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軍 崔岳文 閆志軍 王玉華
(山東省陽信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濱州 251800)
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屬于臨床醫(yī)學中相對少見的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相對復雜。其中,個別患者容易出現腦出血現象,所以,要能夠對其實施有效科學的針對性治療,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不受到影響[1]。為了進一步探討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合并腦出血患者臨床治療方法和效果,現選擇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合并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文選擇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6例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合并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和女性分別有14例和2例,患者年齡在24~59歲,平均年齡為(31±2.3)歲,所有患者都存在程度不一的顱內高壓癥狀,臨床表現把傲闊癲癇發(fā)作、兩側瞳孔散大以及失語等,患者研究符合倫理學標準。
1.2 方法:對所有患者試試常規(guī)顱腦CT檢查,并對實施顱腦MRI掃描,選擇1.5TMR掃描儀對其進行檢查,選擇仰臥位,并對其實施MRV、T1WI以及T2WI序列掃描,控制矩陣為230×230,采集層數和層厚控制為2和5 mm,控制層間距為30%。其中10例患者接受增強掃描,并選擇Gd-DTPA為增強劑對比劑,并且對其進行肘靜脈注射,實施T1WI橫斷面動態(tài)增強掃描,然后掃描失狀面以及冠狀面,還要對患者進行腰椎穿刺CSF檢查,將其當成輔助檢查手段[2]。
1.3 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針對昏迷合并瞳孔散大的患者要開路血腫清除并配合骨瓣減壓手術,在其術后7 d實施活血化瘀和抗凝治療,其他患者在入院之后對其實施甘露醇以及脫水降壓處理,針對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來盡可能補充血容量,讓其微循環(huán)得到改善,對其進行神經充足營養(yǎng),而且還要對癲癇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3]。
患者接受全身治療期間選擇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藥物對其實施全身抗凝治療,選擇5000 U低分子肝素對患者實施臍周皮下注射,控制頻率為12小時/次,并且檢測患者ATPP時間,對其延長時間進行控制,處在合理的范圍內,持續(xù)3 d;之后對患者實施法華林治療,控制藥物服用比例為3∶2,逐日進行遞減,而且檢測患者凝血酶原時間,更好地將PT時間控制在20~30 s,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來調整法華林藥物劑量[4]。
1.4 療效判定標準:首先,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腰穿壓力逐漸恢復正常,神經功能障礙消失,則判斷為痊愈;其次,患者癥狀得到減輕或者改善,腰穿壓力降低幅度超過40 mm Hg,則判斷為好轉;最后,患者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或者加劇,腰穿壓力未出現顯著改善,則判斷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患者相關資料和數據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統(tǒng)計學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例患者在腦脊髓液檢查中表明腰穿壓力逐漸提升,很多患者蛋白質水平正常,并且在MRI和CT檢查中能夠發(fā)現明顯病變,患者經過系統(tǒng)的治療之后產生顯著的效果,其中治療有效率為87.5%(14/16);患者治療前后差異較為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效果分析表
根據相關研究來分析,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原因相對復雜,致病因素也較多,很多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都能夠明確各種危險因素,包括內分泌紊亂、腦外傷以及產褥等。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不難發(fā)現,腦靜脈竇血栓的形成合并腦出血發(fā)生率相對較低,將近10%,主要是因為患者腦部出現靜脈血栓之后,導致腦靜脈回流減緩,從而誘發(fā)血液黏滯性增加,局部誘發(fā)血液瘀滯現象,從而增加腦皮質小靜脈壓,讓靜脈破裂出血。因為這種患者臨床表現特異性相對較低,醫(yī)師缺乏相應的認識,從而增大了漏診和誤診的概率,導致患者耽誤最佳治療時機[5]。
CT檢查作為臨床醫(yī)學中常用的一種靜脈竇血栓形成初步評估方法,通過頭顱CT檢查能夠更好地對患者腦靜脈出血進行反應,尤其是動脈梗死出血、靜脈出血性梗死患者來說,接受CT檢查結果大都是血腫邊緣相對模糊,存在斑片狀出血的現象,很多患者血腫周邊都存在一定的低密度灶,本次研究發(fā)現患者大都為靜脈出血性梗死,其接受的CT檢查和上述論證結果也較為相似。
患者接受MRI檢查結果大都表現硬腦膜竇內存在異常信號和流空信號,因為發(fā)病時間不同,所以,靜脈竇內血栓信號類型存在差異[6]。目前針對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合并腦出血患者臨床癥狀缺乏統(tǒng)一標準的治療,抗凝治療被應用的較為廣泛,尤其是針對合并腦出血患者來說,抗凝治療依然是首選的方案。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若患者存在范圍較大的多灶性出血梗死現象,因為其急性高顱內血壓現象導致腦疝患者可能會出現死亡,所以,臨床治療期間要能夠首先對患者進行顱壓處理,脫水藥物難以緩解其高顱內壓癥狀時,則需要選擇外科手術治療,針對非重要功能區(qū)淺表血腫而言,對其實施骨瓣減壓術聯合血腫清除;針對范圍較大的血腫患者而言,則可以通過實施開路血腫清除聯合去骨瓣減壓手術。
綜上所述,靜脈竇血栓形成合并腦出血臨床治療工程中主要是通過有效方式來降低患者顱壓,少數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治療,并且及早接受診斷,有利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