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徐浩, 范玉文
嬰幼兒喘息性疾病為有喘息癥狀的呼吸道綜合征,包含多種呼吸道相關疾病,主要為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肺炎及喘息性支氣管炎等[1]。目前,嬰幼兒喘息性疾病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升高,該病會對喘息患兒自身呼吸系統(tǒng)與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產生影響,以后會出現(xiàn)持續(xù)喘息或反復喘息,給患兒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2]。反復喘息已成為目前全球范圍內導致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損害的主要原因[3]。反復喘息本身在給衛(wèi)生系統(tǒng)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降低了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4]。近年來,脂溶性維生素A與小兒喘息性疾病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學者們的研究熱點,維生素A在免疫及肺部發(fā)育方面起調節(jié)作用,維生素A缺乏可能是小兒喘息及哮喘的危險因素[5],且血清維生素A水平與喘息的嚴重程度也有一定的關聯(lián)[6]。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嬰幼兒喘息性疾病與維生素A之間的關系,為患兒診療提供一些借鑒。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收治的嬰幼兒喘息性疾病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為觀察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6.6±9.3)個月,其中0~1歲45例,>1~3歲55例;毛細支氣管炎28例,喘息性支氣管炎38例,喘息性支氣管肺炎34例;同期選擇本院兒童保健門診健康體檢的嬰幼兒1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6.7±9.1)個月,其中0~1歲50例,1~3歲50例。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兒童喘息性疾病的診斷標準[7]。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喘息性疾病的診斷標準;(2)年齡0~3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患呼吸道異物、先天性心臟病、喉軟化及縱隔異物導致嬰幼兒喘息者;(2)近3個月有手術史者;(3)入組近3個月內應用免疫抑制劑藥物。
1.5 血清維生素A的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晨起空腹狀態(tài),取肘部靜脈血2 mL,放置在0~4 ℃冷藏避光環(huán)境下,并且采血后24 h內離心處理得到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維生素A水平。血清維生素A 0.3~0.7 mg/L為正常,血清維生素A<0.3 mg/L為缺乏[8]。
1.6 治療方案 所有喘息患兒均按照患兒情況給予基礎治療,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口服維生素A制劑2 000 IU/d,每日1次,連用1個月,每個月復查維生素A,直到維生素A正常后停止藥物治療,指導調整飲食結構,如予患兒提供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或含多胡蘿卜素的深色蔬菜和水果等[7]。
1.7 觀察指標 隨訪記錄3、6、12個月觀察組患兒血清維生素A及相應維生素水平下的喘息發(fā)作次數(shù)。
2.1 兩組兒童血清維生素A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血清維生素A水平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44.721,P<0.05。
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維生素A缺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兒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兒童不同年齡段血清維生素A水平的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不同年齡段血清維生素A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t=-3.786,-4.316,P<0.05。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各年齡段維生素A水平顯著低于同年齡段對照組兒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血清維生素A水平與喘息性疾病患兒的喘息次數(shù)的關系 隨訪3、6、12個月時血清維生素A的水平與喘息性疾病患兒的喘息發(fā)作次數(shù)之間存在負相關(P<0.05),血清維生素A水平越低,喘息性疾病患兒的喘息發(fā)作次數(shù)越多。見表3。
表3 隨訪3、6、12個月血清維生素A水平與喘息性疾病患兒的喘息次數(shù)的關系
2.4 隨訪3、6、12個月時喘息性疾病患兒維生素A缺乏與正常的喘息次數(shù)比較 隨訪過程中,隨訪3個月時失訪6例,6個月時失訪2例,12個月時失訪2例,共失訪10例,且均為維生素A缺乏患兒,隨訪率為90%。隨訪3、6、12個月時,喘息性疾病患兒維生素A正常與缺乏喘息次數(shù)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喘息性疾病合并維生素A缺乏的患兒血清維生素A糾正后,喘息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見表4。
表4 隨訪3、6、12個月時喘息性疾病患兒維生素A缺乏與正常的喘息次數(shù)比較[n(%)]
嬰幼兒喘息與一般兒童哮喘相比,臨床表現(xiàn)多不典型,容易被誤診或漏診,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喘息反復發(fā)作。小兒喘息的病因較為復雜,目前一些文獻報道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主要有: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過敏史、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母孕營養(yǎng)因素等[9-10]。其主要發(fā)病機制是由病原體通過呼吸道炎癥引起,感染擴散到氣管中,引起氣管黏膜充血和水腫,以及氣管壁肌肉痙攣,管腔狹窄,導致喘息。據(jù)報道,呼吸道感染是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反復發(fā)生喘息最常見的因素[11]。盡管患兒大部分在6歲前停止喘息,但仍有33%患兒喘息反復發(fā)作最終進展為哮喘[12]。而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降低了兒童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經濟負擔,為防治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及避免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生,對幼兒喘息性支氣管炎早期正確認識及治療非常重要。
維生素A對維持正常視覺功能及細胞功能如生長、上皮完整性、免疫及再生等均是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13-14]。維生素A不足或缺乏時,可擾亂正常的肺部生理,導致肺部結構發(fā)生改變[15],也可出現(xiàn)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分泌型IgA抗體分泌下降,其黏膜保護作用減弱[16]。而且,維生素A通過糖皮質激素誘導的亮氨酸拉鏈蛋白的表達下調和激活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信號來改善糖皮質激素治療哮喘的效果[17]。曹海艷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A對肺組織的發(fā)育有重要影響,維生素A缺乏會導致肺泡表面積減小,肺泡隔增厚,導致肺發(fā)育不良。當維生素A缺乏時,上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將加速,上皮細胞的厚度將增加,表皮層將出現(xiàn)干燥或萎縮等變化,從而降低呼吸道黏膜的致密性,進而降低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導致對外界的抗感染能力下降[19-20]。維生素A及其代謝物對兒童免疫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響,包括對T細胞、B細胞、抗原呈遞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均有一定作用;并且對輔助T細胞和B細胞發(fā)育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與T細胞控制的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的保護和促進作用[21]。故當維生素A缺乏時,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小兒發(fā)生病原體感染的概率增加[22]。所以,考慮適宜的補充血清維生素A對喘息性疾病患兒喘息發(fā)作有保護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見喘息性疾病嬰幼兒維生素A缺乏較明顯,該組兒童維生素A水平在正常范圍的僅占32%,明顯低于同齡健康兒童的79%,而且年齡越小缺乏程度越重,上述檢查結果與臨床發(fā)現(xiàn)觀察組兒童易反復呼吸道感染相符,提示常見喘息性疾病嬰幼兒應該常規(guī)檢測血清維生素A水平,出現(xiàn)維生素A缺乏或降低時應盡早給予維生素A治療,或許能縮短病程,降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概率。研究結果中對照組兒童維生素A水平在正常范圍的僅占79%,低于正常值的兒童約有21%,說明嬰幼兒在補充維生素D時應該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A,年齡越小的嬰幼兒更需要補充維生素A,另外,對出現(xiàn)維生素A水平降低的兒童一定要定期追蹤隨訪,觀察與維生素A水平正常的兒童相比,維生素A缺乏的正常兒童是否更容易出現(xiàn)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維生素A水平與喘息性疾病患兒的喘息次數(shù)呈負相關,血清維生素A水平越低,患兒的喘息發(fā)作次數(shù)越多,越容易導致喘息。隨訪3、6、12個月時,隨著患兒血清維生素A逐漸增加至正常,患兒的喘息次數(shù)均減少。喘息性疾病合并維生素A缺乏的患者血清維生素A糾正后,喘息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原因可能當維生素A缺乏時,分泌型IgA減少,因分泌型IgA是呼吸道局部抗體,它可以防御呼吸道病原體的入侵,所以增加了病原體入侵的機會[16]。當維生素A缺乏時,氣道上皮完整性破壞,抗氧化能力及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失衡,在外界因素例如病原體感染時,促進氣道氣流受阻,導致喘息。而嬰幼兒喘息性疾病主要是病原體感染所致,因此,維生素A與嬰幼兒喘息性疾病具有密切關系,適當血清維生素A水平可以防止嬰幼兒喘息性疾病患兒的喘息反復發(fā)作。
綜上所述,維生素A與嬰幼兒常見喘息性疾病關系密切,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可以對喘息性疾病的患兒早期檢測血清維生素A的水平,早期給予干預措施,防止喘息反復發(fā)作進展為哮喘,但是本研究為單一中心的研究,樣本量略少,還需要更大樣本的流行病學多中心研究,且隨訪時間短,僅為1年,因此,我們更需進一步完善長期、連續(xù)的跟蹤隨訪,以便及早進行干預與康復治療,提高此群體的遠期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