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聰,林麗鋒,宋文亮,劉 炫,張 鵬,張洪林,贠向南
(福州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350300)
液晶顯示器(TFT-LCD)以其體積小、重量輕、耗能少等優(yōu)勢成為當前市場主流。根據(jù)液晶的轉動方式,可分為垂直電場式和水平電場式,前者包括扭曲向列相(Twisted Nematic, TN)和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 VA)兩種,后者以面內(nèi)轉動(In Plane Switching, IPS)和高級超維場轉換(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 ADS)技術為主要代表。一般認為在沒有額外補償?shù)那闆r下水平電場式液晶顯示具有寬視野角優(yōu)勢,各視野角下色偏性能優(yōu)于垂直電場式液晶顯示[1-4]。這里所指色偏含義為:在相同條件下觀看同一色彩,不同的TFT-LCD個體所表現(xiàn)出的顏色差異[5]。由于消費市場對于面板色彩表現(xiàn)能力需求越來越高,色偏因此成為評價面板性能的重要指標;同時窄邊框、超高透、高充電率等要求在ADS類面板像素設計上引起的色偏差異有所不同,因此討論影響色偏的關鍵因素對指導面板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實際面板設計為基礎,通過比較不同視角下色偏變化,理論闡述了RGB&RGBW兩種彩膜方案對面板色偏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ADS類產(chǎn)品色偏評價方法,克服了現(xiàn)有方法在模擬大視角色偏時與實測結果差異較大的問題。同時根據(jù)實際測試結果比較了偏光片兩種本征模式對色偏的影響。
由于人眼對不同色彩的敏感度不同,顯示行業(yè)中普遍使用均勻色彩空間CIE 1976 L*u*v*表征色偏。當進行初步色偏評價時,可用該體系中的色坐標距離表示[6]。CIE 1976 L*u*v*與CIE 1931XYZ色度系統(tǒng)的換算關系及色偏計算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
(1)
(2)
(3)
(4)
(5)
其中:u’,v’表示色度,即從XYZ坐標系轉變?yōu)長*u*v*坐標系。ΔE表示色偏量。在ADS類產(chǎn)品實際設計中,討論相鄰子像素灰階狀態(tài)和偏光片本征模式對色偏的影響。
TFT-LCD的色彩表現(xiàn)基于彩膜基板的基本單元Red/Green/Blue 3個彩膜子像素。子像素的不同灰階狀態(tài)決定了畫面色彩。當觀察視角發(fā)生變化時,相鄰子像素的灰階狀態(tài)會影響目標子像素的灰階表現(xiàn),宏觀上即目標子像素顏色“不純”從而形成色偏。此外以RGBW為子像素單元的彩膜層是近年來為滿足LCD超高透需求而出現(xiàn)的另一設計,W透明層的加入可提高彩膜層50%~70%透過率[7-8],但與RGB類彩膜產(chǎn)品相比,色偏值整體較大。
圖1 彩膜類型、測試視角與色偏關系(L0畫面)Fig.1 Color shift with color filter and view angle (L0 pattern)
圖1為某TV RGB &RGBW 產(chǎn)品的色偏實測結果。對比可發(fā)現(xiàn),隨著視角增大,面板色偏逐漸增大,且RGBW與RGB的色偏差異在大視角(θ>45°)下更為明顯。同時實測發(fā)現(xiàn),當面板畫面為彩色時,兩種類型的色偏均進一步加大(圖2)。
圖2 彩色畫面下RGB與RGBW產(chǎn)品色偏情況(φ=30°)Fig.2 Color shift of RGB &RGBW in color pattern(φ=30°)
一般認為,當ΔE>0.02時即具有明顯的色偏。比較圖1、圖2可知,隨著觀察視角的增大,彩色畫面下面板色偏較L0畫面大,RGBW產(chǎn)品色偏較RGB產(chǎn)品大,色偏差異在大視角下更加明顯。
這一現(xiàn)象可以使用偏光片非正交狀態(tài)下像素漏光理論解釋。如圖3所示,正視狀態(tài)時,面板上下偏光片光軸方向處于完全正交狀態(tài),兩層偏光片達到最佳起偏和檢偏效果。隨著視角的增大,兩層偏光片光軸處于非正交狀態(tài),從這一視角觀察單色畫面時,盒內(nèi)L0子像素區(qū)域液晶預傾角的存在會引起相位延遲,該子像素發(fā)生漏光,因此大視角觀察下面板色偏數(shù)值較大。
(a)
(b)圖3 大視角色偏觀察示意圖Fig.3 Schematic picture of color shift in large view angle. (a)Polarization schematic; (b)Color filter schematic.
為準確表征非正視下面板的色偏情況,對原L*u*v*坐標系統(tǒng)中ΔE的計算進行修正。根據(jù)CIE 1931 XYZ系統(tǒng)定義,可以通過三刺激值XYZ的疊加表征不同灰階相鄰子像素的相互影響,進而計算色偏公式為:
(6)
X′=XR+XG+XB+XW,
(7)
Y′=YR+YG+YB+YW.
(8)
使用該修正算法模擬的色偏結果與原算法、實測數(shù)據(jù)對比如圖4所示。當考慮相鄰子像素影響時,色偏模擬值與實測值較為接近,尤其在超大視角(θ=-80°,80°)下,ΔE模擬值與實測值的差值由現(xiàn)有方法的0.19和0.17降低至0.03和0.05,這表明新的計算方法可以提高色偏模擬的準確程度,有效表征不同視角下色偏的實際情況。
圖4 R255畫面下現(xiàn)有方法、本文方法與實測色偏值比較Fig.4 Color shift comparing of existing method, new method and actual measurement
偏光片的本征模式是影響面板色偏的另一重要因素。定義偏振光入射方向與下層液晶取向方向平行時稱為E-mode(extraordinary-ray mode),垂直則稱為O-mode(ordinary-ray mode)[9]。本征模式對面板光學特性的影響見于不同研究中[10-11],有觀點認為,單疇FFS模式中2ITO電極邊緣液晶光調制機理為偏光效應,而電極中心處為相位延遲,因此E-mode色偏情況較O-mode好[12]。對于目前業(yè)內(nèi)普遍使用的雙疇或多疇設計,開態(tài)時疇之間液晶呈一定夾角,因自補償效應使得色偏水平較低。實測兩種本征模式L0色偏情況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視角下偏光片本征模式實測色偏。(a)φ=0°; (b)φ=45°; (c)φ=90°; (d)φ=135°。Fig.5 Polarizer optical eigenmode impacts on color shift in different view angle.(b)φ=0°; (b)φ=45°; (c)φ=90°; (d)φ=135°.
結合圖6可知,偏光片本征模式對面板色偏有一定影響,0°,45°,90°,135°方位角下,O-mode均具有較好的色偏優(yōu)勢。0°方位角下由于ΔE絕對值較小,直觀上兩種模式色偏宏觀表現(xiàn)相當。因此在實際產(chǎn)品設計中,用戶對色偏性能有較高的需求時,往往采用O-mode作為對應方案。
圖6 某TV產(chǎn)品實測L0畫面下色偏比較。上: O-mode; 下: E-mode。Fig.6 Color shift comparing of O/E mode in L0 image. Up: O-mode; Down: E-mode.
本文根據(jù)液晶面板設計的模擬與實測結果,比較了ADS產(chǎn)品中子像素狀態(tài)、偏光片本征模式對面板色偏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視角增大,面板色偏逐漸增大,且相同測試條件下RGBW型彩膜產(chǎn)品色偏略大于RGB型。考慮大視角下,液晶面板上下兩層偏光片光軸處于非正交狀態(tài),不同灰階相鄰子像素存在相互影響,本文提出的一種新色偏計算方法,克服了現(xiàn)有方法在模擬大視角色偏時與實測結果差異較大的問題,在超大視角(θ=-80°,80°)下,ΔE模擬值與實測值的差值由現(xiàn)有方法的0.19和0.17降低為0.03和0.05。同時比較了偏光片本征模式對面板色偏的影響:對于ADS雙疇模式而言O-mode相比E-mode具有較好的色偏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