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琴
【摘? 要】散文教學凸顯濃濃“語文味”,需要從文體特點視角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圍繞文體特征展開閱讀理解,對文體語言特征進行具體感知體驗,利用讀寫機會歷練學生表達能力,都能夠體現(xiàn)出語用意識,彰顯濃濃“語文味”。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散文教學 語文味
小學語文教材中散文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如何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提升散文教學品質,讓學生獲得豐富學習認知,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散文教學凸顯濃濃語文味,需要從散文文體出發(fā),引導學生展開整體閱讀、重點品讀、讀寫訓練,讓學生在不斷對比學習中感知散文文體特點,體會散文語文運用,歷練散文表達能力,以成功塑造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一、整體閱讀,感知文體特點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散文內(nèi)容,教師在教法設計時,需要有觀照意識,不僅要深入解讀散文寓意和寫法特點,還要關注學生理解感悟能力,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操作思路,發(fā)動學生展開整合感知性閱讀,對散文文體特點進行體悟和理解,勢必能夠形成更豐富教學成長點。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點,如何讓學生對“形、神”“散、聚”進行感知體悟,需要教師展開多種形式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充分把握文體特點。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師恩難忘》,這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作者劉紹棠,對啟蒙老師的深情回憶。課堂教學展開后,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nèi)容,并給出整體閱讀要求:這篇課文共寫了哪些事情?這些事情有什么內(nèi)質聯(lián)系呢?你感覺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情懷?課文構思方向有什么特色?學生帶著問題展開閱讀,并自發(fā)進行閱讀討論。教師深入到學生閱讀互動之中,針對學生存在的閱讀疑惑,給出專業(yè)講解。課堂展示階段,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對幾個閱讀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展示熱情很高,教師給出積極評價,并對學生存在的個別認知偏差給出具體糾偏意見。
教師讓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活動,并給出思考問題,其導學策略具有針對性。這篇課文屬于散文,散文的選材、語言、表達、結構都比較自由靈動,而主題思想?yún)s呈現(xiàn)唯一性,是文本的主線。教師的幾個問題設計都是圍繞這些特點展開的,其文體意味濃重,彰顯濃濃“語文味”。
二、重點品析,體會語言運用
散文有豐富經(jīng)典語段內(nèi)容,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利用這些經(jīng)典片段展開語言鑒賞活動,勢必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感知學習機會。小學生語言鑒賞能力有限,教師在學法設計推介時,需要給出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利用語用基礎展開語言鑒賞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散文語境深處,體會作者情感和文本主題,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促使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黃果樹瀑布》是典型的寫景散文,經(jīng)典語言片段內(nèi)容眾多,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為學生布設了語言鑒賞任務:認真閱讀文本內(nèi)容,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說說喜歡的理由,準備參與班級展示。學生拿到這個任務后,顯得特別興奮,因為教師任務布設給學生感覺很簡單,自然能夠順利完成。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和鑒賞準備。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能夠找出自己喜歡的片段,并給出個性見解。如“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边@句話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將瀑布比作從織布機上瀉下來的白練,這個比喻非常形象生動,給人帶來美感,表達了作者對瀑布的喜愛之情。教師對學生語言鑒賞情況展開矯正評價,并給學生規(guī)劃了語言鑒賞操作基本思路:找出語言運用的方法或者特點——說明這種方法的表達效果——聯(lián)系文本主旨和情感,升華語言鑒賞品質。
教師為學生布設語言鑒賞任務,讓學生找出喜歡的語句并說出喜歡的理由,這樣的布設給學生帶來輕松感。學生在具體操作之后,教師再次給出指導,幫助學生探尋語言賞析一般路線,無形之中,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其“語文味”濃重起來。
三、讀寫結合,歷練表達能力
讀寫結合是重要教法學法運用,教師讓學生依托文本展開習作訓練,讓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展開創(chuàng)作活動,符合學生閱讀成長規(guī)律。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對讀寫結合的有力詮釋。學生有了閱讀基礎,自然有創(chuàng)作的沖動,教師要給出適當?shù)淖x寫設計,讓學生讀得自然,寫得順利,實現(xiàn)學習認知內(nèi)化。仿寫、讀后感、自由創(chuàng)作、讀后反思等,都屬于寫的范疇,如何做出合理選擇,教師要對綜合教情和學情有統(tǒng)籌把握。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說理性散文,教師在教學訓練設計時,讓學生展開讀寫實踐活動:滴水穿石表達的是做事要有恒心和決心這個哲理,圍繞這個中心,仿照課文舉例特點,找出一個案例,進一步證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學生聽說要圍繞滴水穿石這個話題列舉實例,開始有些為難,不知從何處展開思考。教師進一步提示:在我們生活之中,或者閱讀經(jīng)歷中,到處都可以遇到成功的案例,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包含著艱辛和痛苦。學生對一些名家成才故事都比較熟悉,自然能夠想到一兩個典型案例,隨即展開仿寫操作。課堂展示開始,學生列舉的案例大多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居里夫人、魯迅、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具有極強針對性。
教師給學生設計了讀寫訓練任務,并給出具體的操作規(guī)劃,學生順利進入讀寫環(huán)節(jié),其操作成效顯著。學生對讀寫存在一些畏難情緒,教師及時給出指導啟發(fā),學生寫作思路頓開,說明教師教學設計是比較科學的,具有很強針對性。讀寫是檢驗閱讀認知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學生散文閱讀認知內(nèi)化的具體形式。
小學散文教學有自身學科特點,教師需要深入文體之中,對散文特點展開全面梳理,為學生規(guī)劃出清晰學習思路,進而促使學生圍繞文體特點、語言表達、結構布局、寓意哲理等方向展開學習體會,以便形成全新學習認知。小學生沒有什么文體概念,教師在教學發(fā)動時要注意拿捏好尺度,要讓學生理解,又不能陷入認知盲區(qū),這樣才能真正凸顯濃濃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