藝術形象指的就是讓觀眾通過聽覺視覺來產生的情感體驗的藝術“中介”。在目前舞蹈創(chuàng)作中,并沒有重視對藝術形象的研究。而本文就嘗試著從“表現性”藝術形象、“描繪性”藝術形象這兩個方面對舞蹈中對藝術形象的塑造進行分析。
一、“表現性”的藝術形象
(一)情緒的表象方式
人的情態(tài)行為是舞蹈的主要靈感來源,通過將舞蹈和音樂結合起來可以給人帶來視覺和聽覺的情感體驗,把人們心中的想法和情感得以釋放。在舞蹈中,對自身情感世界的表達是通過多種情緒體現手段來實現的,比如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等等。人類的情感是內在的、穩(wěn)定的,但卻緊密的聯系著人們的外在情感,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多次的情緒體會就會激發(fā)人們的情感,并通過外在情緒來表現情感。而在舞蹈表演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通過表達情緒來塑造情感。
(二)對性格的塑造
舞蹈通過表達和揣摩舞劇中人物的情緒來實現對性格的塑造。情緒是性格的外顯,性格是情緒表現的主要形式。而人的性格特點就是指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在舞蹈中,塑造人物個性的關鍵就是表達人物的情緒。
舞蹈的表現形式通常是多樣化的,但任何類型的舞蹈都具有相似的表現規(guī)律。比如對“悲傷”形象的表現:通過較高的緊張度與不高的興奮度進行對應,再結合的緊張性的音程,并放慢舞蹈動作的速度和力度。表現“歡快”形象的舞蹈為:采用地緊張度的音程,并結合活潑的節(jié)奏和較快的舞蹈速到來進行表現。表象“豪邁”形象的舞蹈為:將和諧的音程搭配長時值得音符,以及將大跳和上行級進搭配起來,并在中音區(qū)演奏中搭配中速穩(wěn)定的節(jié)奏來進行表現。
二、“描繪性”的藝術形象
(一)自然事物的描繪
以《胡桃夾子》中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為例,在舞蹈的第一幕第二場中,雪花圓舞曲的演奏采用了持續(xù)的實行二度下行摸進作為長笛和弦樂器共同選用的音型,將雪花飄舞所展現的感人場景在近處進行了描述;對遠處天空徐徐降下的雪花形成的雪幕用單簧管進行描述;對雪花的晶瑩剔透使用弦樂器進行描述。該舞蹈劇的編排者將能與視覺進行聯想的聲音形象賦予到了舞蹈中,對生動的動作形象進行了編排;用長笛作為伴奏配合雪花的旋轉;讓雪花在弦樂器和鋼琴的伴奏下跳躍。從而實現聽覺和視覺形象的相互結合,互相闡述和補充,表現出了舞蹈浪漫的情感氛圍。
(二)動態(tài)形象與場景描述
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例, 在第一場中描述了兩個具有相互仇恨家族背景的人物之間的打斗場面,首先選擇小提琴和低沉大管的演奏將提爾模特的暴躁態(tài)度予以表現,再對羅密歐與伙伴的挑釁行為利用快節(jié)奏的弦樂器和輕佻的樂調進行描述。在樂器的演奏中,打斗也正式開始了:舞臺中的擊劍聲配合著緊張、快速的音樂和聲,將打斗雙方機械的拼殺、奔跑、喊叫等場面生動的表現了出來;而隨著機械的打斗逐漸進行,舞臺上又想起來一聲鐘響,在管樂隊的伴奏下,維羅納公爵緩慢的走下了臺階。
再以《遠山的孩子》為例,舞劇由三個失學兒童作為題材,將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存在的差異深刻的表現了出來,揭露了社會的現實問題。舞蹈中刻畫出了極具代表性的環(huán)境、形象、人物等,充分的表現出了在同一片天空下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現實情景。在舞蹈的中段,一片讀書聲傳到了正在烈日下勞動的孩子們耳中。此時,舞蹈中采用了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伴隨音樂,將學校中的讀書聲作為了舞蹈中的畫外音,引發(fā)觀眾對讀書場景的聯想。在舞蹈的尾聲,音樂又一次采用了畫外音,將學校放學后孩子們興高采烈奔回家的場景進行了聯想。通過借用“伴隨音樂”和舞臺上三個由于家境貧困上不起學,而且他們不得不在田地里用他們瘦弱的肩膀承擔起養(yǎng)家的重任的孩子,這會給觀賞者的視覺形象有一個鮮明的對比。
三、結語
從上述分析可知,在舞蹈表演中最關鍵的內容就是對藝術形象的塑造,只有塑造出能夠生動表現人類情感、環(huán)境氛圍的藝術形象,才能激發(fā)觀眾的共鳴,并在舞蹈中賦予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實現觀眾對舞蹈的情感體驗。上述的表述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作者單位:天水市歌舞藝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