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成績好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平常愛讀、多讀課外書籍。而部分學生的閱讀分析和寫作能力較差,除了課堂教學的教材外,他們的課外閱讀量比較少。因此,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成了我思考的問題。古語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說的就是書如同一方良藥,善于讀書可以醫(yī)治愚鈍?!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為了營造班級的書香氛圍,我開展了“自給自足(學生捐獻)”的圖書補充方式,進一步規(guī)范圖書角的建設,讓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xiàn)資源共享。我還充分利用圖書角展出名人名言、經(jīng)典詩文或優(yōu)秀作品,以增強學生的讀書感受。在學生充分閱讀圖書的基礎上,我還舉辦讀書交流會,讓他們把自己讀到的好書介紹給其他同學,既分享讀書的樂趣,也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家長的支持也能在家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F(xiàn)在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也會積極支持、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此外,我還制定了閱讀任務,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作業(yè)后保證20至30分鐘的課外閱讀時間。在家長會上,我會盡力講解讀書的益處,并且通過事例,讓家長們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從而讓家長在家中對子女起到一定的閱讀指導和督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學生家庭閱讀的實踐中,我建議家長拿起書本陪孩子一起閱讀。父母的榜樣示范更能促進孩子對課外閱讀的“需求”。同時,父母的陪伴增進了親子之間的關系,也增加了與孩子間溝通交流的機會。
二、激發(fā)讀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自發(fā)地把心理活動指向?qū)W習對象,對課外閱讀充滿熱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有了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產(chǎn)生“我要讀”的渴望,書讀得多了,知識就豐富了,語文綜合能力自然就強,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能夠提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只有對閱讀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地去投入,集中精力地去閱讀,才能體驗到讀書帶來的歡樂。所以我們要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的興趣。
1. 以精彩的內(nèi)容,激發(fā)興趣。“學習最好的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边@句名言,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學習興趣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但學習材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語言學習特點。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持久。學生不愛讀課外書,從根本上來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學生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學生對課外書產(chǎn)生一種閱讀向往。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教師可以從中選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聲情并茂地講給學生聽,講到高潮時故意“賣關子”,制造懸念,借機向?qū)W生推薦這本書,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看書欲望,同時也激發(fā)他們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 課堂教學的拓展,提高興趣。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把教學的有關知識及時進行拓展遷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例如,我在教授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長城與運河》一課時,通過對課文的賞析和圖片的觀看,讓學生感受到了長城與運河的雄偉壯麗,更體會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付出的建設汗水。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這樣偉大的工程在我國可不止這兩個,請同學們課后搜集相關資料并認真閱讀,看看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人間奇跡,下節(jié)課我們進行交流,并選擇一個做詳細介紹?!蓖ㄟ^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不僅能夠積累閱讀的材料,還能加深對課文的深刻理解。
三、授人以好漁
書既然是藥,就具備兩個方面的特性:一是良藥,藥到病除;二是毒藥,置人于死地。教師要授之以漁,首先必須讓學生識別何為“魚”?,F(xiàn)下書店里的書籍琳瑯滿目,而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時期,年齡閱歷的限制使他們?nèi)狈σ欢ǖ淖R別能力,他們對該閱讀什么樣的書籍很盲從,很多家長盲目地以為孩子看的書越多就越好。其實每一類書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讀書還應該有自己的選擇。各人應該根據(jù)各自的需要從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識,以豐富自己的涵養(yǎng),使自己變得聰明和充實起來。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教會學生正確選擇書籍的方法,讓學生能獲取健康的知識和營養(yǎng)成分,從而不斷成長。
首先,我在指導學生挑選讀物時,建議低年級學生多看童話、神話故事和一些拼音讀物,中高年級可以涉及小說、散文、傳記、詩歌等多種體裁。盡量少看漫畫和笑話類書籍,因為這些對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水平?jīng)]有多大作用,看多了反而會讓自己的作文語言直白干澀。其次,當學生拿到一篇讀物時,我要求他們先認真地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要專注,感受情節(jié),捕捉文章信息;通過工具書查詢難懂字詞的意思,思考重點語句的含義,體驗角色所處的環(huán)境,感悟文章體現(xiàn)出的道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所讀故事進行復述(講給家人或好朋友聽),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平時多誦讀積累,把這些語言文字運用到寫作實踐中。
四、培養(yǎng)良好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加強閱讀,積淀“財富”。其次,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課下我們還應及時檢查督促,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形式主義,要把要求落到實處。
為了提高閱讀質(zhì)量,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展開各類讀書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營造讀書氛圍,我在班級開展了“美文誦讀”、舉辦了“故事大王”講故事比賽、開展了“小小讀書會”等活動,通過對美文的朗誦、故事的講演、讀書心得的分享等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得到加強。這樣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活動中提升閱讀品位,從而進入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
課外閱讀是一項持之以恒的學習,對孩子的人生會有很大的指導與促進作用。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作為辛勤園丁的我們要以為祖國培養(yǎng)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少年為己任,讓孩子們樹立閱讀的理念。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東湖塘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