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楠
摘 要:語文是小學初級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系統(tǒng)知識學習以及語言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展開與深化,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學好用好語文就成為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而正確引導學生步入語文新天地是眾多教師追求的共同目標,筆者將根據(jù)自己執(zhí)教多年的經(jīng)驗以及在新課程改革前后的所見所聞深入探究,如何正確的引導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引導 教學新天地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盡管語文理論上來說是學生花費時間最多的學習科目,學生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語言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里成長,但是語文成績普遍偏低,多數(shù)學生沒有語感,不懂寫作,說話語病叢生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在全國大范圍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語文是最難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成績的科目,并且語文是最難學習以及掌握的科目之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者,筆者深感任重道遠,自認為在語文教學方面取得了大體令人滿意的成績,因此將與各位談談自己的實際工作教學方法。
一、學生應該認清語文的本質(zhì)
語文并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很多學生存在一個明顯的認識誤區(qū),認為語文就是單純的聽說讀寫,認為能聽懂別人的語言,會造句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能夠閱讀別人的文章,能夠獨自寫文章表達自己就是語文,其實不然語文是語言以及文化文學的簡稱,語言則又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簡單來說語言就是說話的藝術。因此一般認為語文是學習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目,因此在教學語文時教師不能只單純的教學學生拼音漢字等語言的內(nèi)容,還要注重文化的滲透,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配成為一個民族,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語文,語文有什么內(nèi)容,教學結束之后才不會出現(xiàn)疑問三不知的情況,學生在不了解語文的本質(zhì)時,停課完全是盲目的,不知所措的,一節(jié)課下來恍恍惚惚,只能記得大概老師說了什么,而具體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一概不知。只有學生明白語文實質(zhì)就是講解語言和文化時,他上課的關注里自然而然的就轉(zhuǎn)移到了這上面去,當教師提及到語言和文化時,他的記憶很額外的深刻,記憶深刻的同時在加上有意識的理解和嘗試運用,學生掌握當堂課重點更加的容易與輕松從而節(jié)省了大量的課余時間,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為什么要學生認清語文的本質(zhì)呢,實質(zhì)就是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學習,帶著目的去學習目的性強,課堂效率較高。
二、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言的魅力
如何讓學生不厭煩語文的學習呢甚至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生處在初級教育階段,身體和心智發(fā)育都不成熟,孩子的天性又十分貪玩喜新厭舊,學生時時刻刻接觸的到語言,那么在上語文課學習語言時難免會產(chǎn)生一種厭煩以及輕視的心理情緒。只有讓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才有機會轉(zhuǎn)變語言在學生內(nèi)心中無關緊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教師的教學工作就變得十分容易,并且極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的藝術,語言風趣幽默,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要到位,當教師在課堂上把課文匯總的人物演繹的活靈活現(xiàn)生動形象時,學生的注意力才會集中到課堂集中到教師的身上,課堂效率才會提高,教學質(zhì)量才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學生對于圖畫以及動作的記憶保留程度遠高于對于語言和文字的記憶保留程度,因此教師不僅要做到聲情并茂,還要善于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例如在講解《少年閏土》時,讀到課文片段“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時,要在多媒體屏幕上放映一張彩色的圖片,正是少年閏土手捏鋼叉刺猹的動作,學生們瞬間就被該圖片吸引,鮮艷的色彩映襯下的閏土成為了眾多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偶像,而教師在誦讀課文時再加上適當?shù)谋硌菀约翱鋸埖拿娌勘砬?,學生們對于該課文片段的記憶再次加深,教師趁機跟學生分析該段課文在描寫上運用了多重手法,并一一解釋這些寫作手法的作用效果,相信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能夠記住并且嘗試運用到個人的平時寫作中去。
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游戲話劇的方式,游戲永遠是學生的最愛,學生們對于游戲的喜愛程度極高,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教學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復韻母的教學活動時,組織學生們氛圍幾組進行“找朋友”的游戲。把帶有不同字母頭飾的頭巾分發(fā)給每個同學,誰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組成正確的復韻母,誰就獲得游戲的勝利。通過這樣找朋友的游戲方式,還可以引申出類似的其他游戲方式,例如生字與拼音配對、生字組詞配對。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穿山洞游戲”。在這個游戲中,讓兩個學生手搭手扮成“山洞口”,一個學生拿著寫有生字的卡片站在“洞口”后面,同組剩余的同學排隊穿過“山洞”。在穿過山洞的同時,學生必須準確快速地讀出卡片上的生字才會被允許通過。而有一個人出現(xiàn)錯誤,識字不正確的,則被淘汰出局最后剩余的同學為勝者。在成語教學中,則可以采用“采蘑菇”的游戲方式,在蘑菇型的卡片上寫上成語,只有學生準確的讀出來并且解釋含義,才能夠采下這個蘑菇。
盡管方法各式各樣,然而最終目的都是正確的吧學生引導到語文教學的新天地下,讓學生們玩中學提高他們的語言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為將來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冬玲.巧用翻轉(zhuǎn)課堂,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J].文理導航(下旬),2018(10):5+7.
[2]趙凌云.探析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下旬),2018(10):14.
[3]張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18(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