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
在《同光名伶十三絕》這幅寫真畫當(dāng)中的張勝奎,他扮演的是京劇《一捧雪》里的莫成。這張勝奎您別看他那么大的名——同光十三絕中的一絕,但是我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叫什么。張勝奎姓張沒錯,但是他名字叫什么呢?不知道,您說了,不是叫勝奎嗎?這不是他的真名,而是他的藝名。當(dāng)時,叫奎字的京劇名伶特別多,比如說這“三鼎甲”里的張二奎,我們知道他的真名叫張士元。而同樣是同光十三絕的名老生盧勝奎,卻是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字。有人說他叫盧臺子,那更不是真名,而是他的外號。那個時候,很多名伶,不僅僅是老生演員,花臉演員也有不少都叫奎字的。比如說大奎官,他的真名叫劉萬義。旦角演員中也有,比如說劉喜奎。張勝奎為什么叫這么一個藝名?因為當(dāng)時最有名的老生里有個張二奎,張勝奎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我的玩意兒勝過你,所以我叫張勝奎。盧勝奎也是,你張二奎是票友出身,我也是票友出身,我勝過你張二奎,所以我叫盧勝奎。以后的蓋叫天,真名實姓叫張英杰,當(dāng)時京劇舞臺上,最紅的是譚鑫培譚叫天,這個張英杰就想,我剛出道,我要借你點光,我就叫蓋叫天!蓋過你的玩意兒!為什么不把自己真名露出來呢?因為那個時候做藝的社會地位很低,所以有些票友出身的做藝演員,好像就是說,我干了做藝這行,成了賤民,有些玷辱門庭,因此呢,不說自個兒的真名。還有這張勝奎,生于何年?死于何年?現(xiàn)也不大清楚。只有這個卒年,一般認為是在1909年,也就是宣統(tǒng)元年的時候。從和他同在一起唱戲,有生卒年齡的演員來估算,他的壽命還是不算短,因為他活動時間,從現(xiàn)有的史料上看,應(yīng)該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左右出生,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根據(jù)準(zhǔn)確的史料記載,在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張二奎重組雙奎班的時候,當(dāng)時的班主是張二奎,而這個班中的第一名老生是張勝奎,那么這個時候,張勝奎起碼應(yīng)該也有20多歲了,那么到他死時的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這個張勝奎應(yīng)該壽享70歲以內(nèi)。
在《同光名伶十三絕》中,張勝奎扮演的是京劇《一捧雪》的莫成
下面,說一說張勝奎在藝術(shù)上有哪些成就。在他所演出的劇目中,是與善表演和能刻畫人物性格為特點、為優(yōu)長的。他雖然叫張勝奎,可他的聲望卻遠遠比不上張二奎、余三勝以及譚鑫培等等。為什么這么說呢?你查資料,很多劇學(xué)的書,您查不到張勝奎的資料,只有最近些年,通過大家的努力,有關(guān)張勝奎的資料才多了起來。您查《京劇百科全書》,有了張勝奎的一些資料。但他的資料還不是太多。
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來看,張勝奎的嗓子不是太好,他不以唱功取勝,有些戲劇書說他:嗓音幽細,淡而不朗。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他嗓子比較細,氣力也不很充沛,另外,演唱的調(diào)門兒也不是很高朗,更談不上高亢入云。然而他雖然嗓音幽細,氣力比較單,但是他講究味兒,味兒不錯,有人說他是云遮月的嗓子。我們現(xiàn)在看戲劇的書,說余叔巖是云遮月的嗓子,也就是說嗓子不是那么沖,而是講究韻味感人。張勝奎擅長的是什么呢?他講究表演。他所演出的戲,能成為他的殺手锏的,都是一些做工戲,戴白胡子的衰派老生戲,他的拿手杰作是《清風(fēng)亭》。扮演張元秀,演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生活貧窮坎坷一生,雖然偶然撿了個兒子,本來是喜事,可是這兒子又無情無義地走了,讓這兒子的親媽給領(lǐng)走了。父子失散,這種痛苦的情形催人淚下。最后找著兒子了,是個美好的希望吧?可兒子又不認他,所以這種悲歡離合,這種屢遭人間凄苦的悲慘,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演的《清風(fēng)亭》非常受觀眾的好評。有的書說,譚鑫培的《清風(fēng)亭》扮演的張元秀,在一定程度上有這個張勝奎的影子,是受張勝奎這出戲的影響。因為他和譚鑫培在同一個班社里邊演戲,所以,彼此會受影響。
《同光名伶十三絕》
還有一出他經(jīng)常演的戲,是一出特別講究做工的《四進士》。他扮演宋士杰,被當(dāng)時觀眾公認為他演得最好。有的劇學(xué)書里說,他和譚鑫培共搭同春班的時候,唱這出《四進士》,毛朋是誰演?譚鑫培演毛朋,這個宋士杰誰演?張勝奎。張勝奎來主角,譚鑫培給他來二路,可見張勝奎也非等閑之輩。張勝奎還有一出好戲,《薛策跑城》。他演這白胡子老頭徐策,當(dāng)演到徐策看到遭受迫害的薛家子女如今又興起來了,他表演那種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須眉皆動。這《跑城》,當(dāng)時可是他的又一殺手锏??磥磉@麒派的《跑城》,是在人家張勝奎的基礎(chǔ)上,又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成。
以上這些做工戲,還都不在張勝奎話下,其中還有一出,他最有名的戲,就是在同光十三絕這幅畫上的《一捧雪》。他演替主人死的家人莫成,演得最精彩,他能夠把這出大本戲《一捧雪》中的各個折子戲,都演下來。比如說《莫府搜杯》《薊州堂替死》《審頭刺湯》,甚至后邊的《雪杯圓》,他把這一折又一折莫成的、陸炳的、莫懷古的系列戲,都演得特別棒!據(jù)資料講,演得精彩極了。他演這個莫成,在替主人莫懷古死的時候,莫成心里的變化是非常復(fù)雜的,這種欲死又不甘、不死又毫無辦法,生已不能夠、死又不甘心!這種多側(cè)面的心理刻畫,細致入微,如剝繭抽絲,層層遞進,別人真的來不了。所以十三絕這幅畫里面,這沈蓉圃作畫才選用了這個《一捧雪》里的莫成。
他演苦情戲都特別好,他演另外一出有名的苦情戲《馬義救主》很有名。他扮演愚忠愚孝的義仆馬義。當(dāng)馬義為了少主人的官司而殺他女兒的時候,那種悲痛欲絕,又決心不改的復(fù)雜心情,展現(xiàn)得也是入木三分,讓觀眾鼻酸淚下,他就是這樣以做工見長的名伶。
張勝奎搭了很多的班,他原來在張二奎的雙奎社里是第一老生,后來他又自己成立阜成班,作為阜成班的班主。最后呢,他和譚鑫培一起共組同春班,他是給譚鑫培來“硬里子”,成為譚鑫培須臾不可離的一個好助手。譚鑫培唱《搜孤救孤》,是譚鑫培的程嬰,那么一定要張勝奎的公孫杵臼。甚至譚鑫培有這話——沒有張勝奎的公孫杵臼,我不演這出戲,可見他這個傍角兒的有多么重要。因為他傍得嚴(yán)實,有助于譚鑫培刻畫程嬰這個人物,所以非要他來這個二路的公孫杵臼不可。另外,他演的做工戲,演以念白取勝的戲也是一絕。如《三字經(jīng)》《審刺客》《清官冊》《盜宗卷》《罵楊廣》等,都是別人難以忘其項背的。
薪火相傳的杜鎮(zhèn)杰
李鳴盛在《打登州》中飾演秦瓊
馬長禮便裝照
張勝奎收徒不多,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來看,他就有一個徒弟,叫劉景然。這個徒弟也繼承了他的師父張勝奎擅做工、擅念白的特長。劉景然是票友下海的,他呢,唱上也不是很好,跟他師父有點相反,他師父是聲音幽細,他是大嗓門。當(dāng)時劉景然有個外號,這個外號不大好聽,說他的大嗓門跟驢叫喚差不多,可劉景然的脾氣很好,并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很多戲班都爭相邀請他。連大戲劇家梅蘭芳都和他一起演過戲。劉景然繼承了他老師的一批本子。張勝奎搜集劇本,有很多的秘本,都在他手中。張勝奎故去以后,全部贈送給了劉景然,后來劉景然又把很多的劇本送給了創(chuàng)造了高派老生的高慶奎。所以高慶奎的《拷打吉平》《喜封侯》這些戲的劇本,都是張勝奎贈與的劇本。
劉景然有兩個兒子,都是富連成科班培養(yǎng)出的學(xué)員,也都是很好的演員和教育家。其中的一個是專教老生戲的,教得非常好,叫劉盛通。像馬長禮、李鳴盛甚至當(dāng)今的名老生杜鎮(zhèn)杰,也都曾受業(yè)于劉盛通。這些個名老生,之所以唱、做、念俱佳,都是跟人家劉盛通學(xué)的。劉盛通上承劉景然,而再上邊有張勝奎,這也都是技術(shù)上的一脈相承,師承有自,所以京劇演員講究尊師重道是有道理的。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