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民旺
隨著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更加明確美軍自阿富汗撤出的意向,阿局勢即將發(fā)生新的巨大變化。2018年7月以來,美國啟動了與塔利班的和談。阿局勢的“利益攸關方”們已經(jīng)開始未雨綢繆,準備應對美國自阿“不負責任撤軍”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
阿富汗問題對地區(qū)形勢具有“牽一發(fā)動全身”的作用,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都是直接的“利益攸關方”,同時也是可以深刻影響阿問題走向的力量,美國撤軍導致任何一方利益的得失都可能在地區(qū)內部引發(fā)連鎖反應。
盡管美國早在2010年就與塔利班開通了接觸管道,但卻一直拒絕承認塔利班的“政治合法性”,試圖將塔利班納入阿富汗政府主導的“阿人主導、阿人所有”和平進程,所產(chǎn)生的結果就是塔利班繼續(xù)做大做強。特朗普上臺后,對阿富汗問題久拖不決極不耐煩。2018年7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啟動與塔利班的多輪會談,實際意味著美國為早日達成撤軍目標,開始脫掉“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束身衣”,把阿富汗中央政府甩在一邊。俄羅斯同樣如此,2018年11月在莫斯科主持召開了第二次阿富汗問題國際大會,塔利班代表首次受邀參加,而阿政府卻拒派代表參會,并稱前往莫斯科的阿富汗高級和平委員會成員并不代表阿政府。
巴基斯坦無疑是歡迎美俄的政策變化的。事實上,特朗普政府正是調整了美國重印輕巴的政策,才得到了巴基斯坦的幫助。普遍認為,美國與塔利班的直接會談還是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撮合。特朗普在2018年12月致巴基斯坦新總理伊姆蘭·汗的信中要求巴方為推動美與阿塔和談提供幫助,同時表示美愿與巴建立“新的伙伴關系”。
中國有應對阿局勢變化的信心,畢竟中國同阿各方都保持良好關系,支持“阿人主導、阿人所有”和解進程,鼓勵阿政府與塔利班開展和談,樂見巴基斯坦為此發(fā)揮積極作用。
印度對當前阿局變的化表現(xiàn)出高度焦慮和“無助感”。上世紀80年代起,印度在阿問題上的立場同蘇聯(lián)捆綁在一起。蘇聯(lián)自阿撤軍后,印度主要支持納吉布拉政府,直至1992年4月。納吉布拉政權倒臺后,整個20世紀90年代,印度同伊朗、俄羅斯一道支持北方聯(lián)盟對抗隨后出現(xiàn)的塔利班。正因為同塔利班的敵對關系,1999年印度航空公司一架客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到坎大哈時,印度因與塔利班沒有任何聯(lián)系通道而一時束手無策。
2001年美國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塔利班被趕回大山深處,印度成為最大贏家之一。印度出于反恐和對印控克什米爾加強控制、對巴實施戰(zhàn)略牽制的需要,躲在北約安全部隊的保護傘下積極拓展自己在阿富汗的存在,陸續(xù)援助30多億盧比助阿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培訓軍官、警察和情報人員,成為最受阿政府和民眾歡迎的國家之一。不過,印度也為此付出代價,其在喀布爾、賈拉拉巴德、馬扎里沙里夫等地的外交代表機構經(jīng)常成為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
新形勢下,印度對阿影響力將受限于多種因素。巴基斯坦基于“戰(zhàn)略縱深”的安全理念,嚴格防范印度在阿問題上發(fā)揮作用,不允許印度取道巴基斯坦將物資運至阿富汗。為此,印度不得不經(jīng)由伊朗查巴哈爾港或利用空中走廊進行運輸。物質能力上,印度也拿不出更多的錢投入阿富汗。特朗普就曾在白宮會議上嘲笑印度在阿修建圖書館的行為,說那不過是“美軍在阿五小時的開銷”。
美國自阿撤軍的最直接消極影響將落到印度頭上。印度不僅在未來阿局勢變化中將被邊緣化,而且可能遭受更多恐襲。盡管印度在2005年就與塔利班開通了溝通管道,但卻沒法向美俄那樣做出大幅調整。印媒報道,在美俄陸續(xù)同塔利班展開會談后,印度也恢復了同塔利班的接觸,希望能取得對方不傷害印度利益的保證,但至今沒有得到明確承諾。
在此背景下,印度除了繼續(xù)支持“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和平和解進程之外別無選擇,寄希望于阿富汗政府重新成為談判進程的主要一方,同時與塔利班保持“不公開的接觸”。無奈的印度擠入各種形式的談判,至少了解點最新情況。一如俄羅斯召開的莫斯科會議時一樣,印度派人參加了,卻又小心翼翼地宣布他們是“非官方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