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強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語文教學的實質內容開展快樂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氛圍,靈活運用各種快樂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快樂教學;必要性;策略
快樂教學是愉快教育的主要內容,快樂教學是要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會更自覺、更主動地參與學習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法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在不斷改革,開始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強調教學必須快樂和減負。教師樂教和學生樂學也就成了教育改革下的必然結果。小學生年紀小,比較好動,對于語文這樣相對死板的課程很難產生學習興趣,所以多數(shù)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相對薄弱。
小學生通常不會課前主動預習,有時即使老師安排了預習,他們也不會認真完成。究其原因,是沒有激發(fā)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生因年紀較小,往往容易被生動有趣的課堂吸引。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語文的實質內容開展快樂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立生動的教學氛圍,組織學生間互相就教學內容進行討論,靈活運用各種快樂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法的策略
1.創(chuàng)設融洽的課堂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本就是教學和學習的互動性過程,師生情感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橋梁,只有互動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創(chuàng)設出融洽的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師生才能快樂地交流,師生情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催化作用。小學生只有在愉快的教學氛圍內才能真正有興趣地開始學習,小學生的心智才會更靈活地隨著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產生變化。所以,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將發(fā)自內心的教學熱情傳遞給小學生,讓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和尊重,這樣他們才能更自覺、主動地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當孩子的心智和快樂情感相融合時,學習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研究證明,在教師充分的關心、愛護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會提升得更快。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時時注重營造師生平等、愉快融洽的教學氛圍,在師生的不斷對話和溝通中,達成情感和心智的真正交融,以更有效地推進教和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課堂學生的表現(xiàn):是興高采烈還是面無表情,在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只有根據(jù)學生的狀態(tài)不斷調整教學氣氛,并對不同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才能使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興趣。
2.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多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例如《翠鳥》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對于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以下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學生很快會找出“難以逃脫”“銳利”“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等詞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這樣的關鍵句子。此時,可為學生展示翠鳥釣魚的情景,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翠鳥“活”“飛了”,動作是那么敏捷。教師可順勢提問:“葦桿的搖晃和水波的蕩漾持續(xù)的時間長嗎?翠鳥到哪里去了?”相信此使學生定會茅塞頓開,理解句子的含義。之后再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精煉,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的課堂”
開放式課堂的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的,是適時變化的,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堂需求,是教師調整課堂活動過程的基本依據(jù)。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主動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親自嘗試、自主發(fā)現(xiàn)、總結和驗證,能夠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的完美結合。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都是教學難點,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4.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jīng)常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比缭诮虒W《群鳥學藝》一課時,揭示課題后,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5.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矛F(xiàn)代教育技術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學校校園網(wǎng)的建立,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教學創(chuàng)造了優(yōu)異條件。
教授《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教師首先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展示楊梅樹、楊梅果的誘人圖片及視頻資料并配以播音員朗讀課文的動人聲音,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使之產生了要了解、探究楊梅樹、楊梅果的欲望。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更加興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愈加強烈,課堂效果相當好。
在實施快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和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學過程變?yōu)槭箤W生會學習的過程。針對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主的空間,使他們在語文的知識海洋中盡情遨游,讓他們從學會到會學、樂學、善學,讓他們的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發(fā)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學有所樂,學有所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曹倩倩.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體會[J].好家長,2017(07)
[2]張永梅.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