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昊雨 楊小英
冬奧會背景下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探究
陳可昊雨1楊小英2
(1.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2.廣西體育科學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31)
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對比法等研究方法,展示冬奧會背景下中國體育翻譯人才現狀,并從學生和高校兩個方面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應通過明確培養(yǎng)目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拓寬學生實踐渠道來加強我國體育翻譯人才隊伍建設。
冬奧會;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迅速,越來越多國際體育賽事將主舞臺搬到中國,中國體育與世界體育的交流與合作也變得愈加頻繁。同時,短道速滑等冬奧項目國家隊教練團隊均聘請了外籍教練和體能師。這些都說明了迫切的翻譯人才需求,也帶給了體育翻譯更多機會。第24屆冬奧會即將于2022年在北京舉行,屆時,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都會來到中國一展風采。在僅剩的2年準備時間中,中國如何培養(yǎng)一批高質量的體育翻譯人才,是體育界和翻譯界需要共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體育翻譯人才既需要扎實的體育知識,又需要過硬的翻譯能力。本文立足于這兩個方面,結合需求理論來對高校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進行探究,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翻譯專業(yè)在我國發(fā)展時間較短。2004年,作為我國外語教學頂尖學府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首先設立翻譯學學位點,并從2005年開始獨立培養(yǎng)翻譯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拓了我國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道路。2006年,復旦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河北師范大學三所高校獲教育部批準,開始招收翻譯專業(yè)本科生。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231所高校開設本科翻譯專業(yè),。2007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下達《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設置方案》”的2007[11]號通知,這標志著翻譯碩士專業(yè)培養(yǎng)將在我國正式啟動。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啟動全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試點申報工作,包括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在內的15所頂尖學府獲得“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的試辦資格[1]。同樣在2007年,包括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內的四所高校開始設立獨立翻譯院系。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247所翻譯碩士招生院校。我國翻譯人才培養(yǎng)以英語翻譯為主,同時有少數學校開設俄語翻譯碩士、德語翻譯碩士和法語翻譯碩士等小語種翻譯碩士。隨著翻譯學科的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廣泛開展,翻譯人才在各學科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體育翻譯人才隊伍主要由以下幾類人員組成:(1)高校外語系和翻譯系人才;(2)體育院校外語系人才;(3)體育外語培訓,如在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前的專門培訓班;(4)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在高校進修學習;(5)賽會工作人員;(6)有海外學習經歷的運動員等。許多體育專家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但是受到英語水平限制,無法在國際交流中展現風采。而在翻譯人才隊伍中,許多譯員依舊按照接到任務—譯前準備—完成任務的模式來工作,平時沒有積累扎實的體育英語知識。自2002年成都體育學院首開體育英語專業(yè)教育之先河以來,我國目前已有11所體育院校開始此類專業(yè)。這些高校多將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體育項目管理、國際體育項目運營、體育運動項目口筆譯和體育對外交流活動等的高級應用復合型體育外事專門人才。
通過對在國際和國內舉辦的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如圖1。
圖1 2013-2019年國際和中國主辦的重大體育賽事
從圖1看出,中國每年都會獲得數個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權。這些賽事的成功舉辦,勢必少不了來自語言志愿者和翻譯人才的支持和幫助。如:2008北京奧運會有約1700名翻譯參與到賽會工作中??梢灶A見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需要更多的英語翻譯人才為賽事的順利舉辦提供語言服務。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過觀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手段,對問題進行研究[2]。該方法實用性強,應用面廣。1972年,Richterich提出了外語教學需求分析模式。他將外語教學需求分為學習需求和目標需求兩個方面。學習需求指學習者的外語水平、專業(yè)知識廣度、學習動機和下一階段的學習要求等;目標需求則將目光放在工作環(huán)境、工作崗位對學習者的要求,包括工作要求和心理狀態(tài)要求等[3]。束定芳將外語人才需求分為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兩方面[4]。個人需求側重于外語學習者的當前外語水平和學習目標;社會需求則包含社會對于外語人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外語教學需求分析模式對于體育翻譯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從學生、高校和社會三個方面闡述需求理論視角下我國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是接受體育翻譯教育的主要對象,學生的英語和翻譯水平在體育翻譯人才隊伍整體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國開設體育英語相關專業(yè)的體育高校中,僅北京體育大學(英語成績須達到120分以上)和沈陽體育學院(英語成績不得低于90分)對報考體育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成績作出要求,其他體育院校則沒有硬性規(guī)定。由此可見,許多體育院校對于體育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基礎要求較低。由于底子薄,許多體育英語專業(yè)學生入學后,對體育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也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僅僅為了達到學習需求和個人需求,這就容易在未來教學中造成學生能力提升不明顯、水平兩極分化和教師教學目標達不到等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學生英語翻譯水平參差不齊,影響學生未來就業(yè)。
高校培養(yǎng)是體育翻譯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從高校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體育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則更偏向目標需求和社會需求。目前我國體育英語和體育翻譯教育主要集中在幾所體育高校,且均為本科教育。在我國200多所翻譯碩士招生院校中,也幾乎沒有體育方向口筆譯專業(yè)存在。而體育英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是同時具備體育專業(yè)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但從現階段體育英語專業(yè)教學來看,教學過程只是體育知識和英語知識的簡單疊加,兩個領域沒有很好地結合。
表1 6所重要體育院校開設英語專業(yè)和核心課程情況
學校專業(yè)名稱核心課程 上海體育學院英語(體育英語方向)綜合英語、高級英語、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泛讀、英語寫作、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選讀、(體育)英語筆譯、(體育)英語口譯、跨文化交際 天津體育學院英語專業(yè)(國際體育交流)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說、筆譯、口譯、寫作、英美文學、英、體育英語、體育運動項目概論 山東體育學院英語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口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口譯、筆譯 成都體育學院英語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翻譯、運動項目英語、國際賽事英語、外國體育事業(yè)、外事英語 北京體育大學英語(國際體育方向)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視聽、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體育學概況、國際體育組織、世界體育史、體育英語 武漢體育學院英語基礎英語、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高級英語、英語閱讀、翻譯理論與實踐、口譯、英語寫作
表2的6所體育院校中,基本都涵蓋了基礎的英語閱讀、口語和聽力課程,同時還追求培養(yǎng)學生的口筆譯能力,但僅上海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和北京體育大學涵蓋有體育與英語相結合的課程。其他體育院校學生往往需要學習英語和體育兩類課程,在完成一類課程的學習后,還需要在課后自行進行課程知識的結合。
許多研究者難以厘清體育英語人才和體育翻譯人才的區(qū)別。體育英語人才,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可以定義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的,具有扎實英語語言基礎和廣泛體育知識復合型英語人才”。而體育翻譯人才則可以定義為:具有扎實的專業(yè)體育知識和過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雙語基礎牢固,口筆譯能力出眾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由此來看,體育翻譯人才的應用面應比體育英語人才更廣,翻譯能力要求也更好。大型體育國際賽事的語言服務中,陪同翻譯、接待翻譯和引導翻譯等基礎性翻譯達到了翻譯需求總量的70%[5],這些翻譯任務難度較低,高校英語和翻譯專業(yè)的學生經過一定培訓后基本能夠勝任,這類需求可以歸類為體育英語人才需求。在剩下的30%翻譯需求中,包含會談翻譯、采訪翻譯和會議翻譯等,這類翻譯任務不僅要求翻譯人員有體育專業(yè)知識儲備,還必須具備過硬的翻譯技能。這些翻譯任務要求較高,普通英語和翻譯專業(yè)本科生難以勝任,多由專業(yè)翻譯和口譯專業(yè)研究生來完成。這類翻譯需求可以歸類為體育翻譯人才需求。從翻譯需求占比和提供翻譯服務的主體來看,體育翻譯人才需求還存在較大缺口。
2010年,我國發(fā)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下稱《綱要》),文件指出,高校人才培養(yǎng)應該“面向社會需求,優(yōu)化結構布局,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當前正值《綱要》收官和冬奧會籌備重要階段,本文將從冬奧會體育翻譯人才需求視角,從3個方面對體育翻譯人才培養(yǎng)提出建議。
冬奧會即將在2年以后舉行,體育高校又肩負著體育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因此應當明確培養(yǎng)目標,以服務冬奧會作為英語學習主題。體育高??稍谡n程當中適當加入冬奧相關英語內容,安排翻譯場景模擬、翻譯倫理和服務禮儀課程,確保學生的英語學習不與實際英語應用場合脫節(jié)。綜合性大學可采取“2+2”模式對英語和翻譯人才進行培養(yǎng),即在前兩年中主要側重英語翻譯能力,后兩年中對選擇體育英語方向的學生加強體育專業(yè)知識教育。同時,體育高校應著力解決體育翻譯人才就業(yè)指導問題,確保學生能在專業(yè)對口領域得到就業(yè)機會。綜合高校則可考慮在未來翻譯碩士培養(yǎng)中開設體育翻譯方向。
要培養(yǎng)符合冬奧會需求的體育翻譯人才,良好的教師隊伍及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當前體育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師主要由一線譯員、翻譯研究者和高校MTI專業(yè)畢業(yè)生組成,他們通常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能夠給學生帶來翻譯實戰(zhàn)中所需要的必備技能。為提高教師能力,高校應鼓勵教師參加國內有關冬奧會籌備的相關活動,例如研討會、講座等,同時組織教師前往具有豐富翻譯教學經驗的高校進行學習。另外,在聘用翻譯教師時,應當設立較高專業(yè)標準,例如需通過全國翻譯專業(yè)資格(水平)考試二級、一級考試,具有豐富會議翻譯、陪同翻譯經驗等。
實踐機會少可以說不僅困擾著體育英語專業(yè)學生,也是限制全國許多英語和翻譯專業(yè)學生發(fā)展的一塊絆腳石。翻譯實踐往往能比單純的課堂教學更能鍛煉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和臨場心理。體育高??梢耘c冬奧會合作企業(yè)采取聯合培養(yǎng)模式,鼓勵學生前往進行實習,熟悉冬奧會相關知識和組織流程。同時為學生爭取更多冬奧相關活動的實踐機會,開拓學生視野。翻譯教師則可以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在自己參與的翻譯實踐活動中選取優(yōu)秀英語和翻譯學生作為搭檔,讓學生切身體會翻譯實戰(zhàn)現場。
冬奧會將會在我國體育發(fā)展中起到承前啟后作用,冬奧會后,中國將成為更多冰雪項目的主辦國,各種體育相關國際會議也有望將主場搬到中國,因此,建設強大的體育翻譯人才隊伍勢在必行。這不僅能夠提升冬奧會翻譯服務質量,也能夠給我國未來體育賽事翻譯服務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對我國目前國際體育賽事的翻譯需求狀況和體育高校翻譯人才培養(yǎng)狀況進行分析,本文從三個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對高校加強體育翻譯人才培養(yǎng)有所啟示。
[1]仲偉合.十年揚帆 蓄勢遠航——全國翻譯專業(yè)研究生教育十周年[J].東方翻譯,2017(3):4-7.
[2]李錦霞,孫斌.冬奧會背景下的俄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究[J].中國俄語教學,2017,36(4):61-64.
[3]陳冰冰,王歡.國內外語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7):18-21+28.
[4]束定芳,華維芬.中國外語教學理論研究六十年:回顧與展望[J].外語教學,2009,30(6):37-44.
[5]田學禮,劉暢.基于體育產業(yè)需求下我國體育翻譯人才分層次培養(yǎng)的綜合模式研究[J].軍事體育學報,2017,36(1):82-86.
On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English Translator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Winter Olympic Games
CHEN Kehaoyu, etal.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Guangxi, China)
陳可昊雨(1996—),碩士生,研究方向:口譯理論與實踐。
楊小英(1968—),碩士,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田徑運動訓練生理生化監(jiān)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