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敬萱
摘 要: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經(jīng)濟一體化趨勢的形成,國家之間的貨物運輸越來越普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際貿(mào)易運輸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同時,可保利益原則在當前的經(jīng)濟形勢下也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和長足的進步。可保利益原則素有“保險秩序的基石”這一美稱,在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中,可保利益原則具有其特殊的適用范圍。對可保利益原則在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運用進行條件分析,能夠有效分清保險人的責任,并確定相應的賠償范圍和適用的賠償程度。本文對可保利益原則做了簡單的介紹,并分析了可保利益原則在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中應用存在的問題,并深入探究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可保利益原則;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問題;運用
一、可保利益原則概述
可保利益原則,就是指投保人在進行目標保障時,所保障物必須具有法律所承認的經(jīng)濟價值。從財產(chǎn)保險角度來說,投保財產(chǎn)標能夠使得投保人在遇到意外事故時造成其經(jīng)濟損失;從人身保險角度來說,投保人身標會在投保人遭受事故致其勞動能力喪失后對保險人帶來經(jīng)濟困難。也就是說,當保險標遭受事故會使得投保人產(chǎn)生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在進行續(xù)交保費時,假若客戶在預定繳費日期由于資金周轉問題導致其沒有及時繳費,保險公司會給予其一定的寬限讓其進行補交,并不會立刻進行保險合同的解約。當前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寬限期通常為60天,起始日期則為保險公司代理人催告時算起。在寬限期內(nèi),當投保人沒有及時繳納二期費用時,之前簽訂的保險合同仍然是有效的,當投保人在寬限期內(nèi)出現(xiàn)保險負責范圍內(nèi)的事故時,保險公司仍需要進行相應的保險賠付。另外,在寬限期內(nèi)任一時期進行保險費補交,保險公司是不計利息的。
二、可保利益原則在國際貨物運輸中的作用
(一)可以防止變保險合同為賭博性合同
保險與賭博不同,區(qū)分賭博合同和正規(guī)保險合同的界限就在于保險企業(yè)對投保人的投標是否具有可保利益,倘若投保人在沒有可保利益的前期下進行保險合同簽訂,這種保險就可以看作是具有賭博性質(zhì)的保險。倘若保險法不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制裁,那么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借助保險標損失來收斂錢財,這與保險的初衷是相違背的。通過可保利益原則的確定,在進行保險合同簽署時明確要求投保人必須對保險標具有可保性,從而規(guī)范了保險市場的發(fā)展,避免保險合同向賭博合同的轉變。
(二)可以防止被保險人的道德危險
道德危險,就是指投保人為了獲取巨額保險收入而故意進行一些不當行為,造成保險標損失的擴大。如果保險法不對這種行為進行約束限制,投保人的道德危險現(xiàn)象就會越來越嚴重,不僅造成保險行業(yè)的損失,還會造成道德標準的下降,嚴重影響社會秩序以及社會經(jīng)濟的正常發(fā)展。在發(fā)生保險事故對投保人進行賠付時,將投保人對保險標具有相關的利害關系作為前期,能夠有效遏制這種現(xiàn)象。
(三)可以限制保險補償?shù)某潭?/p>
投保人參加保險后,當發(fā)生保險標受損的情況時,保險公司需要嚴格遵循發(fā)生損失時投保人對保險標所具有的利害關系和經(jīng)濟效益進行賠付,也就是說,投保人在發(fā)生保險事故后所能拿到的賠付金額不能超過他對保險標所具有利益關系的金額,否則投保人就違背了保險經(jīng)濟補償?shù)哪康?,同時還會造成投保人道德危險的顯著提升,因此可保利益是保險賠付的最高限度。
三、可保利益原則在國際貨物運輸中的應用簡析
在進行貨物航海運輸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海上貨物具有擁有權的人是具備海上貨物的保險利益的,但是買方在得到貨物之前是否具有這些貨物的保險利益,這是當前討論較為激烈的話題。一般來說,在進行國際貨物海上運輸時,貨物所有權的轉移與貨物風險的轉移是存在時間差異的。通常情況下,貨物風險的轉移是先于貨物所有權的轉移的,因此在貨物風險發(fā)生轉移而貨物所有權還未發(fā)生轉移時,由于承擔貨物運輸損壞風險的一方同樣具有保險利益,因此當貨物風險轉移后,買方也同時具備了貨物的保險利益。
在進行國際貨物航海運輸時,買賣雙方所簽署協(xié)議中的術語直接關系著雙方在貨物海上運輸過程中的風險具體轉移時間,同時由于風險的轉移時間與貨物保險利益的轉移時間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進行合同簽署時,需要切實注重國際貿(mào)易術語的具體選擇。
(一)E組
E組,就是指在商品的生產(chǎn)地以及存放地進行交貨的相關條件。在這種條件下,賣方只要將買方要求的貨物放在合同規(guī)定地點,便算完成了交貨任務,貨物所承擔的風險也順勢轉移給了買方。在貨物裝上運輸工具以及整個海洋運輸過程中,買方都承擔了貨物運輸?shù)娘L險,同樣的,買方也具有了貨物的保險利益。
(二)F組
F組主要包括貨交承運人、裝運港船邊交貨以及裝運港船上交貨。當買賣雙方合同采用了FCA術語時,賣方需要自費將貨物交付給買方指定位置的中間人,在將貨物交付給承運人之后,賣方便不再承擔貨物風險,也不再享有貨物保險利益。也就是說,在應用F組術語時,買賣雙方對貨物運輸?shù)娘L險轉移是以承運人作為分界點的。在將貨物交付給承運人之前,買家承擔著貨物損壞的風險和貨物的保險利益,而當貨物被交付予承運人之后,貨物的風險以及保險利益則轉移到了賣家身上。采用FAS術語進行交貨時,買賣雙方的貨運風險以及保險利益劃分則以船邊交貨進行劃分。在船邊交貨之前,買方需要負責貨物的安全,且擁有貨物的保險利益,在實現(xiàn)交貨之后,買家則需要自行承擔貨物轉運至目的地的費用以及貨物風險,并開始享有貨物的保險利益。在應用FOB進行交貨時,買賣雙方所承擔的貨物風險是以船舷作為界限進行劃分的,在貨物被完全裝上船之前貨物的保管風險乃至貨物裝船時跌落碼頭所造成的損失均由賣方來承擔,因此在貨物完全裝上船之前貨物的保險利益由賣方享有,而當貨物完全裝上船之后,貨物的風險以及保險利益則轉移到了買方身上。
(三)C組
C組術語包括成本加運費、成本加運費和保險費、運費付至指定地點、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地點。與F組不同的是,C組屬于盡管也是裝運合同的一種,但是貨物的裝運費用主要是由賣方所承擔的。采用CFR術語時,在貨物裝入船之前,其風險由賣方承擔,同樣賣方也想有保險利益,在完成貨物裝船后,賣方需要承擔運費,貨物的風險和其他費用則需要買方來承擔。而采用CPT術語時,貨物風險以及保險利益的轉移是以貨交承運人來進行界定的。在進行貨物的交接過程中,賣方需要承接運費,但是不必負責貨物的保險費。而在應用CIF和CIP術語時,賣方需要分別多承擔貨物的保險費和運費。
(四)D組
D組術語包括目的港船上交貨、完稅后交貨以及指定目的地交貨。應用D組術語簽訂的貨運合同屬于“到貨合同”,詳細來說,就是賣方需要將貨物運到合同約定的地點,在將貨物運送到約定地點前,貨物的風險和一切費用都需要賣方獨自承擔。因此,在D組術語使用時,賣方也在貨物到達目的地之前享有保險利益,在保險標受到損失時可以獲得相應的賠付。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并進行貨物交付后,買方才需要承擔貨物的風險并享有保險利益。
四、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中可保利益原則應用的缺陷
(一)可保利益所屬人員不明確
我國的《保險法》指出,可保利益應當只屬于投保人,投保人在保險合同簽署以及保險合同實施期間均具有對保險標的可保利益。通過這種規(guī)定,有效規(guī)避了投保人借助保險進行賭博的情況,避免社會道德水平低下。但是在簽訂保險合同后,保險合同所負責的利益是屬于被保險人的,因此在發(fā)生保險事故后,有權利領取保險賠付金的是被保險人而非投保人。
(二)可保利益的時長
在進行國際貨物運輸時,其所簽訂的保險具有典型的補償性保險特點。在CIF、CIP條件下所簽署的保險,被保險人在取得貨物之前均不具有保險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倘若一味地要求可保利益反倒會影響保險活動的正常開展。
五、完善我國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中可保利益原則的建議
(一)明確可保利益的主體
明確可保利益的主體,需要通過可保利益原則的目的和其對合同的影響力來決定。投保人并不會天生被要求具有可保利益,而是當其在成為保險受益人的情況下為避免其道德危險的提升,才要求其具有可保利益。
對國際貨物運輸來說,E組、F組以及C組的CFR、CPT術語下,買方會為了保障自身利益進行投保,買方成為了貨物的投保人,這種情況下的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保險受益人為同一人,因此要求投保人具有可保利益;在D組條件下,賣方為保障自身利益進行投保,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保險受益人均為賣方,三者身份重合,因此這時也需要投保人具有可保利益;而在CIP、CIF條件下,投保人為賣方,而保險受益人和被保險人均為買方,賣方投保并不存在借助保險漏洞進行獲益的可能,因此不必要強制要求其具有可保利益,可保利益的主體應當為買方。
(二)明確可保利益的時效
當前,我國的《保險法》并未明確規(guī)定“投保人具有保險利益”的時間限制,這對于保險利益原則在保險合同影響力是不利的,一般來說,保險合同是一種持續(xù)性合同,因此可保利益實際就是投保人與保險標的利害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法律作為支持和基礎?,F(xiàn)階段,對于投保人和保險標之間利害關系的確定主要是參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1996年海上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的。
《1996年海上保險法》第6條明確規(guī)定以下兩點:
第一,當被保險人在進行投保時對保險標不存在利害關系,也不具有可保利益,但是在保險標出現(xiàn)保險事故或者受損時,被保險人需要對保險標具有相應的可保利益;當簽署保險合同的過程中加入“貨物損失與否”條款,那么被保險人盡管在保險標出現(xiàn)損失后才獲得可保利益,被保險人仍然可以申請賠償。
第二,當保險標出現(xiàn)損壞后被保險人仍不具有可保利益,那么被保險人在獲取保險標損壞這一信息后無法通過任何手段獲取保險賠付。
以上的規(guī)定有效完善了傳統(tǒng)貨物海洋運輸保險條例的缺陷,并切實考慮了保險業(yè)務的實踐情況,明確了可保利益原則的時間和所有人,對于我國《保險法》以及《海商法》的完整增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有必要對我國的《保險法》進行修改增訂,將可保利益時間進行明確規(guī)定,這樣倘若出現(xiàn)貨物海上運輸受損時,需承擔貨物風險以及享有貨物保險利益的人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被確定,同時在完成人員確定后還能夠判斷其所具有的可保利益是否有效。
結語
綜合全文,在進行國際貨物海洋運輸時,可保利益原則的所有人和可保利益的時效是可保利益原則在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國際貿(mào)易術語進行分析,能夠明確在進行貨物運輸具體階段需要承擔貨物風險以及享有貨物經(jīng)濟利益的人,從而對我國現(xiàn)有的《保險法》進行增訂,使得我國國際貨物海洋運輸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鄭? 昌.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之保險利益原則研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03):38-39.
[2] 郭肖男.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利益原則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18(11):50-52.
[3] 張寶玲.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課程中保險利益原則教學方法探討[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8,37(20):159-160.
[4] 聶志強.淺談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代位求償權與可保利益[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18(01):27+30.
[5] 帥? 靈. 試論保險利益原則在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運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7.
[6] 龐利華,張? 科,劉燕寧.淺析可保利益原則在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運用[J].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6):47-48.
[7] 龐利華.淺析可保利益原則在國際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運用[J].黑龍江對外經(jīng)貿(mào),2016(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