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元
[摘 要] 班主任工作瑣碎,對學生心靈成長的引領是重要工作之一。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心理領導力”,為班級管理注入新的動力。用愛心、智慧來關注學生心靈發(fā)展,用教育情懷和教育自覺來引導學生走向成才之路。
[關鍵詞] 班主任;心理領導力;提升路徑
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最多,而關注學生成長,最重要的是拉近師生心理距離,從心理引領上來提高育人能力。班主任“心理領導力”的培養(yǎng),將成為班主任崗位的重要素養(yǎng),需要從師德、教育、人格、心理等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中,用愛、責任、智慧、情感來澆灌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明確“心理領導力”的內涵,做有教育信念的班主任
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心理領導力”是重要的內容?!靶睦眍I導力”的內涵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管理自己,才能成就學生。班主任要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運用心理學知識、技能、方法,帶領學生走進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自我管理。二是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喚心術”,能夠通過有效喚醒、激勵,融入心理、同理、共情技術,來激活學生的正能量,積極引導學生,發(fā)展學生心智。三是凝聚心靈,增強班級向心力。班主任要善用心靈感化方法,贏得學生的信任,感染并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班主任,跟隨班主任,打造有凝聚力的班級。雅斯貝爾斯提出:“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睂τ诎嘀魅蔚摹靶睦眍I導力”,我們要發(fā)揮教育的喚醒使命,促進學生心靈的自主成長。長期以來,班主任工作都是被動的,要么仿效過去的做法,要么被動地應對問題,使班主任陷入了“理論貧血癥”的窠臼。一線班主任,與學生走得最近,最了解學生,最有實踐經驗,但缺失教育理論。認識到“心理領導力”的重要性,班主任就要學習和運用“心理領導力”,將其融入班級管理中。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要直接說明應該怎么做,而是要“撥動心弦”,用貼心的慰藉,讓學生從語言、真情中被感動,從感動中感悟,從感悟中成長。班主任要強調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以品德養(yǎng)成為貫穿主線,關注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知、情、意、行。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感悟,喚醒學生的成長體驗,才能創(chuàng)新班主任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的心靈成長。
二、以“心理領導力”為指導,推動學生積極心理素養(yǎng)發(fā)展
班主任工作,需要教育智慧。什么是教育智慧?就是要將原理化知識,融入學生積極心理的發(fā)展中,讓學生從教育體驗中獲得激勵。我們常說“一容一姿總關情”,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師要善用心智、心語、心法,去理解和破譯學生的心靈密碼,去主動分析、洞察學生行為背后的心理訴求。很多時候,學生的行為,反映了“抄近路到羅馬”的智慧,班主任就要用情智來走心、來導心,打通師生交流的心靈通道。一方面,我們通過關注學生的心理來了解個體的行為特征,以此來化解學生的群體特征;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強調“心是主人身是客”的道理,要通過心理關注,喚醒學生的心靈自覺,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通常,班主任要能夠踐行積極心理引導方法,用樂觀、向上、開放的思維去面對班級工作,打破學生抑郁、向下、恐懼的負面心理,以理解學生、接受學生、陪伴學生、影響學生的方式來激勵學生、愉悅學生、引領學生。在工作中,要化解自己的消極情緒,要增強改變學生負面情緒的希望,從精細管理、美麗管理、簡潔管理、融洽管理、柔性管理等方面,化他律為自律。
三、突出助人者自助的“喚醒”術,將教育方法藝術化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學生要講究方法,更要突出藝術。擁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班主任,應該能夠統(tǒng)合心靈激勵、情緒喚醒、潛能開法、心智完善等綜合素能,能夠依托心靈教育、技能技巧,來了解學生個體、班集體中的問題,并運用“心理領導力”及技術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身心潛能,實現班級管理目標。很多時候,面對問題學生,班主任一貫做法就是“請家長”,好像只有家長出面,才能化解學生的問題。家長在聽到學生的問題后,往往帶著較大的心理情緒,來處置學生。事實上,這種教育方式并不理智,也不適當。班主任要把握家長的心態(tài)發(fā)展,以詢問的方式提出問題“家長您準備如何教育孩子?”相信這一提問,會讓家長重新關注睿智而富有人文關懷的班主任。班主任可以將恰當的教育方法教給家長,來共同改變學生。
參考文獻:
[1]錢紅雨.引領班主任提升心理領導力[J].江蘇教育,2016(55):31-33.
[2]李季.心理領導力:班主任的核心素養(yǎng)[J].中小學德育,2016(5):13-16.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