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秦雁,張志茂
(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湖北宜昌443003)
鼓膜穿孔是較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常見原因為炎癥、外傷、醫(yī)源性因素等,可造成傳導性聽力下降,但一般不超過50 dB。然而,聽力下降與聲音頻率、穿孔面積、中耳氣房體積等因素有關,有學者認為鼓膜穿孔部位對聽力損失影響明顯[1],但也有持相反意見者[2]。由于聽力下降可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顯著影響,鼓膜穿孔不經治療可能導致中耳腔損害持續(xù)加重[3],而且患者需保持耳部干燥以避免中耳感染。因此評價與分析鼓膜穿孔部位、面積與聽力下降的關系非常必要。本研究對此作了探討。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5月本院就診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靜止期患者71例,均為單耳手術,單純鼓膜穿孔,聽骨鏈完整。其中女38例,男33例;年齡19~77歲,中位年齡36歲;中耳炎病史3個月~60年;左耳34例,右耳37例;常規(guī)行純音測聽、耳內鏡檢查、顳骨CT檢查明確診斷,排除中耳急性感染、中耳膽脂瘤或鼓室硬化?;颊呔橥?。
1.2 聽閾檢測 患者均由一名工作5年以上資深聽力師采用丹麥Madsen電子公司Conera聽力計行純音聽閾測定,分別記錄0.5、1、2、4 kHz四個頻率的氣導聽閾(AC)、骨導聽閾(BC)、氣骨導差(ABG)。
1.3 穿孔位置、面積、鈣化斑檢測 采用DELON HD386攝像系統(tǒng)、DELON LED 300冷光源、Tian Song 0°耳內鏡采集鼓膜圖像,所生成bmp格式圖片,用PDF-Xchange Editor Plus 7.0分別計算鼓膜總面積及穿孔面積。根據穿孔位置分為前下、后下、大穿孔(2個及2個以上象限)。將穿孔面積分為4度,即1度為穿孔面積占鼓膜面積≤25%,2度為穿孔面積占鼓膜面積25%~50%,3度為穿孔面積占鼓膜面積>50%~75%,4度為穿孔面積占鼓膜面積>75%。同時記錄有無鼓膜鈣化斑。
2.1 穿孔部位對聽閾的影響 71例患者,前下象限穿孔24例,后下象限穿孔19例,≥2個象限大穿孔28例。鼓膜不同穿孔部位,AC、ABG均為0.5 kHz時閾值最高,2 kHz時最低,4 kHz升高;相同頻率,后下方穿孔閾值高于前下方,大穿孔AC、ABG閾值最高;但不同部位穿孔各頻率AC、BC、ABG閾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部位nACBCABG前下24 0.5 kHz42.92±20.5519.23±14.4422.08±13.44 1 kHz39.97±19.0320.26±15.2221.77±10.70 2 kHz39.36±18.4722.59±15.8118.28±9.56 4 kHz40.69±16.4521.79±18.3320.18±8.50后下19 0.5 kHz50.77±19.6316.92±13.8925.83±13.56 1 kHz43.31±21.0816.35±14.2523.96±13.19 2 kHz42.27±17.1121.54±16.9023.73±8.71 4 kHz43.38±21.6321.81±18.0823.58±10.89大穿孔28 0.5 kHz55.10±19.4921.66±15.3819.33±9.80 1 kHz46.17±19.8522.13±17.5118.83±6.85 2 kHz44.67±17.2225.83±19.8515.83±6.65 4 kHz45.00±17.8925.98±22.0017.17±5.20
2.2 穿孔面積對聽閾的影響 71例患者,穿孔面積1度21例(29.6%),2度32例(45.1%),3度11例(15.5%),4度7例(9.9%)。1度與4度、2度與4度穿孔時各頻率AC閾值均不同,3度與4度除2 kHz外,其余各頻率AC閾值不同(P均<0.05)。不同穿孔面積各頻率B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不同穿孔面積在0.5、1 kHz時AB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部位nACBCABG1度21 0.5 kHz42.45±18.9520.00±16.1216.45±7.50 1 kHz39.35±17.7122.73±13.4815.36±7.40 2 kHz38.73±17.5121.18±16.7714.91±7.21 4 kHz39.09±16.5520.91±17.4415.55±7.092度32 0.5 kHz45.43±17.3322.86±14.5422.57±9.64 1 kHz41.57±18.3820.24±16.3218.33±8.80 2 kHz39.76±13.7320.52±13.1215.94±8.58 4 kHz40.48±19.6221.90±18.1316.57±7.933度11 0.5 kHz49.06±19.1015.63±11.5522.02±11.56 1 kHz44.91±17.6415.78±11.9921.06±10.94 2 kHz38.84±16.4922.34±14.5319.56±8.27 4 kHz39.24±15.8220.47±16.3320.00±10.074度7 0.5 kHz62.86±34.3617.14±12.5345.71±13.36 1 kHz60.57±28.3620.71±18.2335.00±10.80 2 kHz54.29±27.7422.14±19.5622.14±8.59 4 kHz56.71±24.0521.71±16.5228.09±15.81
2.3 鈣化斑對聽閾的影響 71例患者,有鼓膜鈣化斑45例(63.4%),無鈣化斑26例(36.6%)。有鼓膜鈣化斑與無鼓膜鈣化斑患者各頻率AC、BC、AB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鈣化斑對各頻率AC、BC、ABG的影響
鼓膜在中耳的聲音傳導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鼓膜穿孔是傳導性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除通過中耳傳導聲波之外,鼓膜還對中耳和圓窗起到保護作用。完整的鼓膜保護中耳不受感染,并保護圓窗免受聲波直接刺激。鼓膜的這種屏蔽作用對于創(chuàng)建相位差非常必要,聲波不會同時影響卵圓窗和圓窗,從而避免從卵圓窗通過外淋巴單向傳導聲能。鼓膜穿孔減少了可用于聲壓傳輸膜的表面區(qū)域,并允許聲音直接進入中耳。因此,鼓膜將振動傳遞到聽骨鏈的有效性與聽力水平一同下降。研究發(fā)現,單純鼓膜穿孔將增加BC閾值,其原因可能為鼓膜穿孔時聲能自穿孔處溢出[4]。聽力損失對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于鼓膜穿孔的早期識別和有效管理至關重要。
鼓膜穿孔部位對聽力的影響各家意見不一致。有研究認為,鼓膜穿孔的部位與聽力下降無關[5]。張秀玲等[6]通過研究豚鼠鼓膜穿孔前后錘骨柄不同位點的振動改變情況發(fā)現,不同位置的鼓膜小穿孔對其傳音功能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研究亦發(fā)現,鼓膜后部穿孔時ABG比前部穿孔更大,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7],與本研究相同。然而Dawood等[1,8]認為,后部象限穿孔比前部象限穿孔聽力更差,因為圓窗直接暴露于聲波,并且鼓膜附著部位或附近的穿孔比相同尺寸其他部位效果更差。急性鼓膜穿孔的部位與聽力下降程度無關,但慢性鼓膜穿孔時有明顯差異[2]。本研究發(fā)現,盡管穿孔部位不同,AC、ABG均為0.5 kHz時閾值最高,1 kHz時次之,2 kHz時最低,4 kHz又升高。在相同頻率上,后下方穿孔閾值高于前下方,大穿孔AC、ABG閾值最高。但經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不同部位穿孔的各頻率AC、BC、ABG閾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當鼓膜穿孔時,由于波長較長、頻率低聲波可以通過鼓膜穿孔逃逸,導致驅動鼓膜的力量減小,這將使鼓膜及聽骨鏈運動能力下降,形成低頻傳導性聽力下降。當鼓膜穿孔面積增大,聽力減退將加重,這是因為更多低頻率聲波自穿孔逃逸。除此之外,高頻聽力下降的形成是因為大穿孔會使短波長聲波逃逸[5]。有研究發(fā)現,增加鼓膜穿孔面積會導致中耳壓力增益減少,其原因是傳遞到鼓膜臍部的有效機械驅動力減少,沿聽骨鏈傳遞的聲音也就相應減小[9]。隨著鼓膜穿孔的增大,更寬廣頻率聲壓變化逐漸加劇[10]。一般認為鼓膜穿孔越大,聽力損失越重[11],鼓膜缺少會導致中耳增壓的功能缺失。有研究發(fā)現,ABG有隨鼓膜穿孔面積增大而增加的趨勢[7],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發(fā)現,0.5 kHz頻率時AC、ABG閾值最高,1 kHz較前降低,2 kHz時最低,而4 kHz時聽閾卻較前升高。穿孔面積越大,AC、ABG閾值越高。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1度與4度、2度與4度穿孔時各頻率AC閾值均不同,3度與4度除2 kHz外,其余各頻率AC閾值不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穿孔面積各頻率B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穿孔面積在0.5、1 kHz時AB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鼓室硬化發(fā)生于鼓膜者,稱為鼓膜硬化,表現為鼓膜片狀或島狀鼓膜鈣化斑以及鼓膜增厚、渾濁、萎縮性瘢痕等。其具體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為鼓膜組織對創(chuàng)傷后鼓膜環(huán)境改變的一種保護機制[12]。鼓膜硬化發(fā)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機械性損傷、氧自由基、炎癥反應、血鈣代謝紊亂、基因與遺傳因素等。最新研究表明,Dickkopf-1蛋白表達[13]及膠原蛋白Ⅰ、Ⅱ、Ⅳ型及骨橋蛋白表達[14]、幽門螺桿菌[15]、咖啡酸苯乙酯[16]等均與鼓膜鈣化相關。研究表明,不同位置和面積的硬化斑會使鼓膜出現不同程度的固定,但對聽力影響有限[17]。本研究結果顯示,鼓膜鈣化斑對各頻率AC、BC、ABG無明顯影響,與以上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鼓膜穿孔時聽力下降與穿孔面積相關,特別是鼓膜穿孔較大時,聽力下降明顯。鼓膜穿孔部位、鈣化斑對聽力無明顯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