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家風對人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作用,間接對社會、國家產生重大的影響。自先秦時代便有著關于客家人的記錄,當今世界上,有9000多萬客家人,長此以來,形成客家人獨特的家風,為中華民族的前進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詞:客家人 家風 傳承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一、客家人家風的概述
泱泱中華,千年歷史變遷,有我客家歷史??图沂菨h民族八大民系之一,當今,國內客家人人口約有8000萬,占比漢族人口5%,在海外約有1500萬,縱觀歷史,自先秦時期便有關于客家人的記載,足見客家人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延綿與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其中,客家人家教家風文化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家風往往是通過家訓、家規(guī)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是一個家族經過世代積累、代代相傳,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生活作風、傳統(tǒng)習俗和道德面貌,用于教育家庭成員,約束家庭成員行為的一種潛移默化風氣和精神風貌。王澤應教授曾經提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tǒng)風氣、風格和風尚,表征和反映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情感態(tài)度、文化氛圍、精神品質、價值觀念、人生信仰等”[1]??图胰说募绎L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內容包括“忠、孝、仁、義、禮、智、信”,通過匾額、族譜、客家山歌、童謠、諺語、曲藝、藝術建筑、習俗、民俗節(jié)慶儀式等有形、無形的載體進行記載與傳承,是客家家庭成員的精神需求和歸屬;是當代客家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是客家祖先對子孫后代,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一筆巨額精神財富;是家庭成員接受文化熏陶的首要內容。家風的本質就是家族文化。
二、良好家風的影響
2015年2月17日,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2]習總書記從國家層面,肯定良好的家風,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1.對民族的凝聚有促進作用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民族能否形成一股力,能否勁往一處使,事關民族和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一旦形成很強的民族凝聚力,國家不管遭遇任何艱難困苦,都壓不垮,打不散??v觀歷史,客家人歷經五次大遷徙,遍布全國,所到之處,對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凝聚力的核心,客家人自古至今,都崇尚“家國一體”的理念,愛國主義教育是良好家風的核心內容。因此,客家人的家風與民族精神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對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2.對社會的發(fā)展有推動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40多年的進行,如今我國處在改革的攻堅期和發(fā)展的轉型期,社會各種矛盾突出,不同群體利益出現(xiàn)多元化,社會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片蒸蒸日上、百花齊放的景象,然而也出現(xiàn)了精神文明發(fā)展與經濟飛速增長不協(xié)調、不一致的情況。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好的家風足以支撐好的社會風氣。比如誠信教育,曾憲梓、田家炳等客家商界精英,無一不是靠誠實守信發(fā)家致富的。2017年5月19日,借貸寶《誠信中國大數(shù)據》在泰山之巔發(fā)布,根據大數(shù)據的統(tǒng)計,“世界客都”——廣東梅州被評選為全國最講誠信的十大城市之一??图胰藲v來將誠實守信列為家教的重要內容,世代相傳,形成良好的家風,從而推動社會的良性發(fā)展。
3.對個人的成長有推進作用
眾所周知,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蔡元培說:“決定人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倍绎L的教育和熏陶,往往是一個人健全人格修養(yǎng)形成的關鍵。朱德元帥是一名客家人,從小就受《朱子家訓》的引導,也受到祖輩良好的言傳身教,使他養(yǎng)成了勤儉廉潔的好習慣,一生都保持著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雖到老年,仍然熱愛生產。一生儉樸、熱愛勞動是朱氏子孫良好的家風內容。朱德能成為一代偉人,與他良好的家風離不開。
三、客家人的家風特點
1.教育內容上,注重德育教育
正如司馬光所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客家人歷來遵循儒家思想,重視對子孫后代的德育教育。比如注重倫理輩分,大多數(shù)客家人都能尋根知底,因有族譜記載和同宗同族而居,因此對于倫理輩分尤其注重,在婚喪嫁娶儀式中和日常稱呼中,最能體現(xiàn)。
2.教育方法上,注重早期家庭教育
人們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親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yǎng),文化水平等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我們的兒童是未來的父親和母親,他們也將要成為自己孩子的教育者。我們的兒童應當成長為優(yōu)秀的公民,成長為賢良的父親和母親”??图胰藢⒆拥慕逃?,通常是從幼兒開始,教育內容除了日常一些簡單文化或則藝術之類,還涉及到為人處世之道,自小有就給孩子樹立“家國一體”、“家族興衰”之理,常見的客家諺語“人要細時教,竹要嫩時屈”,“補漏趁天晴,讀書趕少年”,“樹小扶直易,樹大扳伸難”,“還細唔管教,大哩對渠叫(哭)”,“細細偷一面針,大了偷一桶金”[3]充分體現(xiàn)客家人重視家風教育中,注重家庭早期教育。
3.教育方式上,注重運用各種載體
客家人善于運用各種資源來教育孩子的成長成才,比如常見的有匾額、族譜、客家山歌、童謠、諺語、曲藝、藝術建筑、習俗、民俗節(jié)慶儀式等有形、無形的載體進行記載與傳承著良好的家教內容??图业呢翌~有“一家,一匾,一文化,一傳承”之說,客家婚喪嫁娶依然采用先秦時期制定的禮節(jié),客家的曲藝以客家采茶戲為主,將客家人身邊的好人好事,以客家話的形式進行演出,極其有教育意義,深受客家人的喜愛。
四、客家人家風的傳承方式
1.垂范百世,言傳身教
客家人深知,孩子具有較強的模仿天賦,大人的一言一行,處世態(tài)度、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等均能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和重要的教育功能。喜聞樂見的客家諺語有“為老唔[不]尊,教壞子孫”,“好種出好苗,好人出好朝”。同為客家人的葉劍英,對子女教育及其嚴格,二女兒凌孜一個細節(jié)是與父親一樣,客人來訪結束后,她會親自將客人送到門口。凌孜說“父親很少說大道理,更多是傳統(tǒng)禮節(jié)的言傳身教,每次家里來人,父親都要親自送到門口,哪怕身體不好也堅持拄著拐棍送客?!比~劍英就是以身示范,要葉家的人懂得一個“禮”,要尊重別人。
2.世代積累,口口相傳
客家話是客家人交流的方言,尚未有統(tǒng)一文字,因此大多數(shù)客家家風內容是以口頭形式,口口相傳。比如客家孝道中的哭靈,長輩去世后,客家人以文言文的形式哭靈,從去世開始到出殯,所哭內容皆不一樣,從而體現(xiàn)對逝者的不舍以及替逝者對子孫后代進行教育,提出期望,形成教育??图以挒榉窖?,大多數(shù)家風通過客家話,形成朗朗上口的諺語、山歌等,最終口口相傳,世代積累。
3.一脈相承,以文載道
盡管大多數(shù)客家家風內容是口口相處,但是仍然有文字記載,而且是一脈相承。往往是通過祖聯(lián)和祖牌和家族族譜來記載。大多數(shù)客家祠堂中都有祖聯(lián)和祖牌,它不僅展示家族悠久歷史與家族祖先功德,而且還能向族人及后代展示優(yōu)良家風。客家人祖聯(lián)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堂號,即橫額。堂號是各姓氏慎終追遠、弘揚祖德和敦宗睦族的重要符號標識,同時也是各姓氏間互為區(qū)別的重要標志。二是神聯(lián)。神聯(lián)是指位于祖牌左右兩側及上方之楹聯(lián),在祖堂中它與祖牌相配,東山客家人稱為神榜。[4]另外,客家人均有家族族譜,族譜里面除了追溯祖宗痕跡外,還包括家法、家規(guī)、家訓等內容。比如威遠客家人催氏在其《族約、家規(guī)總論十六條》規(guī)定:族內如出忤逆子弟,不畏王法,敢與文母斗毆,或與胞伯叔斗毆,有傷有證,一經報告,該族董等憑集三族,立予杖斃,免出巨案,以正人倫敦風化。[5]足以看出,客家人通過各種載體,記載著家風內容,以便更好地傳承與教育后代。
參考文獻
[1]王澤應.中華家風的核心是塑造、培養(yǎng)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5,(4):5-11.
[2]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2-18.
[3]溫珍琴.從諺語看客家的傳統(tǒng)家庭教育[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10月.
[4]蘇東來.成都東山客家家風傳承路徑及啟示[J].成都大學學報,2017年8月
[5]威遠縣光緒版《崔氏族譜》[Z].威遠縣方志辦藏.
作者簡介:劉益明,男,1985年12月出生,漢族,廣西博白人,講師。劉益明自2008年7月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擔任《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和《形勢與政策》課教師。