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韻
【摘 要】威廉沙士比亞被稱作“英國民族詩人”,也被普遍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數(shù)量龐大,他的多部佳作無數(shù)次以書本、舞臺劇和電影等方式呈現(xiàn)。莎士比亞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當時的社會生活,題材通俗卻能打動人心,本文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例,淺析其充滿魅力的隱性特色。
【關鍵詞】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特色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027-03
一、莎翁情迷意大利
1585年到1592年這七年,莎士比亞的行蹤至今成謎,不過對于多才多藝的莎士比亞來說,他作為劇作家的光輝職業(yè)生涯已經(jīng)綻放光彩。莎士比亞近三分之一的戲劇作品以意大利為背景展開,他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和劇作家,顯然不會用無意義的沖動寫下戲劇,可見他為意大利所著迷。意大利當時是西方世界公認的文化中心,英國也被意大利所迷住。
16世紀英國文壇巨匠莎士比亞的劇作被公認是英語文學的瑰寶。1562年的亞瑟布魯克的長詩“羅梅烏斯與朱麗葉的悲劇歷史”是最直接使用的一個版本。這個故事的主角叫艾來娜和杰拉爾多,他們都出身高貴。這兩個家族的關系友好,兩人青梅竹馬,友情慢慢演變成愛情。由于害怕家族的規(guī)劃不同而禁止他們在一起,在乳母的幫助下他倆瞞著雙方父母秘密結婚。當杰拉爾多的父親派他去東方協(xié)助家族生意時艾來娜的父親逼其女兒與一位貴族結婚。由于極度的焦慮與痛苦,艾來娜陷入昏迷,眾人以為她已去世,將其安葬在圣彼德羅·迪·卡斯泰羅教堂。杰拉爾多正好就在那一天回家,他告知了大家這個秘密的婚姻。當他在妻子的身旁哭泣時,他的親吻使艾來娜蘇醒過來。但是與莎劇結尾不一樣,這對威尼斯情人在家族的祝福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二、人世間的情愛才是主題
《羅密歐與朱麗葉》總能輕易博得年輕人的喜愛。它不斷傳達著愛的本質(zhì):一種永恒的可能,每個新生希望的視線,一個令人敬慕之物?!耙灰婄娗椤彼坪跏敲赖?,人世間的“愛”就是這部作品的主題?!读_密歐與朱麗葉》是對愛最簡潔的描繪,也是愛與命運的殘酷比照。從歐洲基督教的歷史來看,正統(tǒng)的立場是貶低愛欲的。在浪漫派詩人的筆下,悲劇的故事只談愛。嚴肅的古代詩人的悲劇不談情說愛,理性要凌駕于情感之上才是王道。莎士比亞的悲劇中有三部是關于情侶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和《特洛伊羅絲與克瑞西達》,這都由情侶雙方的名字作為作品名,或許這表明戲劇悲劇的命運是由他們演繹的。嚴肅的古代詩人把愛降低為喜劇,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社會教化,避免使民眾追求虛無縹緲的愛情;二是思想的認知,或許愛在某種意義上是欺騙和束縛,是不理性的,是不智慧的,愛是沖動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對完美意義上的情侶,按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高富帥和白富美的結合,是男性和女性幻想的身份架構。人們會渴望自我無法企及的完美,這種完美的定義取決于我們的構想能力。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相遇前,文中一小段已經(jīng)告訴大家,羅密歐已經(jīng)對羅薩琳萌生了愛意?!俺吵臭[鬧的相愛,親親熱熱的怨恨,無中生有的一切,沉重的輕浮,嚴肅的狂妄,整齊的混亂,鉛鑄的羽毛,光明的煙霧,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遠覺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到愛情正是這么一種東西?!贝藭r的羅密歐還是飽受愛情折磨的年輕人,嘆息與眼淚是他的呻吟。然而羅密歐第一次看見朱麗葉時又被朱麗葉的美貌給迷住,轉(zhuǎn)瞬間又陷入愛情了。
地中海附近每天沐浴著陽光的意大利男人個個都舌燦蓮花。16歲的意大利人羅密歐對朱麗葉的愛溢于言表,簡直開創(chuàng)了贊譽他人的新高度?!鞍。鹁孢h不及她明亮!”緊接著又把她比作太陽:“輕聲!那邊窗子里亮起來的是什么光?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羅密歐露骨而猛烈的追求,突如其來的愛情讓朱麗葉招架不住。
男人的愛情如龍卷風一樣襲來,帶著毀滅性的的破壞。盡管羅密歐全身心投入到第二次戀愛中,但他內(nèi)心深處確實存在著某種懷疑,這種懷疑在他譏諷的話鋒中流露出來,也許再次而來的愛情在男性身上比第一次更為猛烈。而對于女性,她們在初戀時便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力量,如果第一次受到挫折,怕是很難承受兩次感情上的震撼。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時間跨度約莫4天出頭。在這短短的4天里,朱麗葉的心智迅速成長,從懵懂少女進入炙熱的戀愛再到死亡,體驗了愛情的甜、思戀的苦、命運的恨。古典戲劇的愛情模式往往是一見傾心,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代表。第一次舞會相識,一見鐘情;第二次夜會露臺,許下誓言;第三次教堂相見,秘密成婚;第四次新婚閨房,悲喜兩重;第五次墓穴殉情,生死相隨。
兩人在舞會上一見鐘情,雖然兩個家族有著宿仇,但是還有什么比愛更重要呢?兩人遇到了各種阻力,身份阻礙——兩家世仇;道德阻礙——朱麗葉表哥被羅密歐所殺;距離阻礙——羅密歐因殺人被放逐;婚姻阻礙——朱麗葉被逼婚,朱麗葉假死,羅密歐為其殉情,羅密歐真死,朱麗葉也自殺了。
朱麗葉認識羅密歐的時間并不長,甚至可以說是閃戀、閃婚。她對羅密歐的愛也是突如其來、盲目而極端的。他們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結婚、自殺都是絕決而極端的。當戀情受到阻礙,反而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升溫。當人們知道外界的阻礙是巨大的,只有加深內(nèi)在的情感漣漪以突破外界的重圍。并且在這種情感活動中,人們會把共同對抗阻力的情緒轉(zhuǎn)化成愛情力量的偉大勝利。但是這種感情很沖動、不穩(wěn)定。這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在愛情面前人們是越挫越勇。
羅密歐與朱麗葉身上體現(xiàn)出一種高度的“生命自覺性”,就像羅密歐所言,“愛能做的,愛就敢做。”在莎士比亞筆下人物的情感表達非常直接,他們所有人的愛恨情仇以及世間的一切情感都非常極致。德國詩人海涅曾說道:“朱麗葉第一次愛,她全身心地充滿活力地愛著。她14歲,這個年齡在意大利相當于歐洲北方的17歲。天上人間的書本都沒有教過她什么是愛;太陽把這個告訴了她,月亮又再告訴了她。她的愛是健康的,真切的。姑娘身上充滿了健康和真切。而這是多么動人啊!”
三、二元對立的表現(xiàn)手法
在當時,女性必須服從自己的丈夫和父親并不奇怪。朱麗葉的父親認為愛情是服從和義務。因此,朱麗葉的婚姻是由父母選擇。朱麗葉的意見不是如此重要,即便朱麗葉母親的意見也沒有分量。那么朱麗葉的死亡更多源于這個家庭或者說社會的雙重影響,家長的權威或是專制導致了矛盾。家庭,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愛欲的必然結合,但同時有著反愛欲特性。無論中西古今,在大家庭中,兩性結合是為了財產(chǎn)、地位、種族、宗教和政治需求的互惠。羅密歐與朱麗葉代表著愛的自然權利。他們也不知禮節(jié)的束縛,有著天然的世界主義。對美的事物的追求超越了忠孝、禮節(jié)的束縛。朱麗葉在得知堂兄提博爾特(代表著家庭的人)被羅密歐所殺,也僅僅是一瞬間的猶豫,便立馬恢復了愛的信念,甚至更瘋狂。如果不是有“愛”這樣一個因素,其他任何形式對家庭的背棄是讓人不可原諒的。這個愛是從對原生家庭的忠貞轉(zhuǎn)移到對自己小家庭的維護上。
羅密歐原來一心且瘋狂地愛著羅瑟琳,但就那么一瞬間他就愛上了朱麗葉。他的愛具有隨機性,正如他的死亡一樣。他愛的不過是愛情,愛情就是他的信仰。當他沒有因為愛情頭腦發(fā)熱、智商堪憂時,他是聰明而果敢的。他雖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美德,但他有邁丘西奧和班伏里奧作為朋友,性情慷慨,為了朱麗葉而自殺,這些儼然也就成了美德。他能輕易戰(zhàn)勝提博爾特,證明他是個善戰(zhàn)的人,但是他的惡也來自于此。羅密歐本身具有天然矛盾性。朱麗葉沒有這樣的矛盾性,她的美麗保證了她的美德。她在愛情中受的苦遠大于羅密歐,羅密歐有著朋友的陪伴,他的家庭也沒有急迫介入。但是對朱麗葉來說,勞倫斯神父并非她的親人,奶媽也并不可靠。她還得忍受愛人的殺兄之仇和家庭的震怒。她必須要假死逃避這一切,再獨自從陰森的墳墓中醒來。
從故事設置上來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本身就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他們有一個難以沖破的障礙,愛情也在此萌芽、成長乃至凋落。一個是家族仇恨,另一個是命運的造化弄人。莎士比亞靈活地運用了二元對立法來展示羅密歐和朱麗葉的矛盾心理,體現(xiàn)舊觀念和新秩序、封建禮教和資產(chǎn)階級新思想之間的矛盾沖突,創(chuàng)造了戲劇效果。愛情-仇恨、浪漫-現(xiàn)實、情感-理性,這些二元對立的因素形成了完全相對的效果。愛情、浪漫、情感是有溫度的,迸發(fā)出生命力;仇恨、現(xiàn)實、理性則是冷酷的,消解萬物的生命力。
盡管《羅密歐與朱麗葉》被認為是一出悲劇,但是戲劇中也有很多的喜劇色彩。人物語言上的“喜”,人物命運上的“悲”,其實這也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效果。二元對立是一種理想化的表達,也是一種浪漫的表達,更是一種人文主義的表達。人文主義者美好的愛情理想得到升華,使人類從蒙昧到文明又進了一步,使個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訴求得到了張揚。
《羅密歐與朱麗葉》里兩大家族水火不容的世仇,非常極端而全面,上至家族元老,下至侍從仆人,他們的個性非常鮮明,并且體現(xiàn)出了極致的人物情感。所以羅密歐與朱麗葉選擇了極端,生的對立是死,如果不能生便只能選擇死亡。
四、充滿情色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開頭幾幕是多么露骨,底層男性粗言穢語在意淫女性。第一場戲就開門見山展現(xiàn)了底層男性的道德圖景,這些仆從們私底下吹牛皮還捎帶著性器官。
桑普森:我見了他們家里的狗子,就會站住不動;只要是蒙太古家的,不管男女,我都要占據(jù)墻根,把他們推到戒心的陰溝去。
葛雷古利:哈,那你可就成了不中用的家伙,不中用的家伙才縮到墻根呢!
桑普森:正是,女人不中用,所以總是被逼得靠了墻。正好,我就把蒙太古家的男人從墻根拉出來揍,把女人頂?shù)綁Ω妗?/p>
葛雷古利:吵架是兩家主仆男人們的事,與她們女人有什么相干?
桑普森:那我不管,我要做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一面跟男人們打架,一面對娘們也不留情面,我要割掉他們的頭。
葛雷古利:割掉娘們的頭?
桑普森:對了,娘們的頭,哪一頭就由你琢磨了。
同樣在第一幕第三場,奶媽把自己丈夫的笑話跟朱麗葉說了好幾次。她丈夫說:“朱麗葉小的時候臉朝地趴著,將來到了懂事的年紀,就該背貼地躺著了?!蹦虌屌c凱普萊特夫人形成強烈的對比。底層人是一種粗鄙的圖景,他們的行為可能會被貴族家族所接受,但甚少有貴族去效仿。顯然莎士比亞認為高貴的愛情會在粗俗的世界中夭折,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是百毒不侵的。
邁丘西奧大部分的臺詞都是葷段子,大量的性暗示,迫使我們?nèi)セ孟搿叟c情色有關,二者都植根于愛欲,是人的生理欲望。朱麗葉在認識羅密歐之前跟情色無關,她單純干凈得就像個小白兔一樣。但是隨著愛情的到來,朱麗葉是有情欲的,她早早地便跟羅密歐入洞房了。羅密歐只在跟男性友人的私下交談中才流露出情色的意味。
為什么莎士比亞的戲劇需要這種消遣性:這也是其他文人不具備的特色——雅俗共賞。在當時,莎士比亞的作品更多是在市井街頭表演,需要得到普羅大眾的喜歡。情色把愛的超然變成了對身體或者生理欲望的追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愛欲是無罪的,愛欲也反映了人性本身的分裂。愛應該是這樣的,但實際上我們又會去嘲笑?!罢勄檎f愛”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色與愛是兩個相反的體系,情色在科學時代中變得笨拙。需要像莎士比亞學習的是他充滿想象力的情色,莎士比亞關于性或情色的話語不像隨便的情色和科學術語下的性沒有愛欲。在羅密歐與朱麗葉身上,肉欲之美是可以稱頌的。
世上存有大量古希臘和羅馬優(yōu)秀的戲劇,但又有幾部能流傳在各個國家不同時代?研究莎士比亞的作品已成一門學問,有些學者付諸畢生心血鉆研其充滿傳奇的一生。莎士比亞之所以杰出,就是抓住了人類靈魂最精粹的情感,以戲劇的張力綻放給世人看。在這個作品中,莎士比亞描述了一個真實的社會里,一段青春浪漫純真的愛情,卻被造化弄人的命運寥寥結束。羅密歐與朱麗葉如果真的結婚生子,那世上就不會有那么凄美的愛情故事了,有缺憾的愛,才會特別動人。
參考文獻:
[1][英]安·塞·布雷德利.莎士比亞悲劇[M].張國強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
[2]唐桂芬.評析《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劇情懷[J].芒種,2014.
[3]郭愛麗.掙脫人與社會之枷鎖——《羅密歐與朱麗葉》人文主義新視角[J].文學評論,2009.
[4]陸谷孫.莎士比亞研究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M].朱生豪譯.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6]張沖.莎士比亞專題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方平.歐美文學研究十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8]朱徐瑞.論莎士比亞悲劇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基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分析視角[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
[9]斯珀津.在莎士比亞悲劇的意象里所見到的主導性的主題[A].莎士比亞評論匯編(下)[C].楊同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10]李偉民.中國語境: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闡釋策略[J].西北大學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