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一位四川同學(xué)在群里感慨: “到江南出差數(shù)日,大多數(shù)菜都是甜的,好想家里的回鍋肉呦。”看罷此言,我不禁笑出了聲。作為一枚“吃貨”,我懂得那種“才下心頭,又上舌頭”的感覺。家鄉(xiāng)的美食仿佛是人喉嚨里的一只小爪子,一旦你離家出門,它就會時不時地?fù)夏銕紫隆?/p>
同事們都說我雖是斯文的知識女性,但內(nèi)心里卻裝滿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俠風(fēng)豪情。在外吃飯,我從不會因為顧及舉止雅觀而不敢動筷,遇到好吃的菜品必會大快朵頤,并暗中細(xì)究做法,有不懂之處,還必請服務(wù)員甚至大廚給說道一番。做主婦多年,從來都覺得日子充實,與愛吃飯、喜歡做飯不無關(guān)系。梁實秋先生曾寫道:“饞,是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fā)展成為近于藝術(shù)的趣味。”我這樣一名普通的主婦,不敢狂語品味先生所言,但對平凡的一蔬一飯是從來不吝惜投入熱情和時間的。比如說,做一道回鍋肉。
回鍋肉是我謙虛學(xué)習(xí),勤奮練習(xí)了無數(shù)次的拿手菜品之一: ? 坐鍋、燒水、放姜,將上好的五花肉整條放入,煮至八九成熟時撈出晾涼,然后切成薄片。五花肉肥膘油膩,炒制時無需放底油。熱鍋,將切好的肉片入鍋,放入姜和蒜,煸至肉片略卷。此時,鍋底已是汪著一層油,肉片原來豐腴白嫩的身姿也變得嬌俏起來,薄薄地染著一層微黃躺在鍋中。放入郫縣豆瓣醬,“刺啦”聲起,那種被滾油激出來的醬香味瞬間逸出。速炒幾下再投下蒜苗。至此,回鍋肉的濃烈香味提升到了最高層次,也只有此時,那肉片的品質(zhì)才有了終極的改觀,它以最華麗的變身來回報廚者的匠心。最后,往鍋中撒些紅椒絲,菜就可以出鍋了。搛一筷子肉片,只見它顫巍巍地閃著油光,入口輕嚼,寡淡的口中頓時充盈著一種奇特香味,肉汁在唇齒間流轉(zhuǎn),濃香在肺腑間暢游。再配一碗白米飯,一口飯,一片肉地在口中細(xì)細(xì)地嚼、慢慢地品,頓時,會覺得所有的光陰都沒有白過。
肉煮熟后完全可以就此做個蒜香白肉,讓老饕們魂牽夢縈——卻又偏偏要再一次回鍋,以烈火千炒萬煸,讓喜歡它的人獲得更豐富的味覺體驗。這種精神,不是所有的菜品都有的。我以為,菜品之所以能稱得上是佳肴,食材之間要彼此配合,甚至要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感。比如說回鍋肉,一次次揮鏟后,鍋中的肉片釋放出一身的油脂,它的奮不顧身也等來了自己的絕妙知己:豆瓣醬和蒜苗。唯有這兩樣輔料才能讓它的付出和等待不落空。一位閨蜜曾說: ? “每次吃回鍋肉都有一種蕩氣回腸的感覺?!蔽乙策@樣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