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一場大火,燒塌了93米塔尖,燒毀了近萬根橡木和傲然屹立了8個世紀的穹頂。震驚了全世界,喚起了幾代人的記憶。
記得當年兩次去參觀,和所有觀眾一樣被精美的玫瑰花窗管風琴和精致的內(nèi)飾所吸引。循著雨果小說的軌跡,想象著鐘樓上既聾又丑卻善良正直的卡西莫多、真善美的吉普賽女郎艾斯米拉達、外貌帥氣內(nèi)心邪惡的菲比斯隊長、無辜的詩人格蘭瓜爾、人格最為分裂的副主教克洛德費洛羅……1831年的雨果描述了15世紀時期宗教背景的故事,使得這座圣母院和其他的大教堂相比多了一些世俗化的色彩。
諸如西斯廷教堂、圣保羅教堂和科隆大教堂等,通過繪畫雕塑小品甚至庭院向觀眾傳遞圣經(jīng)故事。尤其是在以色列境內(nèi)漫步,幾乎就是圣經(jīng)之旅。唯有巴黎圣母院,拜雨果所賜,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個不同的艾斯米拉達和卡西莫多。當陽光縷縷透過美麗的玫瑰花窗,在各種膚色和發(fā)色的人們頭頂染上光澤;當一盞盞蠟燭燈飄忽不定,唱詩班的頌歌回繞穹頂,歲月靜好,祈禱平安的心境油然而生。
去年上海兒童藝術(shù)劇院創(chuàng)排了兒童劇《巴黎圣母院》,以擬人化的手法構(gòu)造了一座動物世界的圣母院教堂。艾斯米拉達是一只有動聽歌喉的可愛漂亮百靈鳥,卡西莫多是一個既羅鍋又瘸腿的丑猩猩。在惡毒的副主教和菲比斯化身的禿鷲用箭射向百靈鳥時,卡西莫多奮不顧身援救艾斯米拉達。劇場里的小觀眾們非常喜歡場景設(shè)計,喜歡里面的小山羊和真善美的主人公;孩子們跟隨卡西莫多在大鐘旁邊跳動,和百靈鳥一起高唱幸??鞓犯琛T诤⒆觽兿胂罅ψ钬S富的啟蒙時期,兒童劇給了大家一個與世界名著親近的遐想空間。
法語版音樂劇《巴黎圣母院》曾于2002年和2011年兩度造訪上海,今年下半年又將登陸。上海的觀眾很懂戲,在每一段核心唱段響起時都會有呼應(yīng)。收養(yǎng)了卡西莫多的副主教,演員表演和音色特別好,把一個貌似上帝的使者實質(zhì)是好色罪惡之徒演繹得入木三分。法語版音樂劇與英國西區(qū)和美國百老匯不同,演唱者和舞蹈者分開各自發(fā)揮所長。舞者專心致志地完成肢體表達,歌者竭盡全力地演繹劇情所需的情感細節(jié)。
據(jù)說十九世紀的雨果在真實的巴黎圣母院的墻體上看見過手刻的字:命運之神。不久之后,圣母院遭遇火災(zāi)。二戰(zhàn)期間圣母院被納粹埋下炸藥,卻因熱愛藝術(shù)的德國士兵不忍按下起爆器而幸存。
8個世紀以來,這座歷經(jīng)滄桑的教堂如今有難。全世界愛好藝術(shù)和文物的人們扼腕嘆息,凡是接近過名著的讀者觀眾一定會在腦海中喚醒相關(guān)的形象,耳邊回響起《大教堂時代》的音樂。“我們這些無名的藝術(shù)家,在玻璃和磚石上運用意像和詩韻,賦予新的生命。一磚一石,日復(fù)一日……”游吟詩人的詠唱是重拾信仰的呼喚,令聽者動容。今天回想這些冥冥之中的劇情和歌詞,真的很有受到“命運之神”鋪排的無奈之感。好在那座神奇的大鐘無損,好在16座雕像完好,好在大部分的玫瑰花窗還在。
世俗化的大教堂故事隱隱約約明明暗暗,江湖上依然還在你我耳邊敘述不朽的傳說。巴黎圣母院的重建舉世矚目,假以時日一定會熠熠生輝。雨果先生的巨著塑造了一個精神層面的圣母院,那座虛擬的巨鐘在全世界各地繼續(xù)奏鳴。因此,在5到10年的實體教堂修復(fù)的歲月里,我們是否應(yīng)該慶幸還擁有雨果虛構(gòu)的神秘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