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宋雅偉
摘? 要:《解剖學》是高等體育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但康復醫(yī)學、運動健身、運動訓練等相關人員不能及時將解剖學知識實際應用,針對目前的現(xiàn)狀,筆者與其同行編寫一本應用性較強的教材《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本書采用體表觸摸、度量、觀察、標測等方法描述人體各部的形態(tài)結(jié)構。針對此書的特點,筆者著重介紹此書的學理研究、架構以及應用,探討此書在高校體育類專業(yè)中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學理研究? 架構?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208-03
Abstract:"Anatom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ports fitness, sports training and other related personnel can not be timely application of anatomical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and peers compile a textbook"the anatomy of the human muscle bone surface". This book describe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by using of body surface touch, measurement, observation and mapping.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book, the author emphasizes on theory research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book,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is book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heory research;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隨著運動人體科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康復醫(yī)學、運動健身等體醫(yī)結(jié)合行為越來越廣泛,必然要求從事相關專業(yè)的人員對于人體解剖的認識趨向于專業(yè)化、實踐化發(fā)展方向,但是廣大的康復醫(yī)學、運動健身、運動訓練等相關人員并不能及時將所學解剖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尤其是在骨肌系統(tǒng)(骨、韌帶、肌腱、肌肉組成)方面。目前的解剖學學習基本上都是在尸體上進行的,缺乏在活體上學習解剖的操作探究,導致了學生在上完解剖課后不能聯(lián)系實際進行記憶。
表面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表面形態(tài)結(jié)構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其中包括骨性標志、肌性標志、血管神經(jīng)及重要器官投影、體型的年齡變化和表皮特征等。表面解剖學不是應用一般的解剖方法去認識人體,而是采用體表觸摸、度量、觀察、標測等方法去描述人體各部的形態(tài)結(jié)構,是解剖學的另一分支[1]。表面解剖的內(nèi)容在國外解剖學著作中早有記載,在國內(nèi)主要零散地分布于一些解剖學專著中,至今少有系統(tǒng)地研究人體表面解剖專著問世。
1?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的學理研究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是在《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上研究人體骨肌的形態(tài)結(jié)構、功能特點,以及骨肌在活體上的主要標志的一本輔助教材。因此《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是《人體解剖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的學理來源于“人體解剖學學理”?!叭梭w解剖學學理”一詞由“人體解剖學”和“學理”兩部分構成?!叭梭w解剖學”是指按人體的器官功能系統(tǒng)闡述正常人體器官的形態(tài)結(jié)構、生理功能及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科學[2]?!皩W理”是指科學上的原理或法則。其中原理或法則是對規(guī)律的詮釋,指的是事物的基本規(guī)律,規(guī)律則對應于人的實踐規(guī)律,由此可見,“學理”一詞是指學習的規(guī)律[3]。綜上分析,“人體解剖學學理”就可以理解為人體解剖學學習過程中的科學原理或法則,用以揭示人體解剖學學習中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guī)律。
“人體解剖學”的學習著重理論和實踐的結(jié)合。傳統(tǒng)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是依靠圖譜進行理論教學,依靠模型和標本進行實驗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的缺陷在于缺少某個器官或結(jié)構在人體中的準確定位,加之實際教學中理論課和實驗課的分列,造成了教學進程上的脫節(jié),難以幫助學生形成具體系統(tǒng)的人體結(jié)構概念,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4]?!叭梭w骨肌表面解剖學” 作為“人體解剖學”的一個重要輔助部分,在強調(diào)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的基礎上,更加著重在活體上的骨肌標志的實踐,彌補了傳統(tǒng)解剖學活體實踐上的不足?!度梭w骨肌表面解剖學》的學理在遵從“人體解剖學”學理的基礎上,彌補了“人體解剖學”理實學習中的不足,更好的完善了“解剖學”學習中活體上的實踐。
2?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的架構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從形態(tài)觀察入手,為更好學習運動解剖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和手段,對骨骼和肌肉進行更加直觀的表達。雖然個體差異是自然規(guī)律,本書所含信息—圖解、照片、文字—都參考了正常的成年人體型。重點在于展示清晰的形態(tài)輪廓,省略了肌理和瑣碎細節(jié)。書中通過大量翔實、清晰的圖片展示人體的結(jié)構,配上簡潔、科學的說明,從而通過認識外在體表的形態(tài)、標志入手,可以更好地研究、學習人體的骨骼、肌肉。本書按緒論、頭頸部、上肢、軀干、下肢的順序編寫,分為五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均包括: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骨及骨性標志;第三節(jié)肌及肌性標志;第四節(jié)骨肌標識及觸診。配有插圖近300幅,書后配有附錄包括:骨肌結(jié)構要點、人體表面標識。便于讀者快速學習與查詢。教材理論結(jié)合實際,表面結(jié)合深層,圖片結(jié)合說明,緊扣實際需要,每章較為詳盡地收集和記載了各部位重要的骨性標志、肌性標志及其體表投影,同時緊密聯(lián)系臨床實際應用,具有基礎與臨床結(jié)合,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特色。
3?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書的應用
3.1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表面標志在應用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中表面標識圖清晰在呈現(xiàn)了人體表面的各標志,利于學生在體表尋找這些標志。并且利用標志尋找深處的骨性標志或者肌性標志。如圖1,圖中標出了頭頸側(cè)部的表面標志,并對翼點、頸前三角以及頸后三角做出了行對應在注釋,利于學生掌握表面標識的位置以及作用。
3.2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骨肌透視圖的應用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中的骨標本圖和肌肉的標本圖使用了透視圖的形式,標本和實體共存的形式來顯示骨和肌肉的形態(tài)特征。透視圖有利于教學中更好的運用活體教學法來教學,便于學生在體表相對應的部位快速尋找內(nèi)部的骨性標志以及肌性標志,準確掌握骨和肌肉在人體的位置?;铙w教學法是通過觸摸辨認骨性、肌性標志,由表及里,以達到“透”過體表“看”內(nèi)部的目的[5]。比如顱骨的前面觀,在圖2中我們即可以清晰的看到顱骨前面的各骨性標志,又可以明確各骨性標志在活體上相對應的位置。
3.3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書中骨性標志應用
解剖學的普通教學中,更多的是給學生講解骨的形態(tài)以及骨性標志。對于活體上的骨性標志的觸摸也只是一帶而過。在解剖教學中增加《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的骨性標志講解,根據(jù)書中的方法讓學生相互配合尋找活體上的骨性標志。比如在給學生講解第7頸椎時,要兩個學生一組,其中一個學生如圖3中的被檢查者一樣低頭,另一名學生作為檢查者在被檢查者頸部快速通過第7頸椎的棘突尋找到第7頸椎,然后
確認第1胸椎的位置。通過配圖以及課堂互動,能夠讓學生快速的掌握相關骨性標志,并且能更好的在活體的尋找。
3.4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的肌肉和肌腱觸診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可以增加學生對肌肉的直接了解,增強學生在實體上對肌肉和肌腱的尋找能力。在實際課堂講解中既可以運用肌肉的直觀圖給學生清晰講解,又可以通過觸診圖讓學生更好的在自身觸診肌肉和肌腱??稍黾诱n堂的趣味性和學生對實際肌肉和肌腱的掌握程度。比如在給康復治療專業(yè)的學生講解指淺屈肌時,可以在講解指淺屈肌的位置、起止點和功能的同時,要求學生緊握自己的拳頭,短促地屈曲腕關節(jié),在圖5的相同位置上尋找尺側(cè)腕屈肌肌腱、掌長肌腱、橈側(cè)腕屈肌肌腱以及指淺屈肌分別分布于無名指的肌腱、分布于示指的肌腱。通過這種講解方式再配合《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上的示圖可以讓學生更加形象辨識記憶指淺屈肌,并能更好的在活體上尋找指淺屈肌。同時,可以根據(jù)圖中的標識,來辨析尺側(cè)腕屈肌肌腱(圖4中2所指)、掌長肌腱(圖4中4所指)、橈側(cè)腕屈肌肌腱(圖4中5所指)。
通過配圖以及相應動作的配合來簡化實體教學法,學生運用書中的運動方式在相對應的位置尋找肌性標志,以及該肌性標志周圍的其他解剖結(jié)構。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實踐和工作中更加好的在活體上運用,彌補了在尸體以及在繪圖上實驗的不足。
4? 結(jié)語
《人體骨肌表面解剖學》可適用于運動人體、運動康復、康復治療、運動訓練等需要學習運動解剖學的學生,使得解剖教學更加的符合“理實一體化”的要求。通過人體表面標志圖、骨肌透視圖,由表及里的認識人體解剖結(jié)構,層層遞進。骨肌圖配以動畫視頻及文字解說,以動靜結(jié)合的方式來呈現(xiàn)人體運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的互相結(jié)合,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6]。對于體醫(yī)結(jié)合的學生來說,除了掌握人體運動系統(tǒng)的的具體構成、特點和作用之外,對于在活體體表各骨性標志和肌性標志的掌握更加具有實際意義?!度梭w骨肌表面解剖學》更好的完善了《運動解剖學》以及《人體解剖學》對于體表標志等實踐教學的不全面性。使得體醫(yī)專業(yè)類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運動系統(tǒng)的各項知識,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將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 郭志坤,文小軍,楊文亮.人體表面解剖學及圖譜[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柏樹令,應大君.系統(tǒng)解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3] 劉峰.從體育到體驗:當下體育學理的反思[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35(2):98-105.
[4] 王征,季華,安國防等.數(shù)字化虛擬人在人體解剖學理實一體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醫(yī)學教育,2016,15(5):8-11.
[5] 陶發(fā)勝,魏德,劉圣祥,等.人體解剖學活體教學的探究[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2,6(10):121-122.
[6] 徐小潔.理實一體化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9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