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均連
習作教學依然是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難題。為了提高習作教學的效果,近年來,筆者結(jié)合省級立項的微課題“看視頻寫作文”,開展研究與實踐。筆者依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特點,選取難度適宜的各類視頻,確定不同的訓練方式,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習作教學目標。
一、適當選材——激發(fā)習作興趣
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激發(fā)他們的習作興趣,是讓他們主動習作的關(guān)鍵。在每一次習作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視頻,努力在選材上滿足學生的興趣,而后讓學生把所見、所感、所想表達出來。
1. 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視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情節(jié)有趣、畫面靚麗的動畫片,是學生喜愛的媒介。讓學生有目的地觀看趣味性較強的動畫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和表達的欲望,增強學生對新事物的感受能力。如最受學生喜歡的《貓和老鼠》系列片,可謂是“有趣”素材的典范。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體會到湯姆在追逐老鼠中得到的樂趣遠遠超過了捉住老鼠。而只是情節(jié)有趣是遠遠不夠的,《名偵探柯南》作為一部集邏輯推理和跌宕起伏情節(jié)于一身的動畫片,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
2. 選擇適合小學生身心發(fā)育的視頻,促進健康性格的形成。
《中華德育故事》內(nèi)容感人至深,每一則故事都向我們展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彰顯了人的善良本性。動畫片《卑鄙的我》是非常典型的美國動漫。主人公因童年心理受挫,以至于長大后性格粗暴惡劣。后來,他在與小女孩的相處中,得到了認同和愛,從而演化出溫情父愛的一面,從不切實際的功名幻想回歸到相親相愛、合家歡樂的生活中。善于發(fā)掘負面人物的人性閃光點,正是許多類似作品的動人之處。
3. 選擇富有時代特征和教育意義的視頻,促進價值觀的發(fā)展。
《舉起手來》是一部抗日戰(zhàn)爭題材的影片,帶有濃厚的喜劇風格,講述了抗日戰(zhàn)士和老百姓靠勇敢和智慧,團結(jié)一心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精彩的情節(jié)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在詼諧幽默、笑點頻出的劇情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缎艹鰶]》系列動畫片讓學生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保衛(wèi)家園的重要意義。
二、高效實施——引導學生表達與創(chuàng)新
實施就是將小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進行有機結(jié)合,先組織好材料,后進行習作。葉圣陶先生說過:“在實際生活里,養(yǎng)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功夫。”“養(yǎng)成推理、判斷都有條理的習慣,又是一種功夫。”“還有一種功夫是養(yǎng)成正確的語言習慣。”葉老在這里強調(diào),要想寫好文章,就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縝密的思維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1. 觀看視頻,拓展表達的內(nèi)容空間。
有針對性地選擇視頻引導學生觀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而且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表達的沖動。因此,筆者在組織學生觀看各種有趣的視頻后,在學生有了一定認知的基礎(chǔ)上,積極引導學生表達與創(chuàng)新。當學生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后,筆者就引導學生在欣賞各地美食與特產(chǎn)的同時,說一說并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或土特產(chǎn),分步驟寫出這些小吃的制作過程,以及風味的獨特之處,引導學生提升對日常生活細心觀察的能力。此外,引導學生介紹當?shù)仫L土人情,寫一寫家鄉(xiāng)的變化,將家鄉(xiāng)之情融入寫作中,使學生的作品多了一份真情實感。學生欣賞了筆者隨手拍的家鄉(xiāng)的銀杏和牡丹視頻后,很自然地為家鄉(xiāng)的美麗景色所吸引,拓展思路,想起美景的創(chuàng)造者,借物喻人,寫出了自己熱愛家鄉(xiāng)和熱愛親人的情懷。
2. 正面引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生在愉快地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積累了寫作素材,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再讓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就能使每個學生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欲望,一種沖動。這樣,寫話、習作就成為一種樂事,而不再是負擔,學生自然就能寫出好的文章來。在學生看了電影《舉起手來》后,興趣盎然、意猶未盡之時,筆者引導學生拿起筆,寫出自己的觀后感,寫出自己對日本鬼子的痛恨,寫出自己對抗日志士的崇敬和愛戴。當然,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視頻中的一些負面因素可能還存在認識混淆的問題。因此,我們應(yīng)該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寫出帶有正能量的文章來。
三、收獲成果——習作不再成為難事
通過近年來“看視頻寫作文”的課題研究與實踐,發(fā)現(xiàn)看視頻寫作文成了學生的“美味佳肴”,有力地轉(zhuǎn)變了學生害怕習作的心理,學生愛表達、樂習作蔚然成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益。
1. 習作表達成為學生的樂事。
小學生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或活動總會津津樂道、主動參與,視頻習作正是順應(yīng)了小學生的這種特點而采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每次習作課或習作興趣小組活動,學生都是早早地在活動場所等待,希望筆者給他們帶來喜歡的視頻。每回觀看完視頻后,學生總是興趣盎然,提筆抒寫自己的所感、所想。
2.“ 擠牙膏式”的習作現(xiàn)象逐漸銷聲匿跡。
“視頻習作”改變了學生害怕習作的心理,學生習作時不再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了。另外,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看視頻習作更方便了,學生習作的興趣越來越濃,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如:學生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后,寫了讓人垂涎三尺的《東平扁肉》《雞酒面》;看了《中華德育故事》后,在受到美德熏陶的同時,也寫出了很多感人的習作,如《天道酬勤》《感恩,母親》;看了中央電視臺的有關(guān)報道后,結(jié)合當前面臨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寫了《一場未能平息的官司》《小河,你怎么流淚了》;看了湖南臺的《我的記錄》后,寫了《燒手帕》……近年來,經(jīng)筆者指導的學生作品,有20多篇在“海西·冰心杯”全國青少年寫作大賽中獲獎或發(fā)表在一些報紙雜志上。
總之,在“看視頻寫作文”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中,學生嘗到了甜頭,逐漸克服了害怕習作的心理。教師巧用視頻,不僅開啟了小學生習作教學的新模式,使習作教學指導變得輕松了,而且學生還能夠愉快地接受,主動地習作。
(作者單位:福建省政和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