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銀生,黎云曼
(廣東省懷集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 肇慶 526400)
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屬于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颊呶刚衬ぶ腥菀鬃躺拈T螺桿菌,發(fā)生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腹痛、惡心等癥狀,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若病情嚴重,會發(fā)展成為胃癌,使患者失去生命[1]。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性相關性萎縮性胃炎的常用方法是三聯(lián)療法,運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貝拉唑三種藥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本研究旨在分析上述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價值。
1.1 基礎資料 將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研究,依據(jù)抽簽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為40歲-71歲,平均年齡為(55.3±1.2)歲;病程0.5年-20年,平均7.5年;對照組男16例,女4例,年齡為42歲-68歲,平均年齡為(54.5±1.1)歲,病程1年-23年,平均8.5年。兩組臨床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允許,患者均在自愿參與,并與醫(yī)院簽署知情書。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標準;中醫(yī)辯證屬寒熱錯雜證型標準;均Hp感染陽性;年齡>18周歲。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1年內行Hp根除治療失敗者及嚴重合并癥[3]。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三聯(lián)療法,給予阿莫西林(武漢健民集團隨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809,規(guī)格為0.25 g/片),患者每次服用1片,5天后開始服用克拉霉素(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25,規(guī)格為每片0.25 g),每次0.25 g,每天2次;同時,口服雷貝拉唑鈉(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76,規(guī)格為每片20 mg),每次20 mg,每天1次,連續(xù)用藥5天。觀察組在使用三聯(lián)療法治療后,給予加味半夏瀉心湯,藥方基礎成分主要有:黃芩、半夏各10 g,黃連6 g,甘草7 g,蒲公英16 g,干姜12 g,大棗6枚,段烏賊骨15 g,白花蛇舌草12 g,黨參20 g。對于上腹疼痛患者,可以加三七粉,劑量為3 g;對于嘔吐嚴重的患者,加旋覆花與代赭石各15 g;若患者痰濕重,可以加茯苓、生薏仁各20 g;對于血虛患者,可以加熟地20 g、阿膠15 g。藥方煎至400 mg,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連續(xù)用藥14天(2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臨床效果評價:如果患者惡心等癥狀達到明顯改善,正常生活不受到影響,為顯效;患者癥狀改善,生活不受影響,則為有效;如果患者病情沒有變化,且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即無效。臨床癥狀積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評價:胃脘痛、腹脹、泛酸、燒心,評價量表分為重、中、輕、無四個等級,最低值為0分,最高值為3分,分數(shù)與改善情況呈反比[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臨床資料運用SPSS 19.0軟件分析處理,P<0.05時組間比較具有差異。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與對照組的75.00%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其與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有一定關系。西藥是臨床常用方法,其是通過藥物,抑制患者胃酸分泌。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雷貝拉唑鈉、克拉霉素,通過西藥治療,讓患者胃粘膜得到保護,達到治療此病的目的。但患者長期服用藥物,會對其產(chǎn)生依賴性,甚至引發(fā)不良反應,增強幽門螺桿菌的抗藥性,從而取得不盡如人意的效果。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yī)在此方面的治療優(yōu)勢被臨床認可,并逐漸被采用。中醫(yī)認為,此病發(fā)生的病機是患者飲食不節(jié)導致,治療的關鍵是疏肝理氣、重建邪正。加味半夏瀉心湯是中藥方劑,方中的半夏可以和胃降逆、散結除痞;大棗與甘草具有調養(yǎng)中氣的作用;方中的干姜可以開結行滯;而黃連與黃芩具有較強的除熱降泄效果;黨參溫補脾氣,以和中,生津液,既可制約半夏、干姜之辛熱傷陰,又可防黃芩、黃連之苦寒傷陽;黃連清肝瀉火,止嘔降逆;段烏賊骨補脾健胃,行氣止痛,制酸解痙;茯苓健脾和胃,與半夏配合燥濕化痰,調和脾胃,調暢中焦,辛開苦降,調中和胃。將諸藥聯(lián)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減毒健脾,扶正祛邪,同時可以依據(jù)患者病情變化,加減藥量與成分,對癥下藥。
綜上所述,在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運用加味半夏瀉心湯與三聯(lián)療法聯(lián)合治療,可以增強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癥狀,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