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粗放式”的閱讀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學習和求知需求了,為此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以使他們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領悟其中蘊含的情感,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談談感想等,這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同時還能豐富小學生的情感生活,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F本文就從細讀文本題眼、中心句、字詞和精彩段落等四個方面入手,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提出了自身淺薄的看法,以為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策略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的個人經驗和生活閱歷等都比較淺薄,需要借助語文教材上的素材來豐富自身的間接經驗,這樣教師在閱讀文本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通過文本細讀傳達給小學生獨特的寫作風格、獨到的敘事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以促使小學生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素材,從而真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當然通過文本細讀,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同時還有利于他們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深化小學生的個人情感等。因此,教師應該把文本細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把課堂真正交到小學生手中,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 細讀文本的題眼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閱讀文本時,常常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經常是讀了后面的,就把前面的知識忘記了。在做閱讀練習題的時候,也常常會答非所問。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從文本的題眼入手,題眼大多出現在文章的題目中,少部分會出現在文中,是對文本的高度概括,小學生細讀題眼之后,能在細節(jié)上把握文章的基調,并能引發(fā)他們更多的個人感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學習《我要的是葫蘆》部分知識時,題眼就是葫蘆,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心想要葫蘆,反正葉子上的蚜蟲和葫蘆沒有關系,所以不用管它,但是他最終卻沒有收獲葫蘆,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可把問題拋給學生,鼓勵他們思考葫蘆的成長到底和哪些因素有關,如果我們想收獲葫蘆,應該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呢?通過細讀題眼,小學生更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事物之間是密切聯系的,不能為了追求結果而不在乎細節(jié)。
總之,細讀題眼,能幫助小學生梳理行文思路和線索,促使他們進入到作者所描繪的世界和故事中,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文本題眼的細讀,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潛移默化中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細讀文本的中心句
文本的中心句是文本的骨架,在中心句的支撐下,文本會更加立體和飽滿,中心句常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和中間部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細讀文本的中心句,以把握文章的精髓。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學習《白楊》部分知識時,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借著白楊樹的特點,寫出了文中“爸爸、媽媽”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偉大志向,而且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樹一樣,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去哪里。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引導小學生思考這篇文章是單純在講白楊樹嗎?文章的中心句在哪里呢?小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課文,會找到如下句子: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習白楊樹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呢?這能引發(fā)小學生的深思,使他們意識到祖國未來的發(fā)展需要他們。
總之,細讀文章的中心句,能有效降低閱讀難度,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 細讀文本的字詞
古代詩人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時,經常講求煉字,一個字要修改好多次,在現代文中也是如此。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引導小學生細細品讀文章的重點字詞,使他們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良苦用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學習《手術臺就是陣地》部分知識時,有如下句子:白求恩仍然鎮(zhèn)定地站在手術臺旁。他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鑷子,敏捷地從傷員的腹腔里取出一塊彈片,扔在盤子里。句中的“鎮(zhèn)定、敏捷”兩個詞可以去掉嗎?這兩個詞有什么作用呢?通過分析,能使小學生意識到戰(zhàn)爭的激烈和白求恩大夫不怕危險,堅持救助傷員的精神。
總之,分析文本中的主要字詞,能使小學生學習到作者的一些寫作技巧和方法,有利于他們自身寫作水平的提升。
四、 細讀文本的精彩段落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自身顯著的特點,有的結構特色鮮明,能促使小學生快速找到文章的主線;有的則是語言風格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百讀不厭的感覺。這樣教師在文本細讀模式下,就應該引導小學生主動發(fā)現文章的精彩之處,并對精彩段落進行摘抄和分析,以達到含英咀華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學習《桂林山水》部分知識時,這是現代作者陳淼所寫的一篇游記散文,文章的語言描寫生動有趣,能使小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引導他們細讀文章的精彩段落。在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中,既包含了比喻,又有排比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可布置小學生熟讀并摘抄該部分內容,以鼓勵他們模仿作者的寫作特色。
總之,細細品讀文章的精彩段落,能使小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使得他們的閱讀興致更高。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說閱讀教學是一棵大樹,那么文本細讀就是粗壯的樹干,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結合教學大綱和小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借助文本細讀來突破閱讀教學的瓶頸,以更好地為小學生服務。在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取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教學道具教學以及實踐活動教學等方式,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促使小學生在玩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而且除了在題眼、中心句、字詞和段落的教學中運用細讀模式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細讀在特殊表達、文本背景中的運用等,從而真正促進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芳.真思考 真感悟 真閱讀——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的實現[J].華夏教師,2018(27):39-40.
[2]時文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文本細讀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90-91.
作者簡介:
劉祥民,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