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于湘春 趙微微 漆毅 湯含旭
[摘要] 目的 探討UMU平臺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見習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樣本選自齊齊哈爾醫(yī)學院2015級臨床醫(yī)生共計64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2名,分別采用UMU平臺教學模式和常規(guī)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兩組學員各項考試成績以及考核總成績等。結果 觀察組學員專基礎知識點成績、病歷書寫成績、技能操作成績以及臨床診斷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員,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考試成績?yōu)閮?yōu)秀的人數和合格人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員,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UMU平臺教學模式顯著提高了呼吸內科見習生的學習成績,在見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對典型病例的獨立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UMU平臺;呼吸內科;見習;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a)-0161-02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內科學中較為常見的病種,其中涉及的疾病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并且較為復雜[1]。在醫(yī)院見習過程中常見的教學模式多為常規(guī)的傳統教學,其有著諸多的局限性,比如: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等,因此本研究需要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補充以上的缺點。UMU平臺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了NMU平臺,能夠使學生在見習過程中面對具體的臨床問題,學會思考,熟悉的運用互聯網等工具對疾病了解、學習以及分析解決,然后通過集體討論,相互學習借鑒,這樣有利于縮短學生解決難題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以病例處理為中心的臨床思維,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個人的成長[2]。該研究樣本選自齊齊哈爾醫(yī)學院2015級臨床醫(yī)生共計64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2名,分別采用UMU平臺教學模式和常規(guī)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兩組學員各項考試成績以及考核總成績等。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選自齊齊哈爾醫(yī)學院2015級臨床學生共計64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共32名,男20名,女12名;觀察組32名,男18名,女14名,兩組見習醫(yī)師在學習課程、教學大綱、教學目的、教材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傳統教學模式。研究組:對該組見習醫(yī)師采用UMU平臺教學方式。①課前互動交流。見習醫(yī)師通過UMU平臺可所需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同時帶教老師也可以通過此平臺進行課程的分享,并且以電子版的形式分享,使學生提前預習閱讀。另一方面,UMU平臺具有“一鍵導出”的功能,教師可以通過此功能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并且一鍵導出,這樣以便于帶教老師在課堂上作進一步講解,進而實現現代化的教學管理。②學員出勤情況。在上課前,見習醫(yī)師可以通過掃描教師內的二維碼進行UMU平臺進行簽到,并且簽到后此學院的信息會顯示在大屏幕上,若是沒有在屏幕顯示信息的同學,即為缺勤。③帶教老師通過UMU平臺向學員展示典型病例以及相關影像學檢查和化驗結果等,隨后帶教老師設置答題環(huán)節(jié)。④課堂討論,學員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將本組的討論結果和照片在屏幕上顯示,這樣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覺載體,進而實現了信息共享,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討論結果進行發(fā)言,最后教師進行正確解答。⑤課后復習題。學員通過UMU平臺進行知識點的復習,然后通過UMU平臺反饋給帶教教師。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見習醫(yī)師相關考試環(huán)節(jié)成績。②對比兩組學生考核總成績的情況[3]。
評價標準:考核成績分為基礎知識點(20分)、病歷書寫(30分)、技能操作(20分)、臨床診斷(30分),試卷總分為100分,若結果≥90分,即為優(yōu)秀;若最終得分在60~90分(包含60分),即為合格;若最終得分<60分,即為不合格[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將見習生的各項考核成績均錄入到SPSS系統,考核各項指標等資料采用(x±s)表示,均數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考核總成績等資料采取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見習醫(yī)師相關考試環(huán)節(jié)成績
觀察組:共32名,專業(yè)基礎知識(18.65±0.56)分,病歷書寫(27.66±1.20)分,技能操作成績(18.13±0.93)分,臨床診斷(28.14±0.79)分;對照組:共32名,專業(yè)基礎知識(14.23±0.85)分,病歷書寫(23.12±1.09)分,技能操作成績(16.03±0.58)分,臨床診斷(23.14±1.10)分。
根據上述結果得出:觀察組學員專基礎知識點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t=5.236,P=0.020),病歷書寫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t=4.122,P=0.026),技能操作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t=6.236,P=0.014),臨床診斷顯著高于對照組(t=7.526,P=0.01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學生考核總成績的情況
觀察組:共32名,其中21名總成績達到了優(yōu)秀標準,10名總成績達到了合格標準,1名總成績位不合格;對照組:共32名,其中10名總成績達到了優(yōu)秀標準,5名總成績達到了合格標準,17名總成績?yōu)椴缓细瘛?/p>
根據上述結果得出:觀察組學生考試成績?yōu)閮?yōu)秀的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χ2=15.527,P=0.000),合格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學員(χ2=8.114,P=0.009),不合格人數顯著小于對照組(χ2=16.002,P=0.0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見習過程是醫(yī)學生向臨床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的一個連接點,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見習生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臨床分析能力[5]。而一般的臨床見習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教學觀念的陳舊,因此學生在臨床見習中多處于被動地位,對于臨床實踐技能操作較差,只局限于課本的理論知識,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獨立思考[6]。
相關研究表示[7],在臨床見習中采用UMU平臺進行教學,相對比傳統教學模式,見習生的綜合考核成績均有顯著的提高。其結果和本研究相似。該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學員?;A知識點成績、病歷書寫成績、技能操作成績以及臨床診斷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員,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考試成績?yōu)閮?yōu)秀的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χ2=15.527,P=0.000),合格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學員(χ2=8.114,P=0.009),不合格人數顯著小于對照組(χ2=16.002,P=0.0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UMU平臺能夠使用手機隨時組織課堂互動。教師可以通過手機UMU平臺或者UMU平臺官網在短時間內根據課程內容制定出相關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操作快捷方便[8]。同時見習生可以直接掃描二維碼參與,互動結果也可通過大屏幕完美呈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考試的成績。
綜上所述,UMU平臺教學模式顯著提高了呼吸內科見習生的學習成績,在見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對典型病例的獨立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曉峰,陳冬,徐亞男.UMU平臺教學模式在耳鼻喉科教學查房中應用的探討[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34):13-14.
[2]? 郭春紅,薛志林,常青.UMU平臺教學模式在臨床本科兒科教學中的探索[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6,30(6):702-705.
[3]? 王利平,王愛華,林影.PBL教學法在小兒腎內科疾病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45(5):360-361.
[4]? 吳思茗,左揚揚,孟琦.基于微信及微信公共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探究[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29(1):44-47.
[5]?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van der Vleuten CP Problem-based learning: 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 Educ,2015,41(4):332-335.
[6]? 陳嘉瑩.UMU平臺式教學教學法在內科學見習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6,13(1):187-189.
[7]? 張晨冉,沈宏亮,胡國漢.UMU平臺教學模式在神經外科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6(24):167-168.
[8]? 劉鋒,郭維威,趙曉敏,等.基于UMU網絡平臺下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18(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