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婕
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學生對新的事物要勇于探索,在生活中要充滿實踐精神,好好學習爭取把我國建設成為屬于年輕人的教育強國。這要求學生不僅僅掌握課堂中所學習的內容,還要有自學精神,去學習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對于自學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閱讀能力,所以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在本文中主要針對閱讀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三種解決的教學模式,從閱讀能力的基礎出發(f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得以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對于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是語文學習的精華之處,而且閱讀能力不僅僅可以在語文學習方面進行應用,它可以進行全方面的拓展。如果一位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那么就為以后的學習建立了良好的根基。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每一位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也是在我國的新課改下所有教師面臨的最困難的問題。
一、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
閱讀的教學應該是學生、教師以及閱讀內容共同融合的一種學習方式,而對于現(xiàn)在的教學來說,丟失了很多重要的地方比如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忽視了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的情感和人格。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對于閱讀的作品沒有很好的自我理解和詮釋,只是一味的用一套硬式標準去束縛學生的閱讀學習,往往導致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學生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合作意識和深入了解探索的追求,在課堂中只是把自己當作一個置身事外的聽眾,左耳進右耳出,課后并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長期以后一定會導致學生思考能力的退步,使得閱讀的訓練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要求。在閱讀課堂中,學生并沒有出現(xiàn)那種出聲朗讀的場面,也沒有小組談論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獨特見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是聽教師如何去分析一篇課文,并沒有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和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這樣只會導致學生對于閱讀的學習逐漸喪失熱情和興趣。對于課堂中所教內容而言,教師只是講解課本中有限的文章,反復的帶領學生去學習,并不去拓展一些課外的知識和可供以閱讀的文章讓學生去學習,長期以往只會使得學生產(chǎn)生疲勞效應,束縛學生的思想。閱讀的本質應該是一片遼闊的天空,學生應該徜徉在其中,并不是做井底之蛙,限制住自己的想象空間。
二、初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
對于中學生閱讀教學來說,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閱讀的材料進行閱讀,自己去感受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教師這時候只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閱讀的能力,這樣才能把閱讀中那些精髓的東西納為己用。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把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都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那些適合自己閱讀的文章,多讀細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文學造詣,見得多便懂得多,每一篇文章都總結出自己的思考,都做讀書筆記標注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教師這時候起到一個答疑解惑的作用,并且以學生的具體表達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水平。比如,對于《水滸傳》的閱讀,學生首先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去仔細閱讀每一位自己感興趣的英雄故事,教師這時候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那些英雄人物上梁山的原因,讓學生帶著問題再去仔細閱讀,并且要記好讀書筆記。學生會慢慢理解,原來這些英雄很多都是農(nóng)民出身,所以將他們的起義稱為“農(nóng)民起義”。學生了解之后會更加深入的去探索,作者寫這些英雄的用意到底在哪里,最終理解出這本著作的創(chuàng)作靈感。并且,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太過于偏離文章內容,一篇著作的體現(xiàn)都是從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指導具體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方式和理解能力。學生還可以將閱讀的目的作為基礎,用最快速準確的方式去把握文章中最主要的信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的不是文章所運用的語句以及多么美妙的辭藻,而是注重文章中出現(xiàn)的語言信息,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掌握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于語文的修養(yǎng),在初中閱讀學習中是一個既省時又有效的方式。最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用自己的想法去閱讀一篇文章從中發(fā)現(xiàn)其他人并沒有理解出的含義,用自己的想法去做出主觀的判斷,最終形成獨特的想法和意義,并且可以將閱讀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個性化的培養(yǎng),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斷去思考,從不理解到有了一套自己的感悟,從而對于閱讀的學習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總結:
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設計,必須要遵從以閱讀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拒絕在閱讀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代替學生主體地位,成為那個主要的閱讀者。學生應該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閱讀模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閱讀的方式。通過學生對于閱讀的渴望和興趣,讓他們更加深入的去閱讀一篇文章,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不僅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很重要,還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教師只需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進而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更上一個臺階,當我們從閱讀的本質出發(fā)時,在教育新改革的環(huán)境中,一定會讓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綻放光芒。
參考文獻:
[1]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語文教學,2016 (3):16
[2]徐林祥,鄭昀.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語用熱”再認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 (08):16.
[3]倪文錦.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中的群文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 (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