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班級中的交往和人際關系具有其獨特內(nèi)容與形式。班級教學系統(tǒng)中存在著頻繁的信息交流活動,是在校內(nèi)外環(huán)境各種信息因素影響下進行的,以教師傳輸教材信息,以及師生間、學生間交往為中心的一種復雜過程。
筆者作為班主任,在踐行新課程改革方案的教學過程中,就班級中的交往與人際關系對教學的影響做了許多實踐工作。
一、班級的人際關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班級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團結友善,互相關心和幫助的氛圍中形成的伙伴關系,有利于學生心情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共同體會學習中的快樂,戰(zhàn)勝學習中的困難。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鼓勵和肯定,尤其是對學困生的幫扶,使他們在教師和同學們的關愛中找到自信。比受到教師的批評,同學們排斥,更能找回自尊,減少孤獨和自卑感;更易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迎頭趕上。相反,學生、師生間不良的人際關系會使一些學生覺得學習索然無味,毫無吸引力,從而厭學,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蛋,破壞班級紀律的學生會越來越多。在學習中,被拋棄和掉隊的人數(shù)會增多。溫馨平等的師生交往,和諧友善的伙伴關系促進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良好班風的形成。因此,師生、同伴關系的好壞,不只是影響個別學生的成績,而會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師生間良好的溝通直接影響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
為了消除學生對我的距離感,我開始積極主動地與本班學生交往。如:余暇閑談,私人情誼交往等;了解學生對語文課的感受、要求、想法;征集學生好的意見;師生共同商議如何演好課本劇;如何有聲有色地搞好慶祝“六一”“元旦”文藝活動等。由于我和學生的交往是平等、民主、友好的,所以學生越來越愿意告訴我,他們心中的真實想法與愿望,并且常常把一些從父母那里、課外書、電視里了解到的一些有關生活和課本的知識信息與我交流,使得師生間的正式與非正式,語言與非語言溝通等多種途徑結合起來。學生越來越喜歡我,愛上我教的語文課,這些都對教學活動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
三、組織集體學習活動,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加入小組學習、討論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組內(nèi)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合作意識等社會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在群體活動中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評價能力等社會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充分地把師生間、學生間良好的交往與人際關系引入教學活動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队^潮》一課寫的是浙江海寧縣的錢塘大潮,是“壯觀天下無”的自然景觀。但北方的學生從未見過,他們無法直觀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僅從課本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提前查詢各種有關錢塘潮的資料,突破了課堂的時空局限,給課堂教學的社會情境增添了新的內(nèi)涵。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們先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中,采用分小組學習的方法,同時進行組員和小組間的學習競爭。通過組內(nèi)和組際間的表演讀、比賽讀,看誰讀得有滋有味。學生情緒高昂,踴躍舉手,朗讀得入情入境。通過學習競爭,學生樂于表現(xiàn)自我,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及評價能力、綜合能力與協(xié)調(diào)能力,充分發(fā)揮了班級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人際交往、人際協(xié)作等社會因素的教育潛能,形成了積極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風氣。
正是由于我在班級教學中注重加強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信息交流溝通,直接影響著班級成員的態(tài)度、情感、行為,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有了很大的收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學習中,“被拋棄的人”和“不受歡迎的人”的數(shù)目大大減少。師生間的關系大為改善,奠定了學生合作互助的學習關系,學生也樂于接受班級的規(guī)范要求,配合教師,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與人際關系,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普遍地提高學生的,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能有效地促進班集體的形成與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