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消
[摘要]盡管目前的音樂市場被流行音樂所占據,但網絡上卻掀起一陣古典音樂的浪潮。不同于主流形式的音樂文化,其主要由一個名為“墨明棋妙”的新興音樂組織所興起,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體驗,這種古典音樂在網絡上十分盛行,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廣泛的影響力,對當下許多年輕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是典型的青年亞文化。此古風音樂把傳統(tǒng)民樂方面、戲曲元素方面和流行元素方面進行有機結合,并將古體詩和現(xiàn)代詩的語言文字魅力融入其中,掀起了一股網絡古典音樂風潮,并通過組織化形式和圈子傳播形式不斷發(fā)展壯大。
[關鍵詞]古風音樂;古典文化;傳播;效果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3-019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8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文化領域也逐漸朝著全球化方向發(fā)展,在全球各種流行文化的不斷沖擊下,在目前的市場中中國古典文化逐漸被市場所淘汰;與此同時,伴隨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壯大,基于新媒體網絡技術的各種數(shù)字藝術也不斷發(fā)展起來,這也吸引了眾多傳統(tǒng)形式的文化藝術,以期與之相互融合,為自己在市場競爭中謀求一席之地。基于現(xiàn)階段的新媒體市場環(huán)境,我國的古典文化也在積極探尋新的發(fā)展形式。
一、古風音樂的相關概念
雖然現(xiàn)階段學術界對古風音樂并沒有作出明確的概念界定,但是網絡上卻對其概念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不過仍沒有對其作出統(tǒng)一的認識,不過“墨明棋妙”組織的團長“丟子”對于古風音樂的概念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古風音樂主要是表達懷古之情,所以,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立足于傳統(tǒng)形式的中國文化,崇尚古典美學,所以其音樂不僅非常富有故事性,而且畫面感也極強。除此以外,古風音樂的樣式也更加符合現(xiàn)代年輕人的審美觀。對此本文決定擬采用此觀點。
二、對古風音樂產生的傳播效果造成影響的因素分析
古風音樂對中國古典形式文化的傳承主要通過傳播效果體現(xiàn)出來,因此,本文將傳播效果作為落腳點,對古風音樂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進行深度挖掘。在研究古風音樂的過程中,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對影響其傳播效果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考查其在傳播中國古典形式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其中,拉斯韋爾提出的SW模式是目前在傳播學相關研究方面所普遍采用的經典范式,SW模式指出傳播具有五大要素,即傳播者因素、受眾因素、傳播內容因素、傳播渠道因素和傳播效果因素。其他四種因素對于傳播效果具有制約作用。
(一)影響古風音樂傳播效果的創(chuàng)作者因素和傳播者因素
古風音樂源于網絡,因此微博是其進行傳播的主要方式。古風音樂通過微博進行發(fā)布即進行轉發(fā),所以微博網絡中的所有人都是其傳播者。但是古風音樂是以歌曲作為載體進行傳播的,所以其最早的傳播者便是其傳播者;而網絡中的其他傳播者,既是古風音樂的傳播者也是其受眾?;诖?,筆者將對古風音樂的創(chuàng)作者進行重點分析。
首先,缺乏專業(yè)性的創(chuàng)作者?,F(xiàn)階段進行古風音樂相關創(chuàng)作的人員以草根音樂創(chuàng)作者為主,其進行創(chuàng)作的欲望源于對古典文化的熱愛,大部分人都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創(chuàng)作訓練,因此其創(chuàng)作的古風音樂質量不高,歌曲方面也呈現(xiàn)明顯的同質化。
其次,創(chuàng)作者年齡普遍比較小,缺乏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目前從事古風音樂方面創(chuàng)作的人員年齡大多低于25歲,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對古風音樂在傳播古典文化方面所擔負的責任也認識不夠。據調查表明,許多創(chuàng)作者主要是以追求關注度而進行創(chuàng)作的,所以創(chuàng)作態(tài)度缺乏嚴謹性,歌曲質量也得不到保證。
最后,文學素養(yǎng)方面良莠不齊。據相關調查得知,大部分創(chuàng)作古風音樂的人文化素養(yǎng)較低,在古典文化方面的素養(yǎng)也不高,因此其音樂作品中雖然辭藻比較華麗,但是表意卻不夠順暢,有的甚至十分簡單的敘事也不能清楚的表述。
對古風音樂而言,正是由于其創(chuàng)作者自身原因,而使其作品也問題百出,例如辭藻機械的堆砌、創(chuàng)作的作品缺乏一定的辨識度等,甚至有的作品還有曲解古典文化的現(xiàn)象。這些問題對古風音樂的健康傳播造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傳播效果。
(二)影響古風音樂傳播效果的受眾因素
信息傳遞的最終接受者便是受眾,而受眾也是對信息進行解讀的人,因此,受眾所具備的文化素養(yǎng)是解讀古風音樂作品的關鍵要素,也是對其傳播效果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其中,對于古風音樂而言,其受眾主要具備以下兩個特征:其一,其受眾大部分為年輕人和在校學生。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古風音樂的受眾群體中,93.5%的受眾年齡低于30歲,其中,大約75%的為在校學生。而這些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認知和了解主要來自于學校教學和所閱讀的各種古典名著,還有些學生由于從小學習一些古典樂器,因此對古典文化有所了解。但就整體而言,其受眾群體仍缺乏對古典文化深層次的認知。其二,他們之所以對古風音樂進行關注主要還是源于其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濃厚興趣。據相關調查得知,大部分受眾是在對古典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和認知以后才開始關注古風音樂的,是其對古典文化的興趣才促使其對古風音樂的喜愛。
三、古風音樂具有的傳播效果
就現(xiàn)階段而言,扶風音樂還不屬于主流文化,其擁有的受眾群體也比較小,因此,筆者在對其傳播效果進行測量時便具有了一定的可能性。按作用對象進行劃分,傳播效果可分為兩個方面,即個體效果方面和社會效果方面。本文為便于操作,重點對個體效果方面進行研究。
傳播效果根據傳播發(fā)生具有的邏輯順序和相關表現(xiàn)階段可劃分為認知層面、態(tài)度層面及行為層面三個。其中,傳播活動的順序為認知層面一態(tài)度層面一行為層面,這一過程實現(xiàn)了效果的積累過程、效果的深化過程以及效果的擴大過程。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兩方面。
(一)認知層面
對于作用于認知層面的傳播效果主要指信息在傳播以后,被人的記憶系統(tǒng)所接收,并被其知覺所感知,使其知識結構發(fā)生變化,進而增加其知識量。
因為此題數(shù)據的變化比較明顯,所以專門針對部分覺得古風音樂在提升自己關于漢服認知上沒有幫助和認為幫助非常大的兩類受訪者,筆者實施了追問,結果發(fā)現(xiàn)導致此變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兩方面,其一為漢服在目前古風音樂中所具有的作用。漢服一般主要是對古風音樂進行形式上的點綴。盡管漢服主要以演出服的形式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但因為歌手演出場地比較分散而且粉絲群規(guī)模也不大,舉辦演唱會的機會也不多,而且極少有受眾可以去參加這些演唱會;同時,現(xiàn)階段漢服舞蹈也非常少,所以受眾平時很難接觸到漢服,所以,對于古風音樂而言,漢服并不重要,也無法引起粉絲的注意。其二,受眾參與現(xiàn)場演唱會的程度。筆者在追問以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覺得古風音樂無法在認知層面影響漢服文化的受訪者主要在網絡上聽歌,基本沒有參加過現(xiàn)場演唱會,其中認為沒有作用的那部分受訪者中只有約17%的人接觸過演唱會,認為作用非常大的那部分受訪者中約70%的人接觸過演唱會。
(二)行為層面
就傳播活動來說,行動層面之所以產生效果主要是由于態(tài)度層面發(fā)生了興趣上的變化,這些變化便會通過人們的語言方面、行為方面表現(xiàn)出來,最后變?yōu)樾袆訉嵺`。
就古典音樂的視角對行為層次具有的傳播效果進行考察,其行為包含以下幾方面:①受眾是不是會自主學習古典音樂、欣賞古典音樂,甚至創(chuàng)作古典音樂;②受眾在古典音樂方面的欣賞能力是不是有所提升;③受眾是不是會對某種類型的民族樂器產生學習興趣等。
就漢服視角對古風音樂具有的傳播效果進行考察,其行為層面具有的效果體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①受眾是不是會自主學習和漢服有關的各種知識;②受訪者是不是會購買漢服并且穿著漢服;③受訪者是不是會參與和漢服有關的各種活動等。
四、傳播效果的總結
就認知層面而言,古風音樂使我國古典文化更加大眾化,受眾在欣賞古風音樂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我國古典文化的認識。就態(tài)度層面而言,古風音樂激起了受眾了解古典文化的欲望,為弘揚古典文化奠定了基礎。就行為層面而言,古風音樂對受眾認知古典文化的相關行為起到了引導作用,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中,古典文化通過這種全新的表現(xiàn)形式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雖然古風音樂伴隨傳播層次的不斷深入而逐層減弱,但是筆者在調研后發(fā)現(xiàn),雖然古風音樂的傳播效果被逐漸減弱,但其傳播仍然是有效的,依然影響著許多受眾的行為。由此可見,古風音樂是新媒介環(huán)境下傳播我國古典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五、結語
總而言之,古風音樂的發(fā)展對于我國古典文化方面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極大程度上弘揚了我國古典文化,使其影響力方面得到了提升,影響范圍也得到了擴大,對古風音樂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進行科學引導,可以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將中國思想具有的深刻內涵發(fā)揚光大。對此,只有科學、有效的傳播手段,才可以確保古風音樂的健康、持久發(fā)展,才可以以我國古典文化為傳播載體推動中國文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