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輔導員工作直接關系到高校育人質量,對新時代高校事業(yè)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構建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是打造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專家化輔導員隊伍的重要舉措。本文簡要介紹了沃爾比重評分法在輔導員評價體系構建中的應用,并就輔導員工作評價結果運用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沃爾比重評分法;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總書記強調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導和基本定位。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是兩個主要力量,尤其要在優(yōu)化輔導員隊伍建設上下功夫。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的構建,對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總結提升高校學生工作水平和質量,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是明晰高校輔導員職責要求的重要手段,是優(yōu)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有力保障,是優(yōu)化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據,是打造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專家化輔導員隊伍的重要舉措。
一、 沃爾比重評分法簡述
沃爾比重評分法最早由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沃爾在20世紀初提出,他以信用能力指數的概念分別把“流動比率、負債資本比率、固定資產比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主權資本周轉率”七個財務比率用線性系統(tǒng)結合起來,并分別對每個比率賦予權重,結合給定的行業(yè)平均數為基礎的標準比率,通過與標準比率對比分析,確定各個指標的最終得分和總體指標的累計得分,從而對該企業(yè)的信用水平、財務發(fā)展等進行評價。
沃爾比重分析法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實際分數=∑(實際值/標準值×權重)
沃爾比重評分法最大的特點是將幾個彼此沒有什么關系的指標權重綜合聯(lián)系起來,實現了綜合評價的目的。該方法操作非常簡單,各項指標的比例,由定性分析及以前的經驗綜合得出,通過線性系統(tǒng)將幾個指標結合起來,得到綜合評價得分,使得綜合評價工作變得更為便利。指標的選擇能較好地反映整體情況,并且方便分析和找出原因,通過各項計算出來的指標分數與之前設定的標準分數進行比較,可以很快找出差距和不足。
二、 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和構建原則
當前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評價主體過于單一,考核評價主體選擇過于隨意,不能體現評價的公正性和全面性;評價指標選擇不科學,不分主次,不能突出關鍵問題。指標選擇過細過雜會扼制輔導員創(chuàng)新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發(fā)揮,選擇過于粗放則不能體現輔導員實際工作;評價方式不合理、評價多采用簡單投票打分形式進行,不能全方位、多層次、全過程跟蹤考核,容易出現“打分憑印象”的現象;評價結果反饋利用不好。因為輔導員考核評價內容形式等不科學,結果的運用便流于形式,產生了為了評價而評價的功利心理,對輔導員的警示、激勵和教育引導作用也被大大削弱。
構建科學有效的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必須遵循一定原則。首先,劃定科學合理的評價范圍。輔導員工作評價范圍的劃定要有科學依據,過于廣泛不能突出輔導員工作重點,過窄則不能綜合反映工作實際。其次,選擇切實可行的評價指標。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構建的核心就是指標選擇,選擇指標時要注重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夠結合高校的具體實際情況,同時盡量簡化評價流程。最后,要選擇合理的評價主體。科學選擇評價主體是增強評價信度的關鍵,輔導員對自身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大學生和各職能部門、院系是輔導員工作對象和密切相關部門,亦應納入評價主體。
三、 沃爾比重評分法在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中的應用
(一) 輔導員工作評價指標選擇
2014年3月,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號文出臺《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從九個方面對輔導員工作要求進行了規(guī)定,標準涵蓋面廣,層次清晰,能夠全面體現輔導員工作的內容。本文結合《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等相關規(guī)定,認為輔導員工作評價指標可以選定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業(yè)指導、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危機事件應對、職業(yè)規(guī)劃與就業(yè)指導、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 評價指標權重設定
不同的指標權重可以反映不同的重要程度,權重賦值不僅關乎評價結果的有效性,還影響評價體系構建的科學性。筆者認為,評價指標權重應采用專家打分的方式,結合高校實際,充分考慮輔導員工作覆蓋面,從輔導員自評、學生評價和院系、職能部門評價三個角度考慮。
(三) 評價結果運用
合理科學運用好輔導員工作評價結果,是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成功構建的重要標志。對于評價結果的運用應做到三個方面。第一,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給輔導員,可以作為輔導員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第二,評價結果要作為學校開展輔導員工作培訓和業(yè)務提升的重要參考,通過評價發(fā)現的問題和不足,要及時通過培訓等予以改進。第三,評價結果要能為輔導員評優(yōu)評先、職稱晉級、崗位評定等提供依據。對于評價優(yōu)秀的輔導員,高校要制定有切實可行的獎勵措施,并能積極推薦到更高級別的優(yōu)秀輔導員評選。
綜上,科學合理的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不僅要明確評價指標、確定指標權重和合理利用評價結果,還應該挖掘利用評價體系潛在的杠桿功能和導向功能,為輔導員準入和退出機制建設提供參考。筆者認為,在評價體系構建基礎上,高校研究制定與之適應并符合高校實際的激勵、晉升、薪酬、培訓和退出相關制度,是真正做好、做實輔導員評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謝莎莎.淺析沃爾比重評分法在工程項目評標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7):71-72.
[2]審曉敏,韓秀景.“職業(yè)能力標準”視角下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yè),2016(4):56-59.
[3]李微,鄧素霞.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績效評價體系探析[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8,35(6):165-166.
作者簡介:朱海勇,山東省臨沂市,青島理工大學(臨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