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細(xì)雨飄落的早晨,我坐夜班火車抵達(dá)紹興。煙雨籠罩下的紹興古城干凈濕潤,小橋流水人家里意境深遠(yuǎn)。
魯迅故里景區(qū)里藏著魯迅祖居、故居、魯迅筆下的風(fēng)情園、三味書屋、百草園,不遠(yuǎn)處連著沈園、蘭亭。三味書屋里藏著魯迅先生的學(xué)生時代,刻在書桌上的“早”字仿佛還保留著魯迅先生的體溫;百草園里藏著魯迅先生和閏土趣味盎然的童年,課本上的桑椹、菜畦、石井欄、泥墻根、皂莢樹一一再現(xiàn)在眼前;在亭臺水榭里吃著茴香豆,聽一出社戲,重溫魯迅筆下的舊日情懷。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雕塑就在魯迅故里的主街上,孔乙己教孩子們識字,問孩子們: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魯迅故里有一條小河,河道里??恐凰宜覟跖翊蛟讵M窄的河道里手腳并用,靈活地劃船,客人一撥又一撥地坐上烏篷船,從魯迅故里出發(fā),搖到沈園,東湖。
沈園是陸游與唐琬分手后不期而遇的江南園林,千年愛情,今古傳唱。那首千古流傳的《釵頭鳳》就刻在沈園的墻壁上,陸游與唐琬情深義重、有緣無分的凄美愛情故事躍然紙上。
紹興老城不大,市區(qū)公交都是一元錢上車。倉橋直街藏在城市廣場里,街上數(shù)十個臺門保存完整。倉橋直街分為三段,其中狀元軒通往府山公園,府山公園里的越王臺是為紀(jì)念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而建。
臭豆腐是紹興有名的小吃,魯迅故里老字號的臭豆腐門店前,排隊的人流蜿蜒曲折,一眼都望不到頭。這種美食只有“臭味香投”的人才能共享!
紹興名人輩出,魯迅、周恩來、蔡元培、秋瑾、王羲之、賀知章都是土生土長的紹興人。名人故居中以魯迅故里最為出名。和別處搶奪名人的情形不同,紹興是名副其實的名士之鄉(xiāng),不摻雜一絲一毫的水分。
紹興有橋鄉(xiāng)之稱,不必刻意去尋找,漫步街頭,隨處可見一座一座造型別致的小橋。八字橋是我國最古老的立交橋,始建于南宋,位于八字橋直街東端,因“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而得名。
紹興盛產(chǎn)黃酒,參觀黃酒博物館,從釀酒到裝壇,從酒俗文化到酒道表演,步步生香,酒香撲鼻,酒不醉人人自醉。每年十月,紹興都會舉辦黃酒節(jié)。紹興與黃酒息息相關(guān),源遠(yuǎn)流長,從越王勾踐投醪勞師,壺酒興邦,到曲水流觴,王羲之醉書《蘭亭序》,世人得窺“天下第一行書”風(fēng)采……紹興黃酒不僅展示了紹興人的風(fēng)骨,也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風(fēng)度和深度。
古鎮(zhèn)三里街上遍布裹粽子、灌臘腸、舂年糕、曬醬鴨、扯白糖等美食小吃,這里的烏篷船比紹興城便宜,撐一條烏篷船遨游“師爺之鄉(xiāng)”,不緊不慢,怡然自得,穿梭在古橋與時空間。安昌流行船上迎親,如果有幸欣賞到一場傳統(tǒng)而浪漫的水鄉(xiāng)婚禮,更是大飽眼福。
紹興人實在,我初次用支付寶刷碼乘車,不會使用,公交車司機指導(dǎo)了半天,還是找不到門道。坐在車上后排的一位小伙跳下座位,跑到前面,手把手教我使用刷碼乘車。
我在魯迅故里附近的巷子里閑逛,在白衙弄里突然發(fā)現(xiàn)一家百草園招待所。一對很樸實的老年夫妻經(jīng)營這家招待所,得知我還沒找到合適的住處,行李還放在火車站寄存處,阿姨主動給我優(yōu)惠價格。走進房間,發(fā)現(xiàn)浴室里掛著還沒拆吊牌的新毛巾,這個細(xì)節(jié)讓我感動不已。
紹興是一座沒有圍城的博物館,在紹興待久了,不知不覺間就會迷戀上這座城市,紹興城的一磚一瓦都藏著故事,讓人情不自禁沾染上文人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