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疆
越元始,越真純;越古老,越元氣。
看溫中良的山水作品,恍若穿越千萬年前的元始大地的驚艷,靜謐到驚心動魄,猶如看另—個時空的山川,看另—個時空的自己,字里行間,鼓蕩著遠古的風聲,陌生而熟悉,空洞而切近。
回歸遠古是—種理想的訴求,開啟遠古之初的探索,有著宿命式的執(zhí)著。語境不再的當下,溫中良抓住轉瞬即逝的原始生態(tài)。對遠古山水的本真的現(xiàn)代性書寫,是遠古的回聲,是—種審美內質的重新建構,讓迷茫的審美和鮮有的真誠,回到至簡至真至約至樸。故而,溫中良的元山水,與其說是—種山水的新圖式求索,不若說是對藝術的返璞歸真態(tài)度。
去過羅布泊的人,才會體會那種元始之初的洪荒,那些震顫心神的神秘,沒有人煙之地的自我真實,為生而來、為生而去的生息傳承,霎時間的風情揭開了生命的真諦,足以令人仰望、令人敬畏。溫中良就這樣用幾根線條、數(shù)抹墨色孤煙般守候著這片亙古的荒涼與鴻蒙,佇立成一幅幅亙古不變的畫面。
多元化的時代,圭臬的多元化,藝術家能不迷失自我,在錘煉個人筆墨高度的同時,不斷調整自己的藝術維度,不斷完善自我的審美體系,從而找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向度,藝術氣象一新,溫中良就是一個鮮明的個例。從花烏、人物、山水,從文人的小情調到大山水的摹寫,一路走來,一直保持著清醒的認知,沒有受到時下的筆墨程式化影響,而是以獨特的風格拉開了與他人的距離。雖是創(chuàng)新之初,但博采百家之法,在傳統(tǒng)肩膀上更進一步,逐漸形成自己獨到的藝術語言,獨創(chuàng)一格,對山水新向度的推進,姿態(tài)可嘉。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好筆、好墨偶然得,是—種歲月的頓悟,是兀兀窮年的積日之功。溫中良的山水,筆墨功夫是傳統(tǒng)的。骨法用筆和隨類賦彩,厚重與透明,豐富與留白,以淡墨線條勾勒山川輪廓,再以純色敷、染,少皴,使畫面呈現(xiàn)一種純粹的形式美感。這就是他的筆墨意趣。他擯棄了傳統(tǒng)山水技法,而是讓自己的筆墨在生熟、巧拙、老嫩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畫到生時是熟時,熟而后生,由熟返生,由巧而拙,無意之筆,純樸而磊落大方,機趣乃生,賞心悅目。
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敝袊纳剿嫞扔性O色,后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后才有淡彩。在這個層面,溫中良的元山水,是追古的,但他沒有泥古,而是推陳出新。在他的謀篇布局中,山川丘壑文蘊俊秀,工致勁道,用筆精細而不瑣碎。用色瑰麗而不火燥,畫中摻以淡淡的水墨皴法,體重與氣清的度拿捏得很微妙。工整而無匠氣,緊密而不纖弱,雄偉而又典雅,山水氣韻,古意深邃。這是山水的精神回歸,是以現(xiàn)代的思維對歷史的回望與對未來的展望。
溫中良的山水,是長鏡頭,大廣角,高天際線。構圖深遠壯闊,磅礴之中不乏俊秀,壯觀之中又有勁健。以筆線的韻律跌宕,使幾何形的線與純粹的墨色融為—體,空氣、山巒、河流的原生態(tài)美感和清新氣息,形成了畫面的質感和力度。山茫茫,峰巒挺秀;水潺潺,江河靈動。場景廣闊,格調清新秀雅,布局含蓄謹嚴,意境深遠。用筆之精細秀美和寫意之豪放概括恰到好處,細筆之雋永與抒寫之蒼茫張弛有度。空曠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含蓄中蘊含著實在的內質。蒼山無盡,空廓悠遠。
中國山水的背后是東方哲學,而元之一字,開元伊始,元始之初,不是空虛無物,而是包羅萬象的審美意象的流露。溫中良的藝術思想構成和繪畫的架構,是對骨法用筆的肯定,糅合了雋爽與含蓄、凝重與飄逸、正大與中和、古質今妍的山水畫風,是—種精神的超越。中國的繪畫史,是—個文化的遺傳史,一切都有淵源,有根有本。只有注入時代氣息的藝術才能保持它生生不息的藝術魅力。
猶記得元代畫家錢選曾有首題畫詩《秋江待渡圖》,曰:“山色空蒙翠欲流,長江浸徹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煙外,久立行人待渡舟?!痹谶@個喧囂的時代,有誰不是待渡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