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吳江村科技扶貧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基地蔬菜輪作種植模式,即“西瓜[CD1]小蔥、大肉芥菜[CD1]胡蘿卜”種植模式,在示范推廣中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模式一年連續(xù)種植三造蔬菜,實行輪作,以種植胡蘿卜為主,適當適度種植不同季節(jié)的蔬菜。
關鍵詞:
蔬菜輪作模式;效益;措施
中圖分類號:S1574+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315057
黎塘鎮(zhèn)吳江村,屬于貧困村,處于黎塘西北部。公路順暢,有江水通過,地勢平坦,多為沙壤土,土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該村耕地面積35047hm2,水田12667hm2,旱地2238hm2。在傳統(tǒng)上,旱地主要以種植玉米、甘蔗、木薯為主,大多屬于分散經營,規(guī)模小,效益低。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和人們需求的發(fā)展,逐漸改為種植瓜菜作物。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模式,未能適應生產規(guī)?;⑸鐣螅瑢棺匀粸暮褪袌鲲L險能力低,農戶耕種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1蔬菜輪作種植模式方法
11輪作地塊劃分方法
《吳江村科技扶貧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基地,在賓陽縣黎塘鎮(zhèn)吳江村,由賓陽縣黎塘鎮(zhèn)雙義生態(tài)農業(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實施。2016年開始實施下面種植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建立示范基地64hm2,種植西瓜、小蔥、大肉芥菜、胡蘿卜。
輪作種植模式每年從第1造起劃分輪作區(qū)3塊,分別是1067hm2、533hm2、533hm2。以主導作物胡蘿卜為重點,來安排各造作物,各造季節(jié)不能相互耽誤。
12蔬菜輪作種植模式種植順序
西瓜—小蔥、大肉芥菜—胡蘿卜,生長期:4月上旬[CD1]6月下旬7月上旬[CD1]8月下旬9月上旬[CD1]次年2月下旬[1]。
13各造種植時間
第1造種植時間:4月上中旬,所選擇種植的品種盡可能在6月中下旬收獲完,留足清理田園和備耕時間。第2造種植時間:7月上中旬,小蔥、大肉芥菜苗要提前育苗,芥菜在6月上旬開始用營養(yǎng)盤育苗。所選品種爭取8月中下旬收獲完,留足清理田園和備耕時間。第3造種植時間9月上[CD1]下旬,先后種植不同熟期的品種。
14選擇適合生長期的優(yōu)良品種
西瓜:可選擇甜王5號、美洲豹。大肉芥菜:選擇升合中熟包心芥菜、特選大坪埔大肉包心芥菜。胡蘿卜:可選擇紅帝大根、紅金喜、連天紅。
15示范應用先進適用技術
運用深耕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改良土質,應用機械起壟、機械打穴、水肥一體化、無公害、胡蘿卜防裂、瓜菜營養(yǎng)杯育苗、西瓜插簽固蔓、病蟲害綜合防治、輪作栽培等技術[2]。
2蔬菜輪作種植模式分析
2016年示范區(qū)與對照區(qū)各造成本、產值、盈利進行了統(tǒng)計(見表1、表2)。
21成本分析
示范區(qū)全年復種64hm2,年成本3387920元,對照區(qū)年成本2785600元,示范區(qū)年增加成本602320元,示范區(qū)耕地面積2133hm2,平均年耕地單位面積增加2823375元/hm2,每造單位面積增加成本941125元/hm2[3]。
22產值分析
示范區(qū)64hm2,年總產值5767840元,對照區(qū)年4235440元,示范區(qū)年增加產值1532400元,示范區(qū)2133hm2平均年耕地單位面積增加7183125元/hm2,每造單位面積增加總產值2394375元/hm2。說明示范區(qū)比對比區(qū)總產值和單位面積產值均顯著增加。
23生態(tài)效益
新建了基地運輸硬化道路,安裝了完善的微滴灌溉系統(tǒng)和水肥一體化設備,基地進行土質改良,增施大量有機肥,實現(xiàn)機械化耕作,對示范區(qū)污染源進行清理,保持田園清潔。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對產品進行安全監(jiān)測。實行多造輪作種植,減少了病蟲鼠源,切斷病蟲寄生途徑,縮短了田間雜草生長時間,生產條件得到很大改善[4]。
24社會效益
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技術培訓等方式,年帶動貧困村吳江村農戶141戶,其中貧困戶48戶。通過土地流轉帶動貧困村農戶76戶,年項目組織觀摩和技術培訓4期,409人次。其中貧困戶10戶。通過勞務用工帶動農戶65戶,其中貧困戶38戶。從項目實施到目前,示范區(qū)直接帶動貧困戶年人年均增收90377元。
3蔬菜輪作種植模式討論
31蔬菜輪種植模式特點
劃分輪作區(qū)3個地塊,其中1塊是其他2塊的總和。另外2塊面積相等。面積較大輪作區(qū)種植連作影響較大的蔬菜,其余2塊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第2造種植2種蔬菜,面積各占基地總面積一半。第3造種植主導蔬菜,包括主導作物在內全年種植蔬菜不少于4種。每種作物在同一塊地重復種植至少相隔一年。上述模式是種植3造,如季節(jié)可能,種植3造以上,但在同一塊不應種植年內已經種過的作物。
32蔬菜輪種植模式應用
321應用于適度規(guī)模經營模式著眼點就是適度規(guī)模經營,產業(yè)要有相當大規(guī)模,能夠按照人們生活需要和市場需求來籌劃生產。對市場要有預測,要有比較可靠的產品銷售渠道,對產品的數(shù)量和質量都有預期目標。而且這個模式,是實行多種經營,要有一個主導的作物(比如胡蘿卜),適度安排各造、各作物的生產。
322應用于提高土地流轉經營效益許多有至于農村發(fā)展產業(yè)者,到農村開展種植業(yè)生產經營。只要是符合模式種植和收獲節(jié)的都可以運用或參考這個模式,使土地流轉經營者獲得更好的效益。
323應用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經營輪作種植模式主要實施對象就是由于公司、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人力物力財力比較雄厚,具有相對比較好的管理和組織實施能力,充分發(fā)揮模式的優(yōu)勢作用。
4結語
通過蔬菜輪種植模式的有效應用,能夠按照人們生活需要和市場需求來籌劃生產,減少病蟲害,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適應市場需求,有利于新品種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玉萍,崔旭東,余瑛,等.減輕蔬菜連作障礙輪作模式的研究[J].蔬菜,2014(8):16-19.
[2] 李菡,孫愛清,郭恒俊,等.農田不同種植模式與土壤質量的關系[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0,21(2):365-372.
[3] 黃新燦,章明奎.蔬菜種植模式對涂地土壤性狀及蔬菜連作障礙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2):151-157.
[4] 蔣云舞,王建新,魯耀,等.不同典型作物種植模式和土壤類型農田養(yǎng)分含量現(xiàn)狀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5):2063-2066,2217.
作者簡介:
葛松榮(1963-),男,大專,廣西賓陽縣,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種植業(yè)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