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蓮 ,雷 慧 ,項 濤 ,劉 芳 ,譚綺瓊
(1.吳川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500;2.同濟大學生命科學科技學院,上海 200092;3.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500)
臨床護理實習是護理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培養(yǎng)護生獲得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相結合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1]。中職護生起點低,基礎較差,學習、理解能力也差,如何有效提高中職護生的綜合素質、職業(yè)能力,以適應醫(yī)學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臨床護理教學需要研究的課題。筆者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及與歷屆中職護生訪談臨床護理教學需求后,采用PBL聯(lián)合工作坊的教學模式在心內科進行試點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共有84名中職護生在我院心內科實習,均為女生,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將2016年3月—2017年2月的護理實習生作為對照組(n=42),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護理實習生作為實驗組(n=42)。對照組平均年齡(18.34±1.28)歲,實驗組平均年齡(18.12±1.36)歲。兩組臨床帶教教師授課水平和課程設置及兩組護生一般資料和入科前的考核得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護生入院時均參加護理部組織的崗前培訓,均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結合??婆R床護理教學要求,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日常護理工作和實踐操作。兩組護生在心內科的臨床帶教教師及教學周計劃一致,均為6周。兩組護生均集中理論授課3次、護理查房3次、操作技能培訓3次,入科第1天均進行入科培訓,并進行理論、基礎護理操作考試,做好基線評估。
1.2.1 對照組 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學,理論授課、護理查房以帶教教師講授知識為主,課后布置作業(yè);操作技能培訓以教師示范,護生觀摩、重復練習為主。出科前進行理論、操作等方面的考核,教師予以點評,及時反饋。
1.2.2 實驗組 給予PBL聯(lián)合工作坊教學。(1)教學師資組建:選拔、培訓教學師資,成立教學工作坊。工作坊設組長1人(副護士長或總帶教)、組員10人,均為教學小組成員。對帶教教師的標準是:工齡必須在5年以上;有護師及以上資格證;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及教學經驗;經科室、護理部帶教資質考核合格;有臨床帶教熱情。(2)教學計劃制訂:護理部選派全院護理教學組護士長及教育護士到省級“三甲”醫(yī)院進修學習護理教育相關課程,回院后組織全院帶教教師學習PBL教學法相關內容。心內科總帶教教師通過網絡、書籍、圖書館、查找文獻等途徑,根據PBL的教學大綱初步制訂教學計劃,以切實保證教學效果[2]。(3)教學內容設置:每組入選的實驗組護生均建立微信群,方便布置作業(yè)及溝通、交流。工作坊帶教教師編寫教案、講稿,制作幻燈片,將周計劃內容如護理理論、基礎、專科操作技能等融入臨床典型案例中。工作坊組長提前3天在微信群上傳設計的情境案例、操作視頻、需要探索的問題、任務分配、角色扮演者。(4)教學方案實施:每組護生實行小組管理模式,小組長實行輪換制,以提高組內成員的參與及管理能力。組長負責組員任務的分配及督導任務的完成。護生在微信群看到教師布置的任務后,先自學(查閱書本、文獻、網絡知識等),然后一起討論。在課堂上護生主動發(fā)言,帶教教師總結討論中的亮點,糾正不足,傳授正確的知識。最后護生反饋學習心得,寫反思日記,自主學習再強化。
在第6周,護生即將結束心內科實習時進行測試,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以及勞動紀律、學習態(tài)度、評判性思維等。
所有數(shù)據采用Excel錄入和管理數(shù)據,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護生理論知識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和綜合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 或P<0.01),見表 1。
表1 兩組護生出科前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出科前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人數(shù)42 42 t P--理論知識90.12±6.32 80.45±5.43 10.654<0.05操作技能93.54±7.84 84.59±4.97 15.325<0.05綜合能力87.48±6.25 79.63±7.54 9.578<0.01
實驗組護生的教學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實驗組護生普遍認為PBL聯(lián)合工作坊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了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學習的能力、語言表達和有效溝通的能力、自信心、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表2兩組護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表3 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或者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具體是指在學習中利用教案等手段將護生置于一個應用知識與實際相似的情景中,引導護生從教案和呈現(xiàn)的問題出發(fā)進行自主學習。工作坊(Workshop)是國際慣用的小班課教學組織形式,強調以護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護生的自主性,注重培養(yǎng)學習者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及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同時強調真實性,以多元化的方式來分享和呈現(xiàn)成果,是一種既注重過程又重視結果的學習方式[3]。
心血管內科實踐性強、涉及面廣、突發(fā)事件多,常見病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其病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案等多變復雜[4],對護士??颇芰σ筝^高,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僅通過傳統(tǒng)方式帶教遠遠不夠,為了讓護生真正掌握專科護理知識,需要不斷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PBL聯(lián)合工作坊教學法,提高了中職護生的理論、操作成績及綜合能力,護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度高,激發(fā)了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這種教學模式為臨床帶教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在具體、真實的病例中,融入相應的知識點,將理論與臨床實際銜接起來,為護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4]。從“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閱l(fā)式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宰o生為中心,充分激發(fā)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更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