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到閱讀習慣,我很自然地想起葉圣陶先生60年前說過的一句話:“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2頁)葉老在他關于語文教育的論述中,反反復復地講習慣訓練的重要性,講習慣與知識、方法、能力的關系。他的理論對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仍然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對于閱讀的正確認識和積極態(tài)度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前提。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懂得在日積月累中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逐步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習慣;養(yǎng)成
現(xiàn)在,重知識傳授輕習慣訓練的現(xiàn)象,是比較普遍地存在著的。
讀書提不起精神,純粹是被動應付,老師布置讀才讀,不布置就不讀。即使讀,也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有些老師埋怨學生怕讀書,確實,許多學生根本就沒有自己主動讀書的良好習慣。一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讀到高中畢業(yè),要上3000多節(jié)語文課。應該說,語文課的課時夠多的了??墒?,由于講風太盛,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機會讀書,課后又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所以,高中畢業(yè)后還是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語文這個工具,閱讀時往往很吃力。這是其一。
朗讀不流暢,隨時添字、漏字、換字,讀破句子,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該停頓的地方卻不停頓,讓人聽了很不舒服,甚至根本不了他讀的是什么。這種壞習慣的養(yǎng)成,使許多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況越來越糟糕,怎么激發(fā)不起興趣來。對此,不少老師并不重視或者只是一味埋怨學生,而不去具體指導他們矯正不良習慣。這是其二。
讀了一篇文章,不求理清思路,把握重點。甚至不能主動思考作者寫了些什么——有的學生讀書,純粹是為了“好玩”,至于作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他從來不管,根本沒有遵循作者思路去閱讀文章的習慣。這是其三。
讀書不管字、詞、句,“秀才認字讀半邊”對不對不在乎;看到不懂的詞語,不去查工具書,更不去揣摩;至于這里為什么用這個詞兒而不用那個詞兒,這里為什么用這種句式而不用那種句式,更沒有推敲的習慣在一些學生心目中,只有老師講的主題思想、段落大意和寫作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其四。
課外不讀書,即使讀,也不注意選擇課外讀物;偶爾也讀報,但不是為著獵奇,便是只看看大標題。至于“舉反三”,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去理解課外讀物,那只是少數(shù)“高才生”的事,一般學生能經(jīng)常翻翻書報,就算不錯了。在些老師的心目中,學生完成名目繁多的語文“練習”比有計劃的課外閱讀重要。這是其五。
當然,閱讀習慣方面的問題遠不止這五種。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并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對此,人們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同志只看重分數(shù),錯誤地認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種“小事”,覺得習慣好壞關系不大。這種想法是十分有害的。因為沒有良好的習慣,什么掌握科學方法,提高讀寫能力就會成為空談。葉圣陶先生說得好:“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因為閱讀與寫作都是習慣方面的事情,僅僅心知其故,而習慣沒有養(yǎng)成,還是不濟事的?!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57頁)的確,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提高讀寫能力的過程,實質(zhì)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只有一絲不茍,不厭其煩地抓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把教材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不斷從作者的表達習慣中得到借鑒,真正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有效地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使優(yōu)良素質(zhì)的內(nèi)化成為可能。針對當前中小學生閱讀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特別強調(diào)以下幾種習慣的培養(yǎng)。
一、愉快讀書的習慣
讀書時,要把“怎樣讀、怎樣說、怎樣寫”結合起來思考,不是依賴老師的講解,不是等待現(xiàn)成的答案,而是借助作者的語言去揣摩作者的思路,研究作者表達的目的和方法。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就不會離開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思想內(nèi)容,對課文作架空的分析;也不會離開文章的宗旨去咬文嚼字,對語言作膚淺的理解。
二、留心查工具書和參考書的習慣
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必定去查字典、辭典??吹讲欢膬?nèi)容,必定想方設法去查參考書(這里指的是相關的書),而決不輕易放過。這種習慣養(yǎng)成以后,可以終身受用不盡。這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習慣。
三、設問、好問的習慣
讀書時仔細思考,腦海里不斷出現(xiàn)問號,又不斷自己去消滅問號;碰到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則虛心地向別人請教,而決不輕易放過一個問號。養(yǎng)成這種習慣的人,他的思想怎么也閑不下來,總是不停地、饒有興味地比較、歸納、揣摩、體會。讀書對他來說,充滿了解決矛盾的樂趣、
四、做符號、寫評語的習慣
不動筆便不看書。每次讀書都將筆拿在手上,重點難點、文眼、題眼、警句、佳句、新意、創(chuàng)見、關鍵詞語,值得商榷之處,等等,一一畫上符號或?qū)懗龊喴挠幸姷氐脑u語。按照這樣的習慣去讀書,就一定能讀出個中滋味。
五、精讀與速讀相結合的習慣
精讀重要讀物,速讀一般讀物,既注重養(yǎng)成精細地研讀的習慣,又注重養(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根據(jù)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運用精讀和速讀的方法,這樣,既可以保證透徹理解一部分文章(包括新聞報道、論文、文件、文藝作品等),又可以保證一定的閱讀量,及時掌握最新信息。為此,一方面要強調(diào)流利地朗讀,一方面要提倡專心致志地默讀;一方面要指導學生認真學習范文,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廣泛涉獵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綜上所述,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三天五天就可以養(yǎng)成的,必須長期訓練,持之以恒。尤其要強調(diào)的是,一定要啟發(fā)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習慣,并在堅持不懈的習慣訓練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只有這樣,才能練就一身過硬的基本功。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中國教育科學院編.
作者簡介
常娥,女,漢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