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發(fā) 陳瀚凌 李素珍
[摘 要]為更好地促進特殊學生的發(fā)展,可從增進融合和提升活動趣味性、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在少先隊的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效果等方面探討開展特殊教育宣導的策略,以推進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的交流,促進少先隊員素養(yǎng)發(fā)展,并在實踐層面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特殊教育宣導;融合教育;少先隊活動
一、活動背景與意義
將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融合在同一班級環(huán)境中共同學習,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能夠提升特殊學生在社會互動、語言表達、情緒表達、自我認知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普通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普通學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關心他人、友善待人的品格。但取得這些成效的前提是要引導普通學校的學生、教師、家長等群體了解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也要了解特殊學生所面對的困難,并掌握與特殊學生溝通的技巧。因此,開展特殊教育宣導是推行融合教育的關鍵。
通過特殊學校和普通學校少先隊的合作交流活動進行特殊教育宣導,一是因為特殊學校教師更為了解各種類型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fā)展需求,讓他們參與策劃、組織和開展特殊教育宣導活動,可更好地將特教理念與知識傳授給普通學校的學生、教師與家長;二是對廣大少先隊員而言,富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的少先隊活動更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宣導的實效。
由此,廣州市海珠區(qū)啟能學校(以下簡稱啟能學校)與廣州市海珠區(qū)基立道小學(以下簡稱基立道小學)成立聯(lián)合課題組,合作開展以特殊教育宣導為直接目的、以“與折翼天使同行”為主題的一系列少先隊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活動的基本內容與措施
1.面向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開展特殊教育宣導課。聯(lián)合課題組選派啟能學校教師擔任輔導員,走進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的少先隊活動課堂,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游戲與體驗活動,讓少先隊員以特殊人群的視角進行閱讀、計算、交流和運動等,引導他們感受特殊小伙伴的生活與學習狀態(tài),體會特殊小伙伴積極、努力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向少先隊員介紹啟能學校實驗中隊的“唐寶寶”“星星的孩子”以及腦癱兒等特殊小伙伴的身心特點,并教授少先隊員與特殊學生相處的方法。最后,推薦了與這些“折翼天使”有關的影片,如《阿甘正傳》《海洋天堂》等,作為課外作業(yè)。少先隊員通過影視觀賞、小隊分享的形式進一步了解特殊學生,對將要參與的“手拉手活動”和將要認識的特殊小伙伴有了期待和準備。
2.召開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家長、志愿輔導員會議,爭取多方支持。聯(lián)合課題組與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的家長及志愿輔導員面對面溝通,向他們闡述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背景,分享啟能學校與社會各界進行“手拉手活動”的情況,介紹啟能學校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重點闡述相關活動的預期效果,包括引導基立道小學少先隊員學會溝通、共情、感恩、承擔;提升啟能學校特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往能力等,幫助特殊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等。同時,通過閱讀并填寫問卷,使少先隊員進一步認識特殊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與特殊學生的“手拉手活動”。
3.啟能學校和基立道小學的輔導員緊密溝通,共同指導實驗中隊隊員籌備“手拉手活動”。《少先隊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充分尊重少年兒童的自主性,大力倡導少先隊員在輔導員指導下自主管組織、自主建陣地、自主搞活動,注重自我教育、同伴教育,保護好、鍛煉好隊員們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大力倡導少先隊活動由少先隊員自主設計、組織、評價,保持少年兒童自己的特點和言行,堅決杜絕成人化?!?。由此,啟能學校與基立道小學的“手拉手活動”嚴格貫徹有關文件精神和文件要求,兩校輔導員共同指導實驗中隊隊員籌備“手拉手活動”。如:指導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隊員討論與設計互動游戲、操作任務(如制作祝福卡)、撰寫活動方案;輔導啟能學校實驗中隊隊員準備活動材料、布置場地、熟悉游戲規(guī)則、彩排表演節(jié)目等。為使活動內容、游戲能更好地契合特殊小伙伴的興趣和能力,較好地進行互動和完成指定任務,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隊員在輔導員及家長的協(xié)助下,通過各種途徑深入了解特殊小伙伴的身心特點,掌握了與他們溝通交流的技巧與注意事項。這種方式,有利于少先隊員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普通學校的教師和家長深入認識特殊教育。
4.啟能學校和基立道小學開展形式多樣的“手拉手活動”。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啟能學校和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先后開展了任務持續(xù)拓展、難度不斷遞進、溝通互動逐漸深化的少先隊“手拉手活動”?;顒觾热莅ū硌莨?jié)目交流、游戲互動、共同完成特定作品、親子家庭參與戶外實踐活動、共同參與社區(qū)志愿者服務等,讓啟能學校實驗中隊乃至全校少先隊員獲得更多與外界融合交流的機會,也使基立道小學實驗中隊乃至全校少先隊員、輔導員及家長對特殊教育有感受、有體會、有收獲。
5.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分享與推廣,吸引多方關注并參與活動。為使特殊教育宣導的作用最大化,聯(lián)合課題組借助啟能學校和基立道小學的紅領巾廣播站(電視臺)、???、宣傳欄、微信、學校網站等各種宣傳媒介,對相關少先隊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分享各類活動參與者的心得體會。如:兩校大隊輔導員將活動資源整理形成一個特色項目,在上級少工委組織的少先隊工作例會中進行推介并發(fā)出邀請,吸引更多學校和機構關注并參與相關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特殊學生和特殊教育。
三、活動的效果
1.活動覆蓋面廣,參與人數多,構建了融合教育環(huán)境。從任務指派、被動接受到主動聯(lián)系、積極參與,從單一的實驗中隊到整個基立道小學再擴散到多所普通中小學,聯(lián)合課題組成員和實驗中隊隊員的實踐,逐漸帶動家長、社區(qū)志愿者、其他學校的師生加入相關活動。整個學年,“與折翼天使同行”系列活動吸引了400多人次直接參與其中,輻射了8所普通學校、1個社區(qū)及50多個家庭,并通過媒體報道和傳播,進一步構建了海珠區(qū)中小學融合教育環(huán)境。
2.普通學校師生及家長對特殊學生的接納度明顯提高。聯(lián)合課題組成員對普通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教師及行政人員進行訪談,了解并整理了他們參與相關活動后的感受與體會,結果顯示了活動參與者對相關活動高度認可,認為活動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可以使普通學校教師進一步認識特殊學生,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技能,有利于開展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可以提高少先隊員的組織能力,培養(yǎng)少先隊員團結協(xié)助、友善待人的品格素養(yǎng)。以“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相關活動”“是否反對孩子應約/邀請?zhí)厥鈱W生參加活動”等作為主要問題,調查和整理普通學校學生家長參與相關活動前后的態(tài)度變化,結果顯示家長態(tài)度由普遍“同意”轉為普遍“支持與鼓勵”,表明家長對孩子與特殊學生的接觸持積極態(tài)度。
3.活動育人成效顯著。采用準備階段的觀察、活動現(xiàn)場的評估、活動后的分享等手段評判“手拉手活動”,評判結果表明:相關活動使啟能學校的特殊學生獲得了更多與外界交流融合的機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普通學校少先隊員組織、策劃、開展少先隊活動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尊重他人、友善待人、關懷弱勢群體的品格。
四、活動效果提升建議
聯(lián)合課題組成員整理歷次活動的記錄,進行總結與反思,并提出改進建議。
1.鼓勵普通學校師生、家長及社區(qū)志愿者等群體共同參與。特殊教育宣導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參與、家長的支持,以及社區(qū)志愿者的配合。通過少先隊活動,讓不同群體都參與其中,借助團體的力量,互相扶持、共同感受,有助于更好地實現(xiàn)“助人自助”的志愿服務精神,還可以使參與者感染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特殊學生。
2.注重感受特殊學生積極向上、熱情活潑、自強不息的生命態(tài)度。特殊學生需要面對來自生理、心理、環(huán)境等方面的壓力,但他們在學校、家庭、社會的關心支持下,普遍能夠積極、快樂地成長,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適應生活。特殊學生所具備的積極向上、熱情活潑、自強不息的良好品格,也是普通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
3.強調普通學校與特殊學校的資源共享、責任共擔。融合教育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特殊學生回歸到普通學校之中。為此,普通學校需做好相關準備,特殊學校也應提供相應支持。除少先隊活動的交流外,彼此還應在普通學校無障礙設施配備、人文環(huán)境構建、師資培訓、教學方案調整等方面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合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責任共擔。
五、結語
以開展少先隊活動為突破口,將普通學校與特殊學校聯(lián)結起來,共同開展特殊教育宣導工作,同時服務于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少先隊員,推動區(qū)域普特教育融合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價值。期待教育界同行在文中所述的粗淺的實踐經驗之上進行更深入、更科學的探索。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