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科的靈魂,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重視閱讀教學,不斷優(yōu)化改進教學方式,將課內外閱讀進行有效的銜接,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銜接課內外閱讀做出了相關論述,希望能為有關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銜接;對策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重要理念,而實現(xiàn)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就是引導學生開展大量有效的閱讀,不斷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使學生逐漸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全面發(fā)展自身的綜合能力。教師在課堂內教學的時間和內容是有限的,倘若學生將教材和練習冊中的文章作為全部的閱讀材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閱讀進行合理的延伸,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和理念,并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在閱讀實踐中,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的遷移,這樣一方面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做到了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和閱讀內容,滿足學生不斷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應當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抓準課內外銜接點,同時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動課外閱讀,這樣既能夠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也能夠為課內外閱讀架設堅固的橋梁。
一、 激發(fā)學生興趣,拓展閱讀范圍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教師應當通過課堂捕捉學生的興趣愛好,在閱讀氛圍濃厚之時,及時拓展閱讀范圍,引導學生將閱讀延伸至課外,這樣既能夠保證學生保持足夠的閱讀熱情,同時也能夠做到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例如,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喜愛聽故事,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故事類的文章進行課外閱讀的延伸。如學生在學習了課文《小攝影師》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覺得高爾基是個怎樣的人呢?”,此時就能夠及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學生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后,教師再及時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延伸:“如果大家想要進一步了解高爾基這個人,不妨讀一讀他的作品,不僅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到他的性格特征,同時也可以遇到更多有趣的故事。”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其作品,如《童年》《我的大學》《母親》等,這樣一來,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了明確的方向,同時又是學生感到好奇的內容,能夠有效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收獲更佳的效果。
二、 尋找課內外銜接點,推薦合適讀物
要想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起來,教師就需要找到合適的銜接點,然后再根據(jù)這些銜接點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一方面為學生明確課外閱讀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促進其語文能力的不斷提升。例如,在學習了《珍珠鳥》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關于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關懷和敬畏,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情感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時,教師可以將此作為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點,為學生推薦同一作者的文章《快手劉》,這篇文章同樣也表達了作者的悲憫情懷,學生通過課后的閱讀,實現(xiàn)了課內外的有效銜接,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和視野都得到了拓寬。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以課文的出處作為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點,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例如,在學習了課文《草船借箭》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此時學生就會對諸葛亮的才智計謀、關羽的文武雙全等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在課后自主開展相關的閱讀活動,既能夠加深對所學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新知識。
三、 以豐富活動促進閱讀
豐富的活動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小學生天性喜愛有趣的課外活動,因此,教師不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保持對閱讀的熱情,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例如,教師可以每周在班級內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學生們可以自由討論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籍以及感想,同時也可以在活動中相互交換書籍,實現(xiàn)資源的重復利用,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環(huán)保理念。再如,學校開展家校聯(lián)手,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在每月選擇一天的時間,呼吁家長們放下手機,與孩子們一起閱讀一篇課文,或是欣賞一篇詩歌,共享靜謐而又溫馨的閱讀時光,這樣既能夠讓家長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和諧的氛圍。另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內建立“閱讀積分卡”的制度,為每個學生制作一張積分卡,當他們完成一定量的課外閱讀時,積分卡上的分數(shù)就能上漲,當分數(shù)達到一定程度時,該學生能夠獲得相應的稱號和獎品,這樣能夠有效激勵學生主動開展課外閱讀,不斷拓展學生閱讀的范圍。
四、 完善評價,提升課內外閱讀質量
完整的課內外閱讀體系不僅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在閱讀中不斷獲取新知,促進自身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完善閱讀評價體系,肯定熱愛閱讀的學生,鼓勵不愛閱讀的學生,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效果。例如,學校可以開展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將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在校園內進行展覽,這樣一方面是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另一方面也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正面的榜樣。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校園內舉辦征文比賽,根據(jù)自己讀過的書籍撰寫讀后感,抑或是結合自身的閱讀以及生活經(jīng)驗,撰寫詩歌、散文等等,將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展示或刊登在???、校報上,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身才華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積極釋放自身的才能,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深刻體會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帶給學生更多的積極影響,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升華情感。
五、 結語
綜上所述,課內閱讀能夠讓學生獲得方法,課外閱讀能夠使語文的學習更加豐盈,語文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需要積極為學生架設課內外閱讀的橋梁,引導學生順利從課內學習過渡到課外閱讀中,讓學生在閱讀的海洋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春玲.努力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內外閱讀實效[J].華夏教師,2018(19):50-51.
[2]張燕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內外整合分析[J].教育觀察,2018,7(10):92-93.
作者簡介:
陳鴻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