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特色主題 今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天博策劃了《智啟津沽——嚴修與天津近代文化教育展覽》,通過展覽講述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南開系列學?!靶8浮眹佬薜墓适拢俅潍@得社會好評。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常說,了解一座城市,就從這座城市的博物館開始。一座城市的歷史和靈魂,就藏在博物館里了。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博物館一直以旁觀者的視角站在那里,記錄著這個城市的發(fā)展,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城市因為博物館的存在而深沉、厚重。
古代的杭州是什么樣子?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的良渚博物院里,似乎可以找到答案。這個“五一”,來到杭州旅游的陳晨在眾多當?shù)氐牟┪镳^里選擇了良渚博物院,盡管從市區(qū)到這里花掉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但是陳晨覺得很值?!傲间疚幕嘟?300年至4300年,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看到那些年代久遠的文物,特別是玉琮、玉鉞、玉璧這些精美玉器,我覺得很震撼?!弊岅惓坑∠笊羁痰模€有博物館中的一句話“1977年冬,考古學家蘇秉琦預見良渚遺址的價值:古代的杭州,就在這里”,“很多家長都是帶著孩子來參觀的,我覺得讓孩子用這樣的方式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是件挺有意義的事情,比在書本上學習來得更直觀。”
杭州并非只有良渚博物院,當人們來到西子湖畔,徜徉在湖光山色間時,一定會被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館所吸引。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分館、浙江省科技館、浙江自然博物館、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歷史博物館、杭州名人紀念館、中國印學博物館,還有其他一系列專題博物館和名人故居,形成了一個環(huán)繞西湖的博物館群落,讓人們在領略美景的同時看到這座城市的不同側面,西湖也因為這些博物館的存在而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蘊。
百余公里之外的蘇州,同樣有一座人氣博物館,被眾多網(wǎng)友形容為“蘇州氣質的完美體現(xiàn)”“抬起相機就是風景”,那就是蘇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雖然不大,卻很有特色。在以園林為代表的蘇州,人們把這座博物館也打造成了一處山水畫式的蘇州園林,和附近的拙政園完美呼應。蘇州博物館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國遺址。博物館的設計者是知名建筑大師貝聿銘,身為蘇州人的貝聿銘親切地稱蘇州博物館為自己的“小女兒”,他將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融入設計中,使得博物館的建筑、色彩、布局、風格都秉承了蘇州古典園林的風貌與精髓。粉墻灰瓦、飛檐翹角,無一不在告訴人們這里是江南;大堂玻璃外的流水潺潺,則提醒著人們這里是水鄉(xiāng);“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創(chuàng)意景觀,又在提醒著人們這是在園林?!斑€沒看到展品,只是走進這里,就已經(jīng)感受到蘇州的美了。”有游客如此說道。
“保存在我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系列文物藏品,可以為中華文明描繪出清晰的文化圖譜,使人們清晰地了解‘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并找到與世界其他文化對話的正確立場和恰當位置?!惫蕦m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段話,來評價博物館對于城市與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的影響,在他看來,博物館通過對一座城市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研究,將城市文化的精華展示出來,并呈現(xiàn)出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脈絡,那些看似遙遠的歷史,其實是今天城市文化發(fā)展的根基。
前段時間,因為修地鐵挖出文物而再次上微博熱搜的西安,是“文物大戶”,更是“博物館大戶”,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半坡遺址博物館……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更因此留下了豐碩的文化遺產,走在古今交映的街道上,首先感受到的是延續(xù)大唐之風的棋盤式格局,想逛完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全市分布著125座各類博物館,從周秦漢唐到紅色記憶到工業(yè)遺產,城市的歷史記憶正在全方位的保護和展示,激發(fā)出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客廳,講述著城市的記憶符號和生活方式?!鄙綎|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從軍認為,博物館所容納的絕非文物那么簡單,而是透過文物看到的城市歷史和生活方式,“也就是當我們看過展覽,脫口而出‘原來那時候的人們是這么生活的啊?!?h3>把殿堂變?yōu)檎n堂
的確,博物館不僅是城市文化的記錄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參與者和推動者。2009年,首座以商幫命名的博物館——寧波幫博物館開館,向世人訴說寧波城市的百年故事。寧波幫是至今仍然活躍在海內外的少數(shù)幾個商幫之一,這個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xiāng)誼為紐帶聯(lián)結而成的商幫群體廣范分布于近70個國家和地區(qū),活躍在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舞臺,是現(xiàn)代商業(yè)文化的寶貴財富?!皩幉◣筒┪镳^就是我們在故鄉(xiāng)的家。”博物館開館時,時任寧波同鄉(xiāng)會理事長的毛葆慶先生深情地表示,寧波幫博物館用自己的方式在寧波民眾與廣大僑胞、海內外人士之間架起了團結友誼的平臺。
近年來,隨著全面免費開放,博物館早已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提高民眾個體文化修養(yǎng)和整體文化素質的積極力量?!傲私庖蛔鞘?,首先應該是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去了解,特別是年輕人,了解自己城市的歷史與文化是非常必要的?!痹谔旖虿┪镳^館長陳卓看來,博物館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特點,讓博物館不僅成為文物的殿堂,也成為孩子們的課堂,成為他們了解中華文化、了解天津歷史的第二課堂。2017年,配合全運會在天津舉辦,天博策劃了《動·境——中華古代體育文物展》,聯(lián)合全國十余家博物館展出了250余件古代體育文物,掀起了一次參觀熱潮,射箭、狩獵、蹴鞠、舞馬、馬球,這些古代體育運動讓孩子們覺得既有趣又漲知識。
今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天博策劃了《智啟津沽——嚴修與天津近代文化教育展覽》,通過展覽講述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南開系列學?!靶8浮眹佬薜墓适拢俅潍@得社會好評?!敖倌昕刺旖?,天津近代的特殊歷史地位,讓其擁有特殊的文化。”陳館長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wǎng)記者,今年,他們還將策劃多個有天津特色、講天津故事的展覽,包括即將展出的紀念甲骨文出土120周年展覽。今年的5·18世界博物館日,天博策劃了一場紅色家書活動,請參與者現(xiàn)場朗讀天津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名人家書,感受其中的力量與親情,比如周恩來、鄧穎超家書等。
“每次展覽,我們都會配套出一本畫冊,舉辦一系列講座,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們來到博物館?!?陳卓館長表示,為了將殿堂變成課堂,天博還設置了青少年互動區(qū),學生們可以在此體驗楊柳青年畫制作;推出了慕課,把藏品故事做成小視頻,講述藏品背后的故事。此外,天博還開設了遠程教育課,和中小學合作,由博物館老師講近代歷史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未來,陳卓希望可以把非遺的內容引進到博物院,比如戲曲、織布、年畫,在博物館的大廳里定期進行動態(tài)展示,“物館可以容納這些,也應該容納這些,鮮活的內容,將使我們對城市的感受更強烈、更生動?!?/p>
“不同于過去靜止不變的機構,如今的博物館正在重新定義自身,變得更具交互性,以觀眾為中心,以社區(qū)為導向,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它們成為了文化中樞,是創(chuàng)意與知識相結合的平臺,觀眾可以共同創(chuàng)造、分享和互動?!苯衲?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中國博協(xié)發(fā)布的海報上,用了這樣一段話來闡述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tǒng)的未來”。這也將成為未來博物館發(fā)展的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