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活動有了新的變化。而小學階段,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起到啟蒙作用,引導學生能夠?qū)W習更多知識。所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中,閱讀教學策略需要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筆者在下文對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優(yōu)化創(chuàng)新進行論述。
關(guān)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知識啟蒙時期。而學生在這一時期,正是具有貪玩好動的性格特征時期。所以,對于較為枯燥的語文閱讀,學生并不能擁有興趣進行。但是在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大量積累語文素養(yǎng)與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應(yīng)該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閱讀質(zhì)量。
二、 以朗讀為首要,從基礎(chǔ)入手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對于語文生字認識尚未充分,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會經(jīng)歷許多困難。那么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之前,教師要制定朗讀目標。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朗讀,學習更多生字,并且能夠培養(yǎng)自身語感。因此,筆者認為,在朗讀中,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開始。第一,讓學生個人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要秉持著大聲朗讀目標。因為學生對于生字還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就要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看著拼音讀出生字,能夠?qū)⒁痪湓捦樀刈x出。由淺入深地進行朗讀,遇到不會的生字,應(yīng)該鍛煉自己通過查詢字典的方式學習。第二,讓學生進行分段與合作朗讀。例如,在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一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不同角色所說的內(nèi)容進行朗讀。學生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朗讀一篇文章。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應(yīng)該通過朗讀將角色心理活動表現(xiàn)出來。就如國王的自負心理,學生需要將自身代入角色中,在朗讀時充滿自負語氣。第三,在朗讀過程中,要適時給予學生正確指導與鼓勵。處在小學階段學生正是對知識剛剛出現(xiàn)認知,所以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學生朗讀指導,對于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語句朗讀不通順,生字過多不認識的情況,教師要耐心教育學生,以此才能夠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 以熟練為載體,從體會入手
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了解一篇文章的技術(shù)。學生從文章中學習新知識與新概念時,大腦中通常會出現(xiàn)兩個概念模式,分別是前概念與迷思概念。前概念是指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jīng)驗對新知識的第一判斷,而迷思概念是指學生在接受這一知識時,與前概念出現(xiàn)矛盾,但是經(jīng)過矛盾后,學生才會真正掌握新知識。所以在閱讀策略中,讓學生從朗讀變?yōu)槭熳x是學生要經(jīng)歷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熟練閱讀過后,將自身代入文章中,能夠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并學習到新的知識內(nèi)容。筆者認為,在熟練閱讀過程中,應(yīng)該從以下幾點進行。第一,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教師形象。為學生進行示范。對于一篇需要學生進行閱讀的文章,教師首先要對文章進行朗讀,并且在朗讀過程中,將文章句子的重難點,生僻字,以及文章段落句子中的感情為學生講解。讓學生對于文章有著初步了解。第二,讓學生獨立自主完成朗讀。所謂獨立自主朗讀,是指要讓學生扔掉“拐杖”,也就是在閱讀過程中不看拼音標注進行閱讀。在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不能拘泥于形式,應(yīng)該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例如大聲朗讀、默讀等方式閱讀。讓學生真正地將文章熟悉就可以。第三,在熟讀過后,要讓學生對于一篇文章所感所想進行總結(jié)。通過寫作或者談話方式讓教師了解學生對于本篇文章學習程度。這樣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真正地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含義。
四、 以疑問為方法,從整體入手
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學生能夠掌握對文章進行朗讀的技巧。教師接著要在學生朗讀前,為學生設(shè)置大量問題,讓學生在朗讀文章時尋找到答案。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帶著問題去朗讀。通過這種辦法,學生能夠?qū)ξ恼轮黧w進行把握。例如,在閱讀《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之前,教師首先要提出幾個問題?!袄茄郎皆谀睦?,五位壯士為什么要跳崖,我們國家在那個年代經(jīng)歷了什么,同學們以后要怎么做”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并且在閱讀過后,能夠了解我們國家當年所處的嚴峻地位并能夠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懷。以此,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并努力學習報效國家。因為學生身處小學,且是低年級,所以在文章中理解問題以及搜尋問題的能力還較弱,教師提起疑問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章主旨,以此提高語文水平。
五、 以拓展為目標,從視野入手
小學階段,是學生快速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所以,學生需要通過大量閱讀課外拓展書籍作為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chǔ)。那么在拓展閱讀上,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課堂文章中深入閱讀,另一方面是在課外讀物上進行閱讀。對課堂文章深入閱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讓學生對于課堂文章進行情景重現(xiàn)。例如,在學習《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文章后,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分成小組進行情景重現(xiàn)。小組內(nèi)學生分別飾演大松樹和小松樹,以及風伯伯。那么在進行情景重現(xiàn)時,學生通過朗讀文章能夠更加掌握文章內(nèi)容,并且將自我感情融入課文后,能夠陶冶自身情操。在課外讀物上,教師應(yīng)該讓學生自由發(fā)展,以拓寬視野為主。例如,讓學生閱讀百科全書、童話小說等文學作品。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拓展視野,而且遇到好詞好句后,還可以讓學生摘抄背誦下來,供以后寫作素材使用。
六、 結(jié)束語
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經(jīng)歷許多困難,但是在不斷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應(yīng)該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策略,讓學生不再拘泥于教室與課本中,通過多樣化方法讓學生更有效提高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玲.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2):53.
[2]劉樹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64):36.
作者簡介:
張文芳,甘肅省平?jīng)鍪?,靈臺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