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惠子 金鑫
摘要:馬塞爾·布勞耶設計的一系列鋼管椅在現(xiàn)代主義家具設計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造型、功能、材料、人性化四個方面的分析,討論系列鋼管椅的設計特征,解析其設計方法和設計理念,評價其設計的優(yōu)缺點,評析布勞耶的設計風格如何在工業(yè)化背景下推動現(xiàn)代主義家具設計。
關鍵詞:馬塞爾·布勞耶;鋼管椅;造型設計;設計評析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5—0067—02
Abstract:The design of a series of Steel chairs by Marcel Lajos Breuer is important in modernist furniture design. Based on analyza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modeling design, function, material, humanization,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of the series by Marcel Lajos Breuer, evaluate the methods and beliefs, differenti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is design, and further analyze how his style initiates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Marcel Lajos Breuer?; Steel chair; modeling design?;Desig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馬塞爾·布勞耶(Marcel Breuer)是包豪斯學院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極富盛名的現(xiàn)代建筑設計大師和家具設計大師,他設計了著名的瓦西里鋼管椅,并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影響力極大的鋼管椅,開辟了現(xiàn)代家具設計的新篇章[1]。
1 造型分析
布勞耶的鋼管椅以簡練、通透的幾何造型為主,通過線與面的組合構成簡潔的形體。從1925年布勞耶為老師康定斯基設計的瓦西里椅可以看出,如圖1所示,椅子通過三軸方向的大直線和轉折處的倒角處理立體的呈現(xiàn)了椅子的基本架構,線條一氣呵成,流暢生動。不同方向寬窄各異的幾何平面相互插接,簡潔而不單調,同時體現(xiàn)出嚴謹?shù)倪壿嬎季S特征。瓦西里椅運用皮革、帆布材料與金屬鋼管形成了粗糙與精細、柔軟與堅硬的對比,即減弱了金屬鋼管的冰冷感,又增強了自然感和親和感。瓦西里椅簡潔、理性的結構,合理的材料質感搭配,與當時普遍裝飾復雜、結構繁瑣的木制家具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比同樣擅長鋼管家具設計的德國設計師米斯·凡德羅的作品巴塞羅那椅和維森霍夫椅,它們同樣體現(xiàn)了設計師精確的比例控制和材料配比的運用,但在鋼管形式的表現(xiàn)方面有較大差異,巴塞羅那椅造型中鋼管的柔美曲線和布勞耶的空間構型體現(xiàn)出二者對鋼管的不同態(tài)度[2]。
從家具風格來看,布勞耶的簡約風格傳承了康定斯基的設計思想??刀ㄋ够J為:最簡單的直線形是水平線,以它最簡潔的形式表現(xiàn)出運動無限的、冷峻的可能性;同時,直線和曲線之間的內在差異在于張力的量與類的不同,在曲線中同時還存在有一種少年般類似角的莽撞的少年秉性和壯年真正自信的能力[3]。從瓦西里椅中可以看出,椅子鋼管架構的曲線倒角并不顯脆弱,反而呈現(xiàn)出一種視覺張力,這種張力來源于鋼材堅韌的物理屬性。瓦西里椅在造型上給人干脆、利落的心理感受,符合當時追求上進、一反萎靡不振作風的時代精神。
從批量化生產方面分析,布勞耶金屬家具所具有標準化構件設計,適合批量化生產的要求。如圖2所示為布勞耶1935—1936年間設計的鋁合金躺椅,該設計采用鋁制標準件組裝而成,具有輕薄、極簡的造型特征,在視覺上巧妙地減弱了金屬的沉重感。水平直線排布的線條,結合側面起伏的折線呈現(xiàn)出躺椅該有的輕松舒適的節(jié)奏感,使人耳目一新。
從美學層面分析,布勞耶的家具設計是對機器美學的經典闡釋。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涌現(xiàn)的時代背景下,他充分將工業(yè)化生產與新材料結合,通過直線和圓弧倒角構成簡潔的幾何形態(tài),以近似立體主義雕塑的方式將設計對象轉化為點、線、面的不同比例分割,從而展現(xiàn)出極具現(xiàn)代氣息的空間體量感。他并不依靠繁瑣裝飾提升美學價值,反而是毫不遮掩地表達產品結構的美感,恰當?shù)伢w現(xiàn)出包豪斯“藝術和技術相統(tǒng)一”的設計理念。
2 功能分析
盡管布勞耶致力于對功能的追求,摒棄繁復無用的裝飾,是包豪斯功能主義設計理念的忠實踐行者,然而關于布勞耶家具乃至相當一部分包豪斯風格家具都在舒適度問題方面存在較大爭議。
布勞耶的椅子設計雖然結構簡單,直線條較多,但因其對人體尺寸和材料的合理掌握,具有一定的舒適度。如1935—1936年設計的膠合板長椅,如圖3所示,該椅采用膠合板彎曲成型,椅面直曲結合,恰當?shù)姆狭巳梭w曲線??傮w來說,布勞耶的硬朗、簡約的設計風格遭到不少同行的質疑,例如,美國建筑師威托德就提出:瓦西里椅看起來更像健身器而不像扶手椅,這種用金屬管與皮帶交織而成的東西是否能坐都是問題,更別提坐得舒適了[4]。芬蘭家具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則認為:噪聲過大,反光過強,傳熱過快,把這些“舒適”的概念放在一起來說,那才是科學的評語[5]。而筆者看來,噪音和反光是確實存在的問題,但導熱性能好壞與否則要看具體的使用環(huán)境。如在炎熱夏天時,金屬自帶的冰涼觸感和散熱快的特性會使使用者更加舒適。同時帆布和金屬整體帶來的稍顯硬朗的質感在某些情況會更適合人們使用。部分人存在一種誤區(qū):只有柔軟的、有靠墊的椅子才是舒適的,凡是硬質的、粗糙的都是不舒服的,其實不然,研究表明人的疲勞感和舒適感與壓力的受力面有關,只有軟硬適中才能給予使用者最好的體驗。依據(jù)人機工程學分析,帆布的彈性特征使得椅背可以根據(jù)使用者的個,人情況調整椅背弧度,鋼管構件的尺寸和比例構成了合適的座椅形狀,盡管不至于達到“最舒適”,但也絕對不至于“是否能坐都是問題”。
分析布勞耶系列鋼管椅的材料設計不難看出:布勞耶早就意識到鋼管材料的冷漠感,進而巧妙運用材質的搭配,從視覺和觸覺兩個方面來削弱這種感受。例如,在瓦西里椅中采用帆布做椅面和椅背,從觸覺上避免人體直接接觸冰冷的鋼管,材料的質感從視覺上減弱了整體的冰涼感。從功能主義的視角看,盡管部分椅子舒適度不盡如人意,但瓦西里椅以及其后的座椅設計,充分考慮了舒適度的問題。布勞耶的大多座椅都嚴格按照人的自然坐姿和合適比例設計制作,如圖4的MB-118椅、圖5的扶手椅,采用傾斜的椅背、有彈性的座面等措施來緩解脊柱和大腿的壓力。
3 材料分析
新材料的應用是布勞耶家具設計的革命性創(chuàng)新。盡管無縫鋼管在19世紀末就已經出現(xiàn),但布勞耶以及包豪斯學校首次將鋼管家具推向世界,影響深遠。布勞耶有意識地選擇金屬來制作家具,以創(chuàng)造出現(xiàn)代空間要素的特點,成為了現(xiàn)代設計的典型代表[1]。布勞耶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金屬空管與木材相比具有堅韌輕盈、光滑流暢、富有彈性、容易塑形的特點,并充分利用了這些特性來設計椅子。如瓦西里椅,采用空心的鋼管作支架,利用單一鋼管線條構成形狀,而不是用焊接或者螺絲方式來連接,因為這兩種方式都會大大降低鋼管椅的彈性[6]。這使得瓦西里椅形態(tài)穩(wěn)定,牢固度高,有穩(wěn)重踏實之感。此外,鋼管散發(fā)出冷色金屬光澤,在感官上不具親和力,為此,布勞耶適當?shù)丶尤肓似渌|感更溫,和的材料來中和冰冷的觀感和觸感。又如,在鋼管結構上纏繞皮革作為和人體接觸的椅座、椅背和扶手避免使用者與鋼管的直接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布勞耶認同工業(yè)化大生產,利于標準化生產是其家具作品的又一特征。對工業(yè)生產的友好不僅體現(xiàn)在易于工業(yè)生產的簡潔結構,還體現(xiàn)在廣泛使用易于塑形的工業(yè)材料上,鋼管的彎曲構件之間的關系具有嚴謹科學的邏輯性,緊湊而單純,同時加工簡便,容易實現(xiàn)產品部件的標準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有利于批量化的大工業(yè)生產。
4 人性化分析
由于鋼管本身的色彩、質感,加之簡潔、直線條為主的幾何造型,絕大多數(shù)鋼管椅的冷漠感和距離感都比較明顯。對于桌椅一類常與使用者親密接觸的產品來說,顯得缺少了一份人情關懷,但與鋼管搭配的帆布、皮革、紡織品、編藤、玻璃、海綿和軟木等多種材料為鋼管椅增添了舒適、溫暖的感官感受,這些材料還可染成多種顏色,極大豐富了產品的視覺觀感。同時,相比木制椅,鋼管椅具有輕便和富有彈性的特征,其輕巧優(yōu)雅的造型和簡單的結構不僅便于運輸,而且給予了使用者“坐在空氣上”的精神享受。
5 結語
縱觀布勞耶系列鋼管椅作品的造型、功能、材料可以看出,他通過新工業(yè)技術展現(xiàn)了鋼管家具的形式美、材料美、工藝美、光線美和色彩美,貫徹了簡潔精煉的設計風格和工業(yè)生產的設計目標,從而達到了“現(xiàn)代技術與藝術的統(tǒng)一”。但其為了追求新的、工業(yè)時代的表現(xiàn)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幾何圖形,有時甚至犧牲了產品的實用功能,走上了形式主義道路。同時,嚴格的幾何造型和鋼管材料的運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產品缺少人情味。但無論如何,布勞耶的鋼管家具給現(xiàn)代家具設計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引發(fā)了人們對功能、形式、材料和工業(yè)生產等多方面的爭論和探索,對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何人可.工業(yè)設計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116.
[2]鄭曉楊.內外合一的優(yōu)良設計——巴塞羅那椅[J].美與時代(上),2015(06):115-117.
[3]康定斯基(Wa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論點線面[M].羅世平,魏大海,辛麗,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1,32,50.
[4]威托德·黎辛斯基.金屋,銀屋,茅草屋[M].譚天,譯.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222.
[5]李硯祖.外國藝術經典論著選讀: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42.
[6]辛樂.現(xiàn)代座椅設計創(chuàng)意運用探析[J].家具,2015,36(04):66-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