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袁航
3月15日,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建成開業(yè)。
作為貴陽市推進“菜籃子”公益性工程體系建設的一項民生工程和助推“黔貨出山”的重要平臺,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從建成之日起就被賦予重要使命。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要為本地農產品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打通農產品產銷鏈條,增強農副產品附加值,構建貴州農產品流通新生態(tài)。”貴陽市商務局副局長周勤說,農產品物流園將進一步發(fā)揮“菜籃子”民生保障工程流通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作用,提高貴州農副產品的知名度,推動黔貨品牌化發(fā)展,構建產銷一體化農產品供應鏈條,助力全省脫貧攻堅。
3月15日凌晨,修文縣扎佐鎮(zhèn)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燈火通明,一片繁忙。一輛輛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型蔬菜水果運輸車川流不息,經銷商、采購商正忙著卸貨、洽談、交易、裝車。
16公里外,修文縣簡綠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銷售主管羅安進正吩咐工人們將一捆捆蔬菜裝車。天亮后,這些蔬菜將在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實現中轉,再運往省內省外。
“我們主要銷售修文的蘿卜、白菜、折耳根、白菜苔等,上午已經賣出1000多斤,這些蔬菜都是來自修文各鄉(xiāng)鎮(zhèn)10多家農業(yè)合作社?!绷_安進告訴記者,物流園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銷售平臺,幫助他們打開了銷路。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起到了‘連、幫、帶’作用?!辟F陽市農業(yè)農墾投資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冉斌表示,物流園開業(yè)運營,將有效發(fā)揮貴陽大市場帶動全省大扶貧的作用,推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和農村產業(yè)革命,助力“黔貨出山”。
來自重慶瀘州的水果采購商吳松華購了5噸水果,準備拉回去批發(fā)給當地的水果店;來自銅仁德江的菜農陳曉凱在園區(qū)看個不停,尋思著租個檔口搞蔬菜批發(fā)……
據了解,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占地1000畝、總建筑面積69萬平方米、總投資32億元,集展示交易、冷鏈物流、加工倉儲、安全溯源、配套服務為一體,是貴州交易品類最齊全的國有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
冉斌告訴記者,園區(qū)現有農副產品交易區(qū)、綜合交易樓、加工配送區(qū)、智慧服務區(qū)、電商孵化博覽中心、農商旅結合示范區(qū)、冷鏈物流區(qū)等七大特色專區(qū),涵蓋水果、蔬菜、食用菌、肉類、禽蛋、干貨、糧油、調味品等10余個品類,上千個品種。
開業(yè)當天,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總交易量突破4000噸,交易金額超過2000萬元。目前,園區(qū)每天交易量保持在2000噸左右。
“以前種植蔬菜,不管豐收還是薄收,大家都愁賣不出去,干起活沒動力,也沒信心和底氣?!卑岔樖形餍銋^(qū)的蔬菜種植戶劉根能表示,“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不用愁了?!?/p>
劉根能告訴記者,他的合作社共有蔬菜種植基地300多畝,每年生產的各類應季蔬菜上千噸。但在過去,由于沒有穩(wěn)定的銷售渠道,往往導致豐產不豐收,生產積極性低。
幾日前,劉根能在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區(qū)談妥了6家采購商。“這些采購商以后每天能消化合作社近4噸蔬菜,今后大家發(fā)展蔬菜種植實現增收致富,再也沒有了后顧之憂?!?/p>
在推動脫貧攻堅工作中,產銷脫節(jié)是一個比較突出的、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而在打通痛點、產銷融合過程中,農產品現代流通平臺的作用日益顯著,成為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轉化為消費的重要樞紐。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內,有一個醒目的區(qū)域——貴州農產品扶貧專區(qū)。這個專區(qū)為省內扶貧基地的農產品免去租金和傭金,大力助推脫貧攻堅和“黔貨出山”。目前,全省多個縣市都在此設有檔口,主要售賣來自扶貧基地的蓮藕、菠菜、小白菜、萵筍等蔬菜及當地特產。
“通過物流園這個平臺,桐梓縣10多個合作社的蔬菜在這里直接銷售,減少中間流通環(huán)節(jié),從而增加貧困戶收入。”桐梓縣工商聯主席鐘昭容說,桐梓縣在“扶貧專區(qū)”有兩個檔口,銷售當地扶貧基地的蔬菜和特產。
中間環(huán)節(jié)過多,二級市場層層加價。貴州省商務廳市場處處長陳知榮說,農產品產銷兩端的差價非常大,一筐白菜從農民地里出來,最后到老百姓的餐桌,價格翻了幾倍,但事實上農民沒有增收,差價都在中間環(huán)節(jié)被賺走了。
為了解決好產銷對接難和產銷兩端的價差問題,貴陽農產品物流園與合力、永輝、北京華聯等20余家超市集團300余家連鎖超市簽訂了定向采購協議,整合貴州省市大型企事業(yè)單位及學校到園區(qū)進行團膳采購,日均采購量1000噸以上,年采購額將高達18億元,為農戶和商戶提供穩(wěn)定銷售渠道。
貴州擁有豐富而獨特的農產品資源,但長期以來,由于交通不便、現代化意識不夠、產銷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綠色農特產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附加值低、品牌影響力弱、動銷難等問題。
貴陽農產品物流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董瑜認為,推動黔貨如猛虎下山,把貴州農產品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關鍵在于以種植標準化和銷售標準化推動黔貨品牌化發(fā)展。
“產品好不好,市場說了算?!倍け硎?,提升貴州農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首先要在種植端發(fā)力,解決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投入品管控問題。同時,雖然貴州因高原山地特點無法做到大規(guī)模化生產,但一定的規(guī)模化是可以實現的,而規(guī)?;菢藴驶闹匾M成部分。
“還要解決好農產品采后的處理問題,從初級的、簡單的產品分解到全產業(yè)鏈的工業(yè)化商品思維,都應該融入到每一件農產品的采后端處理過程中,以此構建起全省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和品牌體系?!倍ふf。
以修文獼猴桃產業(yè)為例,該縣獼猴桃產業(yè)分為種植、農旅、深加工、銷售、金融和延展產業(yè)6個板塊,涉及1656個控制點,涵蓋從品種研發(fā)選育到標準化種植,從品種研發(fā)、4S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五統(tǒng)一”營銷、金融幫扶、大數據物聯網可追溯系統(tǒng)等,每個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了7不夠、采上果、獼香苑等品牌,有效推動了修文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正是基于推動黔貨品牌化發(fā)展的考慮,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正致力于推動全省農產品標準化、規(guī)?;l(fā)展,著力打造基于農業(yè)的品種研發(fā)和產品研發(fā)、裝備制造、精深加工、供應鏈物流、市場品牌運營、商務配套等六位一體的農業(yè)全產業(yè)鏈集群,有效破解生產端、銷售端以往存在的信息壁壘大、產品損耗大、供求不匹配等難題,更加有效推動“黔貨出山”。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集展示交易、冷鏈物流、加工倉儲、安全溯源、配套服務為一體,是貴州交易品類最齊全的國有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圖為物流園蔬菜經銷商在裝運蔬菜。(貴陽農產品物流園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